蔡廷锴故居,俗称“双登带”,位于广东
罗定市罗镜镇龙岩村,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蔡廷锴故居始建于清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最初由蔡廷锴父亲卖牛借谷盖建成一间一厅二房的房子。
民国十年(1922年),蔡廷锴筹款并亲自设计增建居屋。
民国十七年(1928年),蔡廷锴二弟从南洋经商回来,兄弟共同出资再次扩建居屋。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蔡廷锴返乡疗伤,第三次对居屋进行改建扩建,整座居屋建筑才完成。
1992年4月20日,蔡廷锴将军故居作为民革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蔡廷锴故居前面开挖了池塘,扩建了广场,并在蔡廷锴故居左侧广场安放了“民族英雄蔡廷锴陶塑像”。
建筑特色
蔡廷锴故居是一座具有粤西典型农户带有客家特色大屋。大屋为三进院落式布局,中路三座,“富” 字形布局,有天井,两侧各有两条通巷和两排附屋,乡间俗称为“双登带”大屋。中路内二层结构,上层墙体开门并架天桥,可贯通全屋,后座两侧有炮楼。屋前为禾地,池塘,屋后有菜园,果园和围墙。附屋有猪舍、牛栏、舂米房、马房等,横通巷有十字门,内有两个水井。
文物遗存
蔡廷锴将军骑马雕像
蔡廷锴故居前有蔡廷锴将军骑马雕像,将军右手紧握望远镜,左手抚剑,眼望前方。骑马雕像共有两座,其一置于故居前,另一竖立于镇中心,成为罗镜镇标。
蔡廷锴陶塑像
蔡廷锴故居左侧广场安放有“民族英雄蔡廷锴陶塑像”,塑像高4.5米,连底座重量超过15吨,由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罗琼竹与石湾刘氏四代陶塑传人
刘国华大师共同雕塑,陶塑的蔡廷锴将军戎装骑马,威武神勇。“民族英雄蔡廷锴陶塑像”是石湾历年来最高的陶塑作品。
匾额
蔡廷锴故居正门有前广东省政协主席
吴南生题写的“蔡廷锴将军故居”匾额。
展室
蔡廷锴故居设置有展室,布置有蔡廷锴将军生平事迹,“一·二八”淞沪抗战重要史料图片、照片、实物等,分6个部分陈列国家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抗日的英雄事迹。
历史文化
门联
乡亲们为了纪念蔡廷锴,每年春节都会在蔡廷锴故居大门贴上“瑞降龙岩出虎将;威加凇沪铸英名” 这样一副对联。
相关人物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乳名炳南,广东罗定人。18岁投军,任班长、排长,后被保送入广东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上尉副官、排长、连长。后历任营长、团长、师长、军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率十九路军参加淞沪抗战,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与十九路军其他爱国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在广州与李济深等共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人在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四届全国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病逝。遗著有《海外印象记》、《蔡廷锴自传》等。
文物保护
1991年,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县(今罗定市)拨款重修蔡廷锴故居主屋两座400多平方米,并修复围墙。
1992年4月20日,蔡廷锴诞辰100周年,蔡廷锴故居重修竣工,民革中央和省、市、县领导及将军亲属、友人等400多人参加揭幕庆典。此后蔡廷锴将军故居作为民革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4年,罗定市及罗镜镇共投入8万元用于维修进出廷锴将军故居的旅游公路,投入近30万元万元维护故居瓦面、墙体、铺设绿植、更新故居内各解说展板等。
2016年,蔡廷锴故居在广东省财政局、文物局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下,修缮了故居中路二进的建筑;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两侧附屋、后座建筑和后花园尚未能修复。
旅游信息
地址
交通
从罗定市出发,经G234、G359/S369可至蔡廷锴故居,约4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