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元 (1917年12月-1995年12月3日),少将,四川省
宣汉县人。1933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第九军任团宣传队队长,参加了
川陕苏区反“围剿”和
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支队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旅政委,第十九兵团师政委。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1951年参加
抗美援朝,任
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师长。1957年毕业于
军事学院。后历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委,
陕西省军区政委。是
中共十二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
少将军衔,同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
独立自由勋章、二级
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5年12月3日在
北京逝世,享年78岁。
人物生平
蔡长元,四川省宣汉县人,1917年12月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8岁在本村小学读书,14岁辍学后在家种田。
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军第四方面军9军27师79团3营7连当通讯员。9月,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该营部通讯班班长,参加了平梁城战斗和罗文坝战斗。8月,任该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参加了攻打汉中和包城战斗。1935年3月,任该团共青团团委书记。5月,参加红军长征。曾参加攻打江油、两河口、夹金山、古浪、梅家营子等战役战斗10余次。经三次过雪山、草地到达陕北,后随红9军西征。在部队被打散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到达延安。
1937年11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2大队5队学习。1938年5月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当青年干事。同年9月,任该部青年科科长。1940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青年支队政治委员。带领支队在阜平、五台、繁峙三县区域开展游击战争。1944年3月,入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1945年7月,任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8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政治部主任。曾参加浑源、繁峙、集宁、获鹿、平定、青县、忻州等攻坚战斗。1947年,曾参加正太、清风店和石家庄等战役。1948年1月,任该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5月,任该旅政治委员。12月,参加攻打新保安战斗。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63军189师政治委员。4月,率部参加太原战役。7月,参加兰州、宁夏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2月赴朝作战,曾参加第五次战役。同年6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9师师长。1953年10月,奉命回国。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4年4月,入华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3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第三期学习。4月,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任某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1年10月.任驻津某军政治委员。1963年3月。调任某军政治委员。1979年1月,任陕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83年11月.按副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12月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详细事迹
参加红军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攻占宣汉城后,蔡长元参加了红四方面军,被编入红九军第二十七师新兵营。年底从新兵营调人,第二十七师第七十九团第三营当通信员。1个月后,任通信班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调到团政治处担任青年团常委、书记(青年干事)。由于工作出色,1934年秋,被特邀参加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会议。会后,任宣传队队长。他先后参加了反“六路围攻”及攻打罗文镇等战役战斗。在战斗中,蔡长元巧送情报,保障联络,并发挥文学才华和宣传天赋,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得到红四方面军最高首长的高度赞扬,亲自授予他一枚红星奖章。
1935年3月,蔡长元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先后参加了平梁城、包城、江油、两河口、夹金山、道孚等战役战斗。
1936年10月,蔡长元随红九军参加西路军。激战古浪、梅家营子后,被调到该军新剧团任协理员。经过2次血战倪家营子后,红九军缩编成1个团,只有5个连。在进入梨园口时,蔡长元随红九军奉命把守山口,掩护部队撤进祁连山。此后,蔡长元随红军残部向西走了两天多,又奉令重返梨园口,吸引敌人,以掩护红三十军继续西进。梨园口血战后,部队开始分散突围。此时,蔡长元担任军供给部部长吴先恩的警卫员。突围后,返回祁连山中,躲藏了3个月,过着野人般的生活。1937年6月,他俩开始出山,昼伏夜行,沿途乞讨,在凉州被敌人冲散。蔡长元到了定西,却未能打听到红军的消息,又返回兰州,参加了邓宝珊的部队。打听到红军的消息后,蔡长元便带枪去庆阳方向找到了八路军三五八旅。
抗日经历
1937年11月,蔡长元被送到延安。12月初,进入抗大第三期学习。1938年4月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任组织部青年科长。
在抗日战争后期,蔡长元任中共应县县委书记兼雁北支队政委,坚持太行山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保卫了根据地的人民,迎来了战略大反攻。这里只列举由蔡长元参与决策指挥进行的几次战斗,从一个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敌后抗战的主要特点。
凌云口伏击战
凌云口是恒山之麓一个较大的山口。在凌云口下边三四里的地方,有一村庄叫下町,日军在此设一据点,阻挠八路军向川下活动。据点的指导官赤奇,不仅对根据地地方干部积极抓捕残杀,还对据点周围的群众残害奸淫,民愤极大。1944年春,蔡长元等雁北支队领导决定,消灭下町据点的敌人,为民除害。
支队领导制订的战斗方案是,利用当地有利地形,诱敌出击,进行伏击。侦察排长王嘉祥受命带领一个班化装成我方区小队诱敌。
4月下旬的一天傍晚,支队特派员邹振邦带一连部队在凌云口的山坡上设好了埋伏。王嘉祥执行诱敌务。经过几番周旋,敌人仍不敢进任务伏击圈。邹振邦只能调整作战方案,一方面示意侦察部队继续诱敌,另一方面将一个排的部队迁回到敌人侧后进行打击。最后,两向夹击,乘着敌人还没有清醒,发起了冲锋。但由于八路军当时的武器装备很差,没能以足够火力全歼敌人,使指导官赤奇逃脱。
地雷战遍地开花
当时应县的抗日游击战争搞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地雷战,经常取得突出战果。地雷共有两种。一种是铁雷,是边区兵工厂生产,上级发给支队使用;一种是石雷,是支队自己因陋就简制造的,在石头上凿一个洞,里面装上炸药和雷管。这种石雷构造简单,但威力很大,而且放在路边,和普通石头没有区别,敌人也不易发觉。炸开来则是乱石横飞,最大程度发挥了山区游战争的威力,往往给敌人很大杀伤。
在引爆方式上,则分拉雷和踏雷两种。踏雷一般埋在敌人必经的道路中间,踏上就炸;拉雷往往放在路边,雷上栓绳子,战士拉着绳子的一头,躲在隐蔽的地方,见敌人到了雷跟前,绳子一拉,地雷就炸。地雷一炸,乘着敌人慌乱,战士打上一阵就撤。
敌人进山“扫荡”,被炸怕了,在行动时特别小心,往往要挑有脚印牛羊蹄印的路走。战士们则因敌而变,故意伪装,将地雷埋好,还要在上边及周围印上几个脚印,或一群牛羊蹄印,做得和人走过、牛羊走过一样。这样,敌人往往放心大胆地走,结果一定会埃炸。1944年8月3日的《晋察日报》第一版,对应县的地雷战做了介绍。标题是《应县民兵创造步枪地雷结合范例》:“雁北讯:六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敌以一百八十余兵力扫荡应县时,由于该县备战工作较好,使敌人在穆庄窝(穆家庄)、平道、寺儿沟,沿途挨炸。游击小队控制制高点坚决抗击敌之冲锋,创造了步枪和地雷相结合的范例,炸死敌二,伤敌三,伪六(内有指挥官、翻译官各一),大大打击了敌人的凶焰。”
下汇夺粮
下汇村是繁峙川一个较大的村庄。由于地处滹沱河畔,又紧靠南北两山,有口水灌溉,所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繁峙县产粮区之一。
1943年深秋,当农民把地里的粮食收打归仓之际,日军便打起了夺粮于民的主意。但下汇北边山上是雁北支队的活动区,南山是繁峙支队的游击区,东边的平型关附近又有灵丘的青年支队出没,到下汇抢粮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敌人又在生存压力下,不能不抢。于是在1943年11月的一天,日军集中繁峙、代县的所有日伪军2000余人,并胁迫这两个县的农民赶着大车到砂河、大营一带各村抢粮。
雁北支队得到这一情报后,上报5分区首长,鉴于敌人兵力强大,远远超过雁北支队,分区首长决定,集中分区的雁北支队、繁峙支队、青年支队三个支队的力量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鉴于这一带是平川地区,交通比较方便,分区首长决定采取截击的战术,把敌人抢夺的粮食夺回来。
具体战斗部署是,灵丘的青年支队负责打击大营的抢粮之敌,由东向西打,牵制大营的敌人;繁峙支队包围砂河据点,向敌砂河据点佯攻;雁北支队作为分区主力部队,在下汇村北山下设伏,截击敌人的抢粮车队,务必把敌人抢夺的粮食夺回来。
11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敌人刚把抢夺的粮食装车,战斗首先在大营村打响。敌人一看遭到了八路军的攻击,立即赶着粮车向西逃去,青年支队紧追不舍,兜击敌人。当敌人逃到下汇村雁北支队的伏击圈时,分区副参谋长刘苏一声令下,几挺机枪便向敌人扫射,手榴弹也跟着飞向敌人。敌人见后有追兵,前有阻拦,只能扔下粮食夺路而逃。由于下汇村距敌人的据点只有十里,砂河据点的敌人立即出兵救援,又被繁峙支队阻击。就这样,三个支队紧密配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抢粮计划,是当时五分区指挥几个支队联合作战的一个成功范例。
夜袭砂河
砂河在繁峙县东北,是繁峙川的一个最大集镇,侵华日军很早就在这里设置了据点。砂河与东面的大营,西边的繁峙县城,三点一线,互相呼应,相距都不太远,是敌人的重点防御地区。
砂河据点驻有日军一个小队百十多人,还有伪军一个大队300多人,镇中还有敌人的粮库和武器弹药库,平时岗哨林立,堡、炮楼上火力点密布,是一个防守非常严密的地方。这给八路军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威胁,是敌人插到我根据地的一颗钉子。蔡长元等雁北支队领导,早想攻打砂河据点,只是敌人防守太严密,且兵力强大,武器精良,硬打一定会吃亏,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战机。
1944年夏天,砂河内线来报,由于侵害日军在太原以南吃紧,日军抽调砂河据点的敌人南开,而从大同南调换防的敌人还没有来到,砂河据点只有一个伪军中队驻守,战斗力不强。蔡长元等判断,这是个很理想的战机,分区副参谋长刘苏决定以应县支队和繁峙支队两个支队的力量,攻取砂河据点。
当天夜里,两个支队在刘苏副参谋长的率领下,秘密前进到砂河村。繁峙支队首先包围了伪军据守的调堡,边打枪边喊话。应县支队在支队首长的指挥下,集中进攻敌人的仓库。看守仓库的是20多名日军和一小队伪军,在应县支队的凌厉攻势下,很快被全歼。战士们和随之而来的老百姓,把仓库里的武器弹药全部装车运走。而在堡里驻守的伪军被繁峙支队包围,只能眼看着仓库被搬空。这之后,繁峙支队才撤出了战斗。这次战斗,不仅狠狠打击了敌人,更大大缓解了八路军武器弹药等物资给养的不足状况。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开始后,蔡长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第三纵队第九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空缺,由蔡主持政治委员工作)。10月,在清风店战役中,蔡长元和其他首长率该旅奉令从保定以南出发,经一天一夜强行军,行程200多里,抢先于敌鲜代表团一行到达清风店。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全歼国民党第三军2万余人,活捉其军长罗历戎。
1948年12月,蔡长元升任旅政治委员。当时,他率部正在唐县作战,接到火速北上阻击傅作义主力第三十五军东返北京的命令后,率全旅两个白天一个晚上行程300多里山路,首先赶到新保安镇,与几个纵队的主力团完成了对敌第三十五军“围而不打”的任务,受到军委的表扬。然后一举歼灭第三十五军主力。
刚刚打完新保安,第九旅又接到参加攻打大同的命令。2天3夜,第九旅急行了500多里山路。由于敌情变化,又奉命火速赶到北平北面的小汤山。第九旅因此有“神行太保”的美称。随后,第三纵队改为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三军,第九旅改为第一八九师,蔡长元任师长。
北平解放后,第十九兵团奉命参加太原战役。经过艰苦激战,蔡长元率该师拿下了双塔寺(太原外围三处著名的核心工事之一),并俘获国民党军长刘绍真以下900余人。第一八九师被授予“立功太原”的红旗。
华北全部解放后,蔡长元率第一八九师随大军过河入陕(西),然后进军兰州。在解放兰州的战役中,蔡长元指挥第一八九师第五六六团占领豆家山一号阵地、第五六五团占领豆家山二号阵地,与国民党军持续血战7小时,第一个攻入兰州城。所部两个连被授予“攻如猛虎”的荣誉称号。
随后在追击马家军残部时,蔡长元率第一八九师立下了一系列战功,受到彭德怀的高度赞扬,称赞蔡长元“为我们的西路军报了仇。”继而率该师参加了解放宁夏的战斗。
解放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任师长。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9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3年回国,任军参谋长。1957年于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共十二大代表。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
个人荣誉
1955年蔡长元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蔡长元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