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灵芸,
东晋王嘉志怪小说《
拾遗记》中的人物,
魏文帝曹丕的宫人,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凡不是薛灵芸缝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宫中号为
针神。
薛灵芸是常山人氏(今河北
正定县)。其父名叫薛业,是酂乡
亭长。母亲
陈氏,随丈夫住在亭旁。他们那里十分贫穷,夜里妇女们聚在一起纺纱,点燃麻藁以照亮。 待薛灵芸十七岁那年,已是容颜绝世。闾中的少年,纷纷趁夜色悄悄潜来偷看她,但是一直没能得见。
咸熙元年,谷习出任常山郡守,听说乡亭长有美女,而家境甚贫。当时
魏文帝选良家女子以充入
六宫。谷习以千金聘走了薛灵芸,然后将她献入宫中。薛灵芸与父母告别时,泪水沾湿了
衣襟。在登车上路时,泪水不可抑制,她以玉唾壶盛泪,泪水落在壶中成了红色。 还未到京师,壶中的泪已凝如血色。
魏文帝以雕刻着花纹的十辆车迎接薛灵芸。车皆镂金为
轮辋,丹青画毂轭,前后缀满了宝石;铃铛锵锵和鸣,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林野。所驾的青色骈蹄牛,可以日行三百里。这种牛是尸涂国进献的,蹄子与
马蹄一样。路边烧石叶香。这种石头层层叠叠,形状如云母,所发的香气可以避恶疾,是腹题国进献的。 薛灵芸去京师的一路上,数十里点起膏烛,久久不熄灭。车子走过的路,尘土遮蔽了星月,时人称为“尘霄”。筑赤土为台,台基三十丈,列膏烛于台下,名叫“烛台”,远望如流星坠地。 大路两旁,每隔一里铸一铜表,高五尺,以标志里数。因此有路人歌道:
此七字是妖辞。当时以铜表标志里数,是“土上
出金”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是膏烛之火在土的下面,汉代是火德王、魏代是土德王,“火照台”即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
薛灵芸距离京师十里,文帝乘雕玉的车辇,远远看见,叹息说:“古人云:朝为行云,暮为
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此改薛灵芸的名字为“夜来”。
薛灵芸入宫后受到宠爱。外国进献火珠龙鸾钗很重,文帝怜惜薛灵芸弱不禁风,于是说:“明珠
翠羽都不胜其重,何况这么重的龙鸾钗。”薛灵芸缝制衣服的那根针出神入化,虽然处于深帏内,夜里不用点灯烛,她也可以缝制衣服。凡不是薛灵芸缝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宫中称她为“
针神”。
《拾遗记》中说,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后来成了一个通用的典故,如红蜡烛垂的是“
红泪”,子规鸟哀啼泣血等。据说唐代
杨玉环被召入宫前,“泣涕登车,时方寒,泪结为红冰”。
李商隐有“一夜芙蓉
红泪多”;
贺铸《石州引》有“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其中“
红泪”即是薛灵芸的典故。《红楼真梦》第六十四
回叙众人玩象牙筹:“
黛玉宝钗取出几根来看,一面刻的是古来美人,一面是词句并各种饮例。大家都说有趣,当下说定由宝钗起令。宝钗抽了一根,刻的美人是薛灵芸,那面词句是‘问何因玉筋惹春红’,注‘善啼者饮,浓妆者饮’。笑道:‘这善啼的,除了
林妹妹还有谁?’”大概薛灵芸之善哭只有
林黛玉可以比拟一二。
《
中华古今注》中说,
魏文帝宫人绝
所爱者,有
莫琼树、薛夜来、
陈尚衣、
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琼树制蝉鬓,缥眇如蝉,故曰蝉鬓。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
尚衣能歌舞,夜来善为衣裳,一时冠绝。
薛夜来出入魏宫,一天傍晚,文帝在灯下咏读,用水晶七尺屏风遮蔽。夜来到来,面颊无意中触碰在屏风上,伤处有如晓霞将散,此后宫人都用胭脂仿画,名
晓霞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