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纸
西藏特有的文化产品
藏纸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西藏特有的文化产品。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造纸术后,藏汉两族的工匠们在当地没有中原造纸所使用的竹、稻、鱼网等原料的情况下,经过多年摸索,生产出工艺独特的藏纸。 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等处收藏的各类经典所用纸张大都是藏纸,直到上世纪50年代,藏纸还在西藏广泛使用。千年来,它默默地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文明进程。
记载西藏文明
西藏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宗教圣地收藏的经书能够历经千年风雨而保存完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典籍所用纸张都是西藏独有的藏纸。
藏纸的起源
藏纸是由树皮纤维及瑞香狼毒藏语即“日加”根部纤维经石灰和土碱处理制成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语叫“日加”。狼毒花色彩艳丽,主要出现在草原或草场上,为标志植物,它的出现意味着草场的退化。)因草质本身具有毒性,故藏纸久经岁月不怕虫蛀咬、不腐烂、不变色、质地坚韧、不易撕破、耐折叠、耐磨等特点。因而被大量用于宗教典籍、政府官文的书写和印刷。藏纸生产,大都因陋就简,为手工作坊,由专业工匠指导。效率低,产量少。后因机制纸张大量输入,藏纸又不适合现代书写工具及印刷技术的要求,藏纸制造业日趋衰落。以往藏纸生产遍布西藏,主要有阿里、洛瑜羌塘、达布、日喀则还有错那拉萨、贡布、康区、金东、尼木等地。旧时达赖使用的全部纸张以及向达赖呈察、赏单等都使用从金东地区产的纸,摄政和噶伦使用达布地区产的纸。这两地产的纸张质地薄、耐拉,一面为光滑面,抗折,算为上品。噶厦颁布短敕令时使用错那产的纸。不丹国产的纸质地厚、粗糙、易吸墨,故用来印刷经卷。内地的造纸技术吐蕃时期就传人西藏,因原料短缺等故,未能发展。
过去,藏纸主要用于制作经书卷册、政府文札、档案卷宗和日常书写,用藏纸印制的经典古籍,保存千年仍完好无损。如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藏纸带来无限商机,以藏纸为原料的皮纸绘画雨伞太阳帽、礼品包装袋等工艺品热销西藏各个旅游景点,让游客爱不释手。
藏纸的材料
藏纸的所有材料都是来自于自然,主要的原料有:1、白芷叶;2、沈皮香 6、大麻 7、托木树的树根等上述材料也有优略之分。白芷叶是造纸的最佳材料。生长在森林柏树丛、砂地、无岩之地为最佳,生长在沙地红土地等地的坚硬无比难以煮熟,且色泛黄,此材料为次品,而皮厚虫蛀着为下品。沈香皮为造纸的次品材料,但作厚纸经卷应选此原料。而制纸的下品原料应属瑞香狼毒,因有毒而不易虫蛀,能保存长久。其他上述材料是主要原料的辅助材料,称有着其他优点。
古藏纸制作工艺
古代藏纸的制作工序,有十一道步骤。
第一道工序是采剥树皮;第二道工序是晒干;第三道是磨平,用小刀把粗皮剥平;第四道是水煮;第五道是放在石头上用木槌敲打到泛白为止;第六道是再次水煮;第七道是加淀粉使之催熟;第八道是用纱布过滤使之平整;第九道是整平后晒干;第十道是对纸张打磨,处理纸张的薄厚、柔软度和光泽度;第十一是用加了小麦粉的水煮纸张蒸干。
贡确丹增先生的《工巧器发尖水珠》中记述:纸张用白螺捣揉会变得柔软泛蓝;用石头易捣揉但易烧坏;青白玛瑙捣揉会出现花纹;捣揉会产生锈斑;最佳捣揉器为黄天珠,用此捣揉器纸张色优且柔软。但很难寻到,不过可以用瓷碗,或者用良驹头颅和玛瑙等珍贵替代,称此材料优于柔滑坚硬的石头。可见这些都是藏族先辈们为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纸张而探索和研究出来的宝贵经验。
特殊制作方法
用金、银等珍宝书写经卷所用蓝褐纸的制作方法为:黑矾冷却后,除去杂质,于未出正气得泽漆硼砂混合用纱布过滤,多量的酸麦酒和少量的硼、黑矾混煮后,涂在纸上测试,倘若纸变黑则表明煮熟,从锅中取出冷却,然后将藏青果捣碎水煮在纱布里过滤再把上述制成的在液体中浸泡,烘干而成。在《雪域文库》中记述:“纸浸泡在藏青果捣碎后泡水至发黄液体中,稍晾干后,再浸泡在青稞酒中,如纸张变色即为上品蓝褐纸。称仅蓝褐纸也有很多制作方法。
藏纸的特点
一、存放时间长,不被虫蛀;
二、外廓不会被虫坏或鼠食;
三、不因时间长久而损坏;
四、字迹不会模糊;
五、容易搬运和藏至高阁;
六、质地柔软;
七、墨汁不易渗透;
八、坚硬而具有光泽;
九、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没有副作用;
十、废纸也可以再利用成工艺制品,如肖丝和热丝(藏族跳神时所用面具的制作原料)主要原料。很多研究藏纸的专家都认为藏纸是藏族先民的智慧结晶。
雪域奇葩
作为雪域高原孕育出的神奇而独特文明的一部分,藏纸的新生不是一个特例。近年来,在来自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下,唐卡藏戏藏医藏药等众多藏传文化瑰宝,也都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保护发展
藏族造纸技艺曾一度濒临消失。20世纪80年代,国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这门古老技艺才得以复苏发展。次仁多杰被授予国家级非遗藏族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16:03
目录
概述
记载西藏文明
藏纸的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