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枫林图》上有小楷自题:“戊申小春既望,伊人道长见过虞山看枫叶,枉驾荒斋,述胜游之乐,临行并嘱余图其景,因成此幅奉寄,时长至後三日也。虞山弟王翚。”下钤“王翚之印”。其右为吴伟业行书题七绝一首:“初冬景物未萧条,红叶青山色尚娇。一幅天然图画裏,维摩僧寺破山樵。戊申嘉平为伊人社长题画。吴伟业。”下钤“吴伟业”印一及引首印“梅花庵”。另有鉴赏印三方:“致远堂珍赏”、“鹤舟所藏”、“紫雪山房鉴藏书画印”。
虞山为常熟西北名山,因虞仲在此采药而得名,山间有言子墓道、昭明太子读书台等古迹,又有剑门等奇险之景,不仅因奇峰秀壑甲于吴中,而且以其特有的灵气滋养了数代文士。元代黄公望独钟虞山,常系舟于山下,坐卧其间,称虞山为“生平粉本”。王翚曾住虞山桃源涧,又与恽南田、吴历等友人多次游览虞山,对山中景物极为熟悉,其创作常以虞山之景为素材。《虞山枫林图》是其中之一。据作者自题可知,《虞山枫林图》系为友人所作,创作于康熙七年(1668年),王翬时年37岁。
《虞山枫林图》画幅上方的山峰,奇而不觉突兀,以横点淡青绿设色画出半暗半明的效果。山头和山腰杂树和花木丛生,密密麻麻的一片,在山峰间的平坡上座落几间茅舍草亭,掩映在丛树杂木下。下方为堤岸及坡石,其间树木陈列,枝干挺拔,枝叶呈色不一。地坡的画法,用笔粗重,焦墨点簇,而略见勾皴,设赭色,也见阴阳向背的效果。
《虞山枫林图》山林极富形态,间以枯枝、红叶点缀其中,淡赭、花青敷染山体和坡面,色泽清朗,把深秋山中宁静清远的气氛,描绘得十分真切生动。作品的内容境界没有什么新意,但显示了作者在传统笔墨功力上的高度成熟。
故宫博物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汪亓:《虞山枫林图》是王翚早期以临仿为主时的代表作,也是他描绘家乡美景的写生精品,山水法取黄公望笔意,略作变化,有平淡天真之趣。以古人笔法,写眼前胜景,格调明快生动,形神必备,独具自然天趣,正是王翚迥于其他“三王”之处。
王翚(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清初画家。祖上五世均善画,曾祖王伯臣,善画花鸟,祖父王载仕,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父亲王云客也善画山水,画风秀雅。王翚的山水画既师法古人,又师法自然,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故王时敏称“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为一”。在王翚35岁到60岁之间,其作品最为精彩,技法精巧,清丽工秀,有“合南北为一手” 的独特风格。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格齐名,被称为“四王吴恽”,又称“清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