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饮山房,位于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古镇山塘街,是清初木渎文人
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在此弃舟登岸,入园游历。因而,当地都习惯称虹饮山房为乾隆的民间行宫。
纪晓岚、
和珅、
刘墉等大臣也都曾数次下榻于此,留下了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他园林。清末,小隐园部分为一代”刺绣皇后“
沈寿故居。
园林简介
虹饮山房是江南著名园林,
乾隆六次幸临之地,其建筑恢宏大气,传说脍炙人口,令中外游人迷醉,而园中圣旨馆珍藏的二十道清代皇帝圣旨真迹、科举馆珍藏的乡试、会试、殿试试卷和作弊“夹带”,更令中外游人大开眼界,兴致盎然。
木渎圣旨珍藏馆里陈列着清代十位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的二十道圣旨。所谓“圣旨”,是民间对皇帝“诏书”、“封诏”的尊称。“诏书”专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诏”就相当于组织部门的“委任状”、“任命书”、“聘用文件”之类。“封诏”分“诰命”和“敕命”两种: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圣旨用七彩绫;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绫。在清代,这种贵重的绫锦丝织品专门由江宁织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过江宁织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担任过苏州织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长,宽33厘米。内容不仅有官员的职衔、勋封等项,还有该官员的事迹。除了封勋官员本人,还对其先代和妻室实行“推恩封赠”,甚至延及该官员的子孙后人。同时,清代圣旨书写时采用“满汉合壁”的方法:满文从左到右,汉文从右到左,中间书写“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书写,上面盖有“制诰之宝”,也就是皇帝的“玉玺”。为了防止圣旨假冒伪造,清代圣旨还有它特定的防伪标志:圣旨两端有两条上下翻飞的银龙,中间是“奉天诰命”四个气韵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动感壮美。从圣旨的图案中,能看出被赐者的地位等级。五品以下文官一般用祥云图案,五品以上文官则为瑞鹤。
对于圣旨的保管,历代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官员得到皇帝授予的圣旨后,就把圣旨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秘箱内,而另外复制木刻匾牌悬挂于殿堂之上,以显示家族之荣耀。如果遇到水、火或偷盗导致毁失者,经申请复议,准许给予补给;如果是因为收藏保管不慎导致虫蛀、损坏者,轻者罚俸禄六个月,重的革去官职;最为严重的就是将圣旨典当,这就违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夺缴还外,还将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论处。
明清二代专门书写圣旨的人称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须是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学士,擅长书法,文采飞扬。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董其昌等人都担任过“庶吉士”,专门书写圣旨。因此,历代圣旨的字迹圆润飘逸,行文遣词相当洗练,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学术研究价值。
圣旨用料的质量,还反映了当时国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圣旨用绫都很讲究,到了后期,用料越来越差。木渎圣旨珍藏馆里有一道光绪年间的圣旨,它的用丝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样了。而伪“满州帝国”傀儡皇帝溥仪索性将圣旨改为“指叙令”,玉玺也由“司法部门”代替了。
木渎圣旨馆除了珍藏有二十道清代皇帝圣旨外,还收藏了一道慈禧太后的懿旨。慈禧在清后期因其专权保守,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留下了千古骂名。不过,她在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达的公告全民的“一视同仁”懿旨中,却有其非常进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废除满汉不准通婚的禁令;二、劝阻汉族妇女缠足的陋习,使其恢复自然;三、禁止在汉女中选秀女。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培养人才,选拔官吏的一项根本制度,从隋至清的1300余年里,有状元750余人,进士11万余人,举人上百万。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都与这一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亦渊源于中国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观。
木渎科举制度馆珍藏有清代科考的各类“执照”、“试题”、“考卷”、“夹带”真迹,弥足珍贵。“执照”由户部开出,相当于介绍信,上面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姓名,如果该考生的出身成份不好,就没有考试资格。考生凭“户部执照”,可以到国子监换“监照”,相当于准考证。古代虽然没有照相机,但他们通过文字把考生的五官相貌描绘得一清二楚,如馆中展出的一份“监照” 中这样写道:“根据户部册报,温世寿,系山西汾州府介休县人,年十五岁,身中、面白、无须……”
馆中藏有一套光绪二十年河南乡试题目和一套完整的乡试考卷。乡试共分三场,第一场是“四书”三题,第二场是“五经”五题,第三场是“策”五道。清乡试要求严格,起首是考生姓名、面形、年龄、描述,后面是考生三代的姓名,并印有监考、关防以及收卷官(分内收掌、外收掌)、弥封官、卷扒官等官印。乡试考取者即是举人了,三年后即可进京参加会试、殿试。馆中便珍藏了这样一套殿试卷。殿试是国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太和殿(后改为保和殿)举行,考中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考中第二甲者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馆藏的这份殿试卷双面书写,书法功力深厚,内容切题,用语精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学习范本。
封建科考可谓戒备森严,但依然挡不住各种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馆中藏有一件丝绸夹带,长45厘米,宽38厘米,双面书写,每个字只有2—3毫米,笔划细如发丝,书写俊秀,共2万8千余字,把它对折成两部分,便于考生藏于鞋内。还有一种夹带为袖珍小书,只有火柴盒大小,包含了《四书》的全部内容和批注。此书如此之小,显然是为考生作弊方便,但狡猾的书商却在扉页上写着“幸勿误带入场”的字样,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非是为了避免考生作弊一旦露馅而牵连到自己。
虹饮山房展示的这些皇牍文化藏品可谓富丽堂皇,琳琅满目,不失为一个了解清代吏治、解读科举文化的窗口,在欣赏文化的同时,留下更多的则是沉重的思索。
图片
雪映山房
圣旨耀壁
满塘荷风
御戏台前
旅游心得
来
木渎前,就早已听说在古镇上有一座虹饮山房,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时必临之地,且乾隆帝曾在这里看戏、品味、用膳、游园,随臣刘墉、和珅、纪晓岚也曾数次下榻于此,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因此在民间虹饮山房又有“
乾隆行宫”之誉。 虹饮山房,因园内近
虹桥而得名。其建筑风格融江南文人园林之秀美及北方皇家园林之雄丽为一体,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在二园的中央是待客迎宾之中厅,因此布局端庄、严谨,自南而北分别是门厅、舞彩堂、戏台等建筑。
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古戏台前的青石广场前,天蓝云白,被夕阳余晖渲染得一片金黄的飞檐、楼台、重檐及池塘显得是那样的凝重、迷离。一个人独享一个由亭台、楼阁、假山、碧池、曲桥所组成的世界,似乎每一寸的肌肤,每一根的汗毛,都被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感染,而变得异常的空明。
木渎修葺乾隆民间行宫“虹饮山房”中新苏州网9月24日消息:(郭瑾)苏州市木渎镇镇长周云祥在日前举行的木渎旅游说明会上透露,韩隆民间行宫、刘墉曾二次下榻的清初私家花园―木渎“虹饮山房”经一年的修葺,已初露端倪,不日即可与游人见面。
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据方志记载: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在虹饮山房门口弃舟登岸,入园游历一番,并与当地土绅一起看戏为娱。因而当地都习惯称虹饮山房为乾隆的民间行宫。
据悉,随乾隆游木渎的刘墉、和珅、纪晓岚等大臣及其官眷,也都曾数次下榻于虹饮山房之内。其中,擅长书法的刘墉还曾向虹饮山房的主人及其街坊邻居馈赠过墨宝,留下了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据周镇长介绍,修复后的虹饮山房占地二十二亩,分东园、西园和古戏台二个部分。为了更好的充实其历史文化内涵,虹饮山房在修复过程中还增设了很多专题陈列,尤其是其中的圣旨和科举系列,展示了清代十位皇帝的圣旨真迹二十幅,以及古代考场作弊的各种“夹带”,实属罕见,相信定能撩起游者的极大兴趣。
园林评价
虹饮山房位于木渎,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的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还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一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表演,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
虹饮山房虽因乾隆六次幸临而显尊荣,它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座明代园林联袂而成,中路为门厅、花厅和古戏台,建筑体量宏大宽敞,既有江南文人园林的秀气,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于大开大合之间,尽显宦家之气度,幽人之韵致,别出于苏州园林一贯之精致传统,为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之典范。
我喜欢虹饮山房,经常向外地的朋友介绍虹饮山房,我认为,虹饮山房,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秀朗,又有皇家花园的大气,她俊秀疏朗,精致有序,移步换景,令人击节称妙。她因在木渎,离市区比较远,很多人不知道,所以,这里游客稀少,正是游玩赏景的绝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