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科大学(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
安徽省蚌埠市,由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首批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办学历史
蚌埠医学院时期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国家将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迁部分至蚌埠,并抽调原安徽医学院(现
安徽医科大学)部分优秀师资创建了蚌埠医学院。1958年底至翌年初,学院一度为市辖。
1968年8月,学校改称蚌埠反修医学院,年底除少数留守人员外,师生到
泗县三里湾参加新汴河劳动,后转泗县、宿县劳动,时间达一年。
1970年11月,安徽省革委会决定将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合并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反修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
1974年6月,国务院科教组发文通知恢复蚌埠医学院。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批准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3年,学校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04年,学校开始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同年,蚌埠铁路中心医院成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2012年11月,入选国家首批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3年1月,入选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月,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学校入选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
2021年12月28日,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揭牌。
蚌埠医科大学时期
2022年1月14日,安徽省教育厅向教育部申请蚌埠医学院更名大学工作。
2023年11月20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拟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的函》,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34010367;同时撤销蚌埠医学院的建制。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根据教育部复函,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
2024年1月6日,蚌埠医科大学揭牌活动在龙湖体育馆举行,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3月19日,
范先群院士和学校签署“范先群院士工作站暨蚌埠医科大学Eye-X研究院框架协议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开办30个本科专业;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995人,其中教授171人、副教授371人,硕士生导师1313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590人。学校有国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9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特支计划、江淮名医等84人,皖江学者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一流、品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省级线上一流课程117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7门;1个国家级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9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及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4个省级诊疗中心。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参编42部。
2021年,学校临床医学、护理学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022年,学校获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4项。2023年,学校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4项及三等奖5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高校高峰(培育)学科、30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2个,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1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教育厅平台5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2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328项,发表
SCI、
SSCI检索收录论文2471篇,其中在《
Science》《
柳叶刀》发表研究型论文3篇。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龙子湖校区中心馆及治淮校区、淮上校区两所分馆(其中龙子湖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9阅览座位1550个);馆藏纸质图书136.1万册,中外文期刊201种(其中中文纸质期刊189种,外文纸质期刊12种),电子图书254.3万种,分布于超星、弘文文、书生、京东读书等电子图书馆;有《
中国知网》《
万方医学网》《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泉方本地
PubMed检索平台》《中国共产党理论数据库》等29种中外文数据库;同时拥有馆藏有电子期刊18.71万册,学位论文461.42万册,音视频70.23万小时。
《蚌埠医学院学报》
《
蚌埠医学院学报》于1976年3月创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月刊;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蚌埠医科大学主办,面向中国国内外征稿和发行的综合性医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 等国际检索系统及中国知网、万方等十余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实验医学论文和应用医学论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1996年创刊,月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刊登临床应用解剖、断层影像解剖、与临床应用有关的实验形态学研究性文章,以及临床各科,特别是手术、医学影像和介入等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体会、病例报道等文章。
《中华全科医学》
《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于2003年创刊, 月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全科医学领域科技学术期刊,安徽省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协办单位之一。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届优秀期刊。
所获荣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笃学、精业、修德、厚生。
校区情况
蚌埠医科大学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五个校区,占地面积1751.8亩。
龙子湖校区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该校区东临安徽财经大学、西毗龙湖体育馆,距蚌埠南站仅2.6公里,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校区内建设有理论楼,实验楼,图书馆等设施。另外,图书馆内藏图书、期刊、电子资源共计114.6万余册。
治淮校区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治淮路801号。该校区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
宏业校区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20号。
淮上校区
蚌埠医学院老年大学(淮上校区)位于第二附属医院总院内,坐落于景色怡人的淮河北岸,蚌埠市龙华路633号,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第二附属医院总院占地324亩、规划建设面积33万平方米、最大容量床位3200张、设有院内停车位3000个和现代化急救直升飞机停机坪及专属空中急救通道。
高铁校区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高铁新区。
学校领导
杰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