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蚕桑遗传育种、蚕桑资源及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工程等三个重要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实验室下设家蚕基因库及遗传育种研究室、桑遗传育种研究室、桑蚕病虫病理研究室、分子生物及遗传工程研究室、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及应用生物工程研究室等六个研究室,均由中青年教授任研究室主任。
实验室近五年承担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博士后基金、博士点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基金课题11项,以及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和四川省、重庆市攻关课题等40余项高水平研究项目。先后获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近年来实验室还育成了优良蚕品种3对,人工三倍体桑品种2个,均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实验室还同时出版了学术专著5部、译著1部、教材4部。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为我国蚕桑学科的发展和蚕丝产业技术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我国蚕学界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近五年来实验室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2人,博士研究生10人,出站博士后3人。目前在站博士后1人,在读硕士生41人、博士生18人。
“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服务世界”,对内建立“开放、合作、竞争”机制,对外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是实验室长期坚持的建设方针。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国内著名蚕学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10位客座教授。成立以来共发布开放课题30余项,先后接受了华南农大、沈阳农大、安徽农大、
西南师范大学、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等单位40人次来室进行开放课题研究。实验室与
日本九州大学、信州大学等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10名教师到国外进行合作课题研究,17余名研究生赴国外留学,同时接受留学生2名。实验室逐步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已实施国际共同研究项目2项,在完成10万条家蚕EST测序工作的基础上,为适应生物科学和国际蚕桑科学研究的发展,于2003年11月,实验室与中科院华大基因所合作完成了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实验室将以此为基础,抓住机遇与中国基因组研究平台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争取以基因组计划推动实验室的发展和蚕业科学的进步。
随着国家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本实验室与四川华神集团、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企业共同设立了3家研究和开发机构。实验室将继续努力,增强与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科研水平,力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更上一层楼,为我国蚕桑丝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