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卵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45-75)μm×(35-50)μm,卵壳自外向内分为三层:
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dai四声)层。壳质层较厚,另外两层较薄,普通
显微镜下难以分清。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
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蛔虫卵肉眼不易识别,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
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
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
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蚴确诊。
蛔虫卵主要通过于和食物感染。人粪未经无害处理即用来施肥,使上壤中含有蛔虫卵,并且还污染蔬菜等食物,因此与个人及钦食卫生关系密切。因此小儿发病率较成人多,农村的发病较城市为高。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
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
对病人和
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
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
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护理上首先了解并掌握驱虫的适应症,指导患儿按驱虫治疗的原则进行服药及观察以提高疗效。腹痛为
肠蛔虫症的主要症状,可按医嘱给以解痉镇痛药物。如有并发症,在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发展,特别是腹痛,发作时的面色体位精神状态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在了解患儿的饮食、呕吐及大便次数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腹部检查,初步判断有无急腹症的可能,以便通知医生及时做出诊断进行
急症手术。对患有蝈虫症的患儿及家长加强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并努力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以取得合作,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
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
左旋咪唑和构橼酸
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