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蟹船
两侧有成排的桨橹,外形活似蜈蚣和螃蟹,船体通常漆成红黑色,出没于珠江口外贸的黄金水道抢掠过往船只的船
快蟹船,船两侧有成排的桨橹,外形活似蜈蚣和螃蟹,船体通常漆成红黑两色,元明时期叫“蜈蚣船”,清代称“快蟹”,出没于珠江口外贸的黄金水道,抢掠过往船只财物。
原型
嘉靖初年,快蟹船的传入和仿制,涉及中欧早期船舶的技术交流。关于快蟹船原型的研究,学术界形成了两种对立观点:一是“东南亚船说”,即视快蟹船为东南亚船式。德国汉学家朔伊林在其专著«<龙江船厂志>研究»中提出快蟹船可能为东南亚地区桨帆船的观点,首次将快蟹船原型问题作为一个学术命题展开讨论,认为是葡萄牙人把大炮装到这些船上而成为武装船只,然后为中国所模仿。“东南亚船说” 注意到了快蟹船的非欧洲特性,但没有确认快蟹船到底是东南亚的何种船型。二是“葡萄牙船说”,视快蟹船为葡萄牙船式,把其比作加莱桨帆船或克拉克船。“葡萄牙船说” 以徐旅尊和刘义杰为代表;2017年徐旅尊、衷海燕合作发表长文认为快蟹船原型为葡萄牙的克拉克船。但该学说最大缺陷在于无法解释蜈蚣船诸多的非欧洲特征。
装置
快蟹船,船两侧有成排的桨橹,外形活似蜈蚣和螃蟹,船体通常漆成红黑两色,元明时期叫“蜈蚣船”,清代称“快蟹”,出没于珠江口外贸的黄金水道,抢掠过往船只财物。无风举桨,起风扬帆,必要时桨帆并用。大型“快蟹”每侧船桨有20多具,每具配两名壮汉,在水上行走如飞,利用奇快船速追赶“猎物”及逃避追缉。
快蟹原是珠三角海盗用的船,船身狭长,两舷各置桨数十支,摇动时如蟹脚伸张,故名。它速度奇快,装有枪炮,被官兵追缉时,能逃则逃,逃不掉便开炮拒捕,因而颇令官军头痛。清末珠江口河段上,海盗除使用它抢劫外,还用来走私、为鸦片船护航等活动,因此名噪一时。
发展
后来,清政府官员开窍了,他们想到了应付的方法,就是仿制出快蟹船,来个以毒攻毒,剿捕海盗及走私分子。当时他们核计自黄埔至东莞虎门的航道上,计有要隘七处,便决定仿制七艘,由粤海关从关税中拨出税款建造。船的规格是长18.6米,宽3.1米,安设木桨40支。建造总价银三千多两,即每艘造价约为五百两左右。建成后交付广东水师提督,布置于各点间巡察缉捕,效果不错,走私船及海盗一时敛迹。还缴获海盗快蟹船6只。于是政府加大快蟹的建造,以供水师使用。而湖南的曾国藩也命令湖南的船厂仿制了几十艘,以加强湘军水师的战力。
快蟹船还有出省参战的历史。当清军从水陆两路围攻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久攻不下之际,有感于快蟹船的快速灵活和强大火力,于是向朝廷奏调广东快蟹船30只,配齐水兵,经由广西循内河驰往长江,参加围城之战。
其后快蟹船不断改进,船上不设篷窗,避免着火自困。船头暗藏主炮,两旁则分列若干射速较快的子母炮。各炮位均张起鱼网,以作护卫,战斗力因此加强。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7:24
目录
概述
原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