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草
豆科蝙蝠草属植物
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 Bakh. f. ex Meeuwen)是豆科蝙蝠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0.6-1.2米。叶通常为单小叶,疏被短柔毛小叶近革质,顶生小叶菱状、长菱形或元宝形,先端宽而平截,近中央处稍凹,基部略呈心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时组成圆锥花序;荚果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10-12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20厘米。常由基部开始分枝,技较纤细,上部略被灰色柔毛。叶通常为单小叶,稀有3小叶;托叶刺毛状,长5-6毫米,脱落;叶柄长2-2.5厘米,被稀疏短柔毛;小叶近革质,灰绿色,顶生小叶菱形或长菱形或元宝形,长0.8-1.5厘米,宽5-9厘米,先端宽而截平,近中央处稍凹,基部略呈心形,侧生小叶倒心形或倒三角形,两侧常不对称,长8-15毫米,宽15-20毫米,先端截平,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稍被短柔毛,侧脉每边3-4条,平展,网脉在下面不明显;小叶柄长1毫米。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时组成圆锥花序,长5-15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长2-4毫米,被灰色短柔毛,较萼短;花萼半透明,被柔毛,花后增大,长8-12毫米,网脉明显,5裂,裂片三角形,约与萼筒等长,上部2裂片稍合生;花冠黄白色,不伸出萼外。
荚果有荚节4-5,椭圆形,荚节长3毫米,宽2毫米,成熟后黑褐色,有网纹,无毛,完全藏于萼内。花期3-5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旷野草地、灌丛中、路旁及海边地区。喜温暖及光照充足环境,较耐荫,喜热俱寒,喜湿润,耐旱,生长适温20℃-28℃,不择土壤。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
【壮药】半边莲,蝴蝶草,羊割断,棵北断:全草用于小儿惊风,崩漏,感冒,风湿《桂药编》。
全草:甘、微辛,平。舒筋活血,调经祛瘀。 用于痛经,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毒蛇咬伤,痈疮。
蝙蝠草全草可入药,有清热凉血,接骨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症状,外用可治疗跌打骨折等症状。
观赏
蝙蝠草叶形奇特,状似飞机翅膀,故名“飞机草”。本种在园林中较少大面积应用,多数株丛植于路边,可盆栽用于观赏。
饲用
蝙蝠草生于草坡或灌丛中,一年四季牛、羊均采食。
参考资料
蝙蝠草.植物智.
蝙蝠草.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5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