蟊贼
汉语词语
蟊贼(拼音为máo zéi)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又做“蝥贼”
辨析
蟊/蝥贼和毛贼
这两个词汇都指代坏人,但是指代的身份不一样。前者“蝥贼”(蟊贼)的词义范围广,指代“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人”而“毛贼”词义范围窄,仅限于小偷中。
解释
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出处
《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毛 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
《东观汉记·徐防传》:“京师淫雨,蟊贼伤稼穑。”
宋·胡錡《耕禄稿·拟力田诏》:“尔郡国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劭农为急,若有蟊贼痒而稼者锄之。”
《诗·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贼内讧。”
《后汉书·岑彭传》:“我有蟊贼, 岑君 遏之。” 李贤 注:“蟊贼,食禾稼虫名,以喻奸吏侵渔也。”
《梁启超全集》第3卷:“其纯然为学界蟊贼,煽三百年来恶风,而流毒及于今日者,莫如徐乾学汤斌李光地毛奇龄。”
邓实《清代学术之流变》:“则二魏象枢、裔介、汤斌、李光地,…皆以大人先生,执学界之牛耳,然而无取焉者,一则伪名道学,以腴媚时君,一则著述虽富,或假手于其食客,是故清学而有此巨蠹之蟊贼,而清学亦衰矣。”
柯灵《香雪海·春节书红》:“‘四人帮’是党的蟊贼,国家的祸水,人民的死敌, 中华 民族的败家子!”
参考资料
蟊贼.百度.
蝥贼.国语辞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5 08:28
目录
概述
辨析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