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邮票
1897年发行的邮票
蟠龙邮票是清代国家邮政成立后,正式发行的第一套普通邮票,这套邮票前后三次发行,共分日本蟠龙票、伦敦有水印票和伦敦版无水印票。发行于1897年10月1日。这是大清邮局脱离海关,光绪皇帝御准开办“大清邮政”以后第一次正式发行的邮票,它是中国邮票史上首次由皇帝亲自御批的邮票。
历史沿革
发行
大清蟠龙邮票,是1897年10月1日大清邮局脱离海关正式开办“大清国邮政”以来,发行的首套普通邮票。
1898年起,大清邮政局委托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分别印制了两种版次的雕刻版蟠龙邮票,总称伦敦版蟠龙邮票。
在1999年上海春季邮品拍卖会上,在国内首次露面的蟠龙无水印一分“壬字头”变体票,曾以16.5万元的底价起拍,引起国内外许多集邮家以及各大拍卖公司的关注。而此前,该枚邮票在香港更是以46万港币成交,收藏价值可见一斑。
设计
围绕这第一枚普票的发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枚邮票是1896年光绪皇帝在准予开办大清国家邮政后发行的首套邮票。由上海造册处负责设计制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次蟠龙票的设计修改却一波三折。上海造册处接到指示后,便由当时的绘图员费拉尔设计邮票初稿,在他绘制的初稿中专门设计了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龙、鱼、雁”三种图案。但当时任海关造册处税务司兼邮政总办的葛显礼对此并不满意,特别是对“雁”图的“野天鹅”尤为不满,在给费拉尔的信中他特别指出:“描绘甚至临摹野天鹅,都需要一位专家进行。在这里有钱也找不到设计图样的人。但在日本有一个画鸟专家,愿为这枚邮票设计图稿……”所以第一套邮票的图案究竟是费氏所绘还是由谁代绘,如今成了悬案。
邮票图案
“蟠龙”指以“团花曲蟠”的形式,呈圆形模样的“团龙”。蟠龙邮票画面的整体布局采用了满满堂堂、中心取圆、局部透白、四角衬花的传统技法,即先在整个画面的构图中心打出“米字格”的骨线,然后以四角为旁衬,突出中心的“团龙”。
清蟠龙邮票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发行正式普通邮票。全套共12枚。图案有三种。蟠龙图:面值半分(紫)、1分(黄)、2分(桔黄)、4分(棕)、5分(玫红)、1角(深绿);鲤鱼图:2角(绛紫)、3角(玫红)、5角(黄绿);飞雁图:1元(深红与玫红)、2元(黄与桔红)、5元(深绿与玫红)。在邮票上横列有英文“IMPERIALCHINESEPOST”(帝国中华邮政)字样。
1901年,清代国家邮政发行。图案与“二次蟠龙”相同。全套共20枚。蟠龙图:半分(棕)、1分(桔黄)、2分(红)、2分(绿)、3分(蓝绿)、4分(棕红)、4分(红)、5分(玫红)、5分(桔黄)、5分(紫)、7分(紫红)、1角(深绿)、1角(蓝);鲤鱼图:一角6分(橄绿)、2角(枣红)、3角(玫红)、5角(蓝绿);飞雁图:1元(红与粉红)、2元(棕红与黄)、5元(深绿与粉红)。图幅约20×24毫米。齿轮度数为13-16。印于无水印纸上。
主要版式
日本版
【类型】日本版蟠龙邮票
【发行日期】1897-10-1
【全套数】12枚
齿孔度数】11-12度
【设计者】费拉尔
【版别】石印版太极图水印
【印刷厂】日本筑地活版印刷所
【整套价格】新票人民币10000元左右,旧票人民币9600元左右
伦敦版
【类型】伦敦版蟠龙邮票(有水印)
【发行日期】1898-1-28
【全套数】12枚
齿孔度数】12-16度
【设计者】费拉尔
【版别】雕刻版太极图水印
【印刷厂】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
【整套价格】新票人民币4400元左右,旧票人民币1250元左右
伦敦版无水印
【类型】伦敦版蟠龙邮票(无水印)
【发行日期】1901-1910
【全套数】20枚
齿孔度数】12-16度
【设计者】费拉尔
【版别】雕刻版无水印
【印刷厂】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
【整套价格】新票人民币3600元左右,旧票人民币1400元左右
日本版与伦敦版的区别较大,最明显的是里面绿圈所示的英文:
日本版邮票里的英文是“IMPERIALCHINESEPOST”(帝国中华邮政
伦敦版邮票里的英文是“CHINESEIMPERIALPOST”(中华帝国邮政)
伦敦版的两种版式就容易辨别,一种有水印,一种无水印。
故事轶事
清蟠龙邮票清“蟠龙邮票”的三次加盖
邮票加盖,大体分为改值与变更铭记两种情况。近代社会在政权更迭、改朝换代或国家独立的时候,往往发行象征新政权的邮票。而新邮票来不及印制,又往往会在旧邮票上加盖新国家、新政权的铭记,以应付过渡时期的邮政通信之需。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兴起,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清“蟠龙邮票”不足三个月竟出现了三次加盖。这段时间邮票的变化,反映了当时孙中山与反动势力在邮政方面进行斗争的一个片断,也是这段历史的记录。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 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邮政仍由外国势力把持,邮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决定在大清邮政的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有3分、1元、2元、5元四种,作为邮资凭证,运往福州邮局,于1月30日起出售使用。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
这种加盖邮票在福州一经发售,不到三天,便訾议四起,福建省交通司致电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北京帛黎总办所定加印‘临时中立,字样邮票,已发闽行用,经本司再三商请闽邮务卜总办将该票设法收回,暂缓行用。”并指出邮票发行“事关民国主权,请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与帛黎交涉,今后邮票发行不必由邮务总办经办。”因在邮票上出现了“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字样,极为不妥。1912年2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交通二部电令停止使用。帛黎不得不下令,已收到“临时中立”邮票的各处邮局,将该票暂予封存,停止发售。
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 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笼罩着帝国主义的干涉,列强的炮舰游弋于长江流域。革命党人屈服帝国主义的压力,达成南北协议:“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并迫使清帝退位,革命党人就同意让出政权。”1912年2月12日,无望的清帝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推荐袁世凯继位。就在孙中山提出辞职的同一天,英国、德国、日本三国驻南京领事,奉命到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施加压力,要求维持中国邮政的现状,制止福建等省军政府对邮政和邮票的变革。为此,孙中山立刻电令袁世凯要在邮票上只加印“中华民国”4个字。而袁世凯表面上答应,却又在原来横列加盖“临时中立”的邮票上,又竖列补盖了“中华民国”字样,成了印有十字交叉的“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由邮政总局驻上海邮政供应处负责加盖,实际仍交由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承印,所盖原票是清代伦敦版蟠龙无水印邮票和伦敦版欠资邮票,运往汉口、南京、长沙等地邮局。出售后引起老百姓的极端不满,这是侵害中国的主权问题。孙中山得知后,十分气愤,立即致电袁世凯,命令邮票上不准有“临时中立”字样,只能加盖“中华民国”4个字。在孙中山的斥责下,3月23日,由帛黎通令各邮区,停发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将业已发出之该项邮票扫数收回”。
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
加盖“中华民国”邮票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平正式就职。在袁世凯的庇护下,帛黎仍是中国邮政的当然“总办”,他自然也就改变了对中华民国的立场,他指示驻上海邮政供应处,将库存清代邮票都加盖正式国名“中华民国”。除海关造册处加盖的以外,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和英国华德路公司所加盖。加盖“中华民国”邮票分三组,分别以不同的加盖字体特征命名,分加盖宋体字、加盖宋体大“国”字、加盖楷体“中华民国”邮票。后来,销售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直到1914年3月31日方才停止。
加盖“中华民国”邮票
由上述可见,这是中国邮票史上,出现铭记多变的加盖邮票。历史证明,勒令停发加盖“临时中立”邮票和“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并非仅仅因为其加盖文字不妥,关键是这两组邮票的加盖,实属有碍国体,是侵害中国权的铁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6 09: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