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性血尿
肾性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俗称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简介
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膜有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及足突细胞层构成,只能通过直径<100nm的物质,人体内正常红细胞的直径约8um,不能通过滤过膜,故正常人的尿中基本无红细胞,当在各种致炎因素的作用下,如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滤过膜、肾小球原位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刺激机体产生炎症介质,造成滤过膜的损伤,通透性大大增加,血液中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血管压力和滤过膜的挤压,扭曲变形,然后再经肾小球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进一步吸收和分泌,造成渗透压高低不等,髓袢渗透压可达1000-1200mmol/L;对进入肾小管腔的红细胞进一步损伤。
肾性血尿的发病机理目前医学界认为与免疫有关,即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破坏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屏障,同时引起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引起肾性血尿。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红细胞或仅偶尔有个别红细胞。如果尿液中进入血液,经离心沉淀后的尿液,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2个以上的红细胞,称为血尿。血尿分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许多人认为血尿不必治疗,我们认为,必须要消除导致肾性血尿的原因,因为肾小球基底膜长期病变也会导致肾小球硬化,从而引起肾脏的损害。因此,肾性血尿一定要早期治疗。
肾小球血尿常见病
肾小球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及多囊肾的囊肿破裂。肾源性血尿时,多伴尿蛋白增多明显,而红细胞增多不明显,还常伴有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
临床意义
多形性红细胞大于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多形性红细胞小于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3:2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