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树
天门冬科龙血树属植物
龙血树(学名:Dracaena draco (L.) L.),天门冬科龙血树属常绿乔木,其树形高大,分枝,茎皮灰色,幼枝有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部,呈剑形,深绿色;圆锥花序,花白色并带绿色,花丝丝状;浆果橙色,球形;花期3-5月,果期7-8月。原产于西班牙、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地区也有分布。龙血树喜光;喜高温多湿环境;不耐寒;喜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土壤。大型植株可布置于庭院、大堂、客厅,小型植株和水养植株适于装饰书房、卧室等。龙血树有散瘀止血、止咳平喘、治跌打扭伤、治便血的功效,主治咯血,咳面,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哮喘,痢疾,小儿疳积等疾症,凡无瘀血者慎服。199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8年 ver 2.3)——易危(VU)。
形态特征
天门冬科龙血树属常绿乔木,其树形高大,分枝,茎皮灰色,幼枝有环状叶痕;树干短粗,茎木质,有髓和次生形成层,表面为浅褐色,较粗糙,能抽出很多短小粗壮的树枝。树液深红色。龙血树蓝绿色叶子聚生于枝的顶端。每片叶子长60厘米,宽5厘米,剑形,深绿色。
龙血树花小,圆锥花序,花白色并带绿色,花丝丝状,盛开能形成很大的圆锥花序于枝端;花被圆筒状、钟状或漏斗状;花被片6,不同程度的合生;花梗有关节;雄蕊6,花丝着生于裂片基部,下部贴生于花被筒,花药背着,常丁字状,内向开裂;子房3室,每室1-2枚胚珠花柱丝状,柱头头状,3裂。浆果近球形,具1-3颗种子,橙色。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龙血树喜阳光充足,也很耐阴。喜高温多湿环境,不耐寒,喜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土壤,宜室内栽培。只要温度条件合适,一年四季均处于生长状态。但栽培中最好让其冬季休眠,休眠温度为13℃,冬季温度最低不得低于5℃,若温度太低,叶尖和叶缘会出现黄褐色斑点或斑块。
分布范围
龙血树原产于佛得角、摩洛哥、葡萄牙(马德拉群岛)、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华南有引种栽培。
全世界龙血树属植物约227种,[3]我国6种,分布于云南、广西、海南、台湾等省份,野生资源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西南山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常生长于石灰岩和花岗岩的石缝中。
繁殖方法
龙血树繁殖方式有播种、压条、扦插繁殖。
播种法
一般于春季(1-4月)用苗床育苗,苗床应选排水良好和向阳的地方,深翻地土,施入腐熟堆肥,耙平后,作成宽1-1.3米、长3.3-5米的畦,选取优良的种子,然后条播或点播。条播,选在畦内按15厘米左右的行距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若点播按株距6-15厘米,播后覆土0.5厘米左右,然后浇水,再覆盖稻草,待发芽后除去覆草。移栽可在翌年春秋进行,按行距2.6米、株距2.3米栽种。
扦插法
在种子或幼苗缺少地区常用此法,通常采用栽后3-5年出苗的分枝,于7-8月高温多雨季节扦插。待插条生根以后,移入苗床。也可直接扦插于花盆内,制作成盆景。扦插繁殖时应注意:①温度要在25℃以上,温度高有利于生根。②基质、水、容器要清洁,否则易于腐烂。③插穗长5-10厘米。④注意插穗的极性,不可插倒。⑤入土深度为2-3厘米,也可将整个插穗埋入土中。30-60天即可生根,长成新株。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是将母本的枝条培育生根成独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压条繁殖方法技术关键包括母本的选择、繁殖时间、环状切剥的宽度及深度、切口上端皮层涂抹液(NAA水溶液)浓度、切口下端以生根基质环包及日常保水维护。经过30-40天的培育有新根出现,即可从母体分离种植。压条繁殖增殖系数低,成苗规格不一致,育苗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大规模种植的需要。
种子繁殖
具体步骤包括:剑叶龙血树种子采收、苗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种苗培育及移苗栽培等关键步骤技术。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剑叶龙血树产种子率较低,且不易采集,难以大量规模化生产。
含水量是种子进行超低温长期稳定保存的关键因素,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种子超低温保存成活率。
组织培养繁殖
由于资源的限制和传统常规的种子、扦插或分粟繁殖方法的繁殖速率低,所需时间长,所得的种苗数量非常有限,难以实现叶龙血树大面积栽培。运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规模化育苗已成为种植业的研究新方向和热点,剑叶龙血树种苗的组培繁育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剑叶龙血树种苗的组培关键技术点:首先是外植体的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浓度、消毒时间);其次为诱导培养基的配制(基础培养基的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配比);另外增殖培养基的调配和抑制外植体褐化的吸附剂选择也是成败的关键。
大田栽培技术
剑叶龙血树栽培方法,操作方法简便、栽种的种苗成活率高(栽培初期成活率均超过95%,一年后的存活率也不低于94%),为剑叶龙血树苗的大田批量移栽种植提供了技术参数。
栽培技术
室内栽培
位置
龙血树的室内栽培应置于距南窗台3-4米处,或明亮的地方,过于荫蔽的地方会导致叶片褪色变黄。
水分
水分供应要均衡,盆土过干或过湿均不利于龙血树生长发育,若盆内积水,则根系易腐烂。要经常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下雨天可置室外淋浴,但要防止水涝。
施肥
生长期间每15天左右施肥一次,多年生老株最好每7-10天施肥一次。如要使植株冬季休眠,则9月份以后应停止施肥,并适当控水。
换盆
龙血树的新株于每年4月份进行换盆,老株隔年更换一次。盆土用草炭与沙混合,并加入适量肥料(如腐熟的饼肥或麻酱渣等)。
修剪
龙血树耐修剪,只要将顶部或上部的枝干剪去,位于剪口下的1-5个芽即会萌发长成新的枝条,繁殖可结合修剪进行。
采收加工
龙血树采取植物木质部含紫红色树脂部分,粉碎后分别用乙醇和乙醚进行提取,浓缩后即得血红色的血竭粗制品(产率约32%)及精制品(产率约23%);麒麟血竭,采集成熟果实,其外密被硬质小鳞片,由鳞片间分泌的红色树脂,几将鳞片全部遮蔽,充分晒干,加贝壳一起入笼中强力振摇,松脆的树脂块即脱落,筛去果实鳞片杂质,用布包起,放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
田间栽培
整地
一般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透水、透气性好的砂壤土或轻砂壤质土为宜。整地时先清理种植地上的树枝杂物,再进行旋耕,之后深犁40厘米, 最后再旋耕1次,以使土地平整,并挖好排水沟。
育苗
龙血树苗期怕水。苗圃地最好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上。将选好的地进行深犁深松,撒施过磷酸钙750千克每公顷、尿素750千克每公顷、氯化钾375千克每公顷,与土壤混匀,再撒施辛硫磷45千克每公顷。按1.2米×10米起畦,畦沟深0.5米,注意排水。将在沙床移栽成活的龙血树组培苗移栽到上述苗圃地,喷施抗菌药剂(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一般管理3个月左右,待抽生出15片小叶、近地部分出现假茎时可进行大田移栽,移栽前1周控制浇水。
种植规格
种植时株距为0.5 米、行距为1.0米, 采取先密后疏的方式种植,即先密植,然后分2次进行疏减。种植1年后每行隔株挖走1株,种植2年后隔行挖,种植第3年后每行隔株挖走1株。每次疏减挖出的植株按株距2.0米、行距2.0米在新地块上种植。
种植及前期管理
种植季节选择在雨季较好。按设计好的行距开40厘米深的种植沟。基肥施过磷酸钙750千克每公顷、尿素750千克每公顷、氯化钾375千克每公顷、辛硫磷45千克每公顷,混匀后沟施,回土30厘米。雨后或淋透水后,覆盖宽60厘米的黑色地膜。在晴天的下午种植,或阴天全天种植[4][5]。种植后需人工淋定根水。
前期龙血树植株较小,田间空间大,杂草容易滋生,应做好锄草工作,结合松土施肥,促其快速生长,同时防止田间出现积水。前期主要病害有叶班病和炭疽病,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洒,1周喷1次,连续3~4次,防效较好。在虫害方面,前期主要受红蜘蛛和蠳螨类危害,可用20%三氯螨醇乳剂800~1000倍液喷洒,也可用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1周喷1次,共喷3~4次,可以起到良好的杀灭和控制作用。
前3年的管理
氮、磷、钾按3∶1∶2的比例进行配比追肥。每年追施3次,分别在3、6、8月进行,3月施重肥,占全年的1/2。一般第1年株施0.25千克,第2年株施0.5千克,第3年株施1.0千克。施肥时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可以用百草枯喷洒,幼龄期用防护罩保护植株。整形修剪:种植8~12个月、植株生长至50厘米左右,可进行剪除顶芽让其分枝(剪除的顶芽可进行扦插生根作为苗木用)。一般第1次留枝以3条为宜;待其再生长1年左右,枝干伸长50厘米左右,可进行第2次截顶,方法相同;第3年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截顶分枝。
植株疏减管理:种植后于第2年春季,每行中隔株挖走1株另行种植;第3年春季,隔行挖走1行另行种植;第4年春季,每行中隔株挖出1株另行种植。
4年后的管理
氮、磷、钾按2∶1∶3的比例进行配比追肥。每年3次,分别在3、6、8月进行,3月施重肥,占全年的1/2。施肥数量为每株1.5千克,施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每次均挖一环圆沟,施后盖土。除草:每年用百草枯喷洒1次。整形修剪:第4年不必修剪,第5年后按血竭诱导修剪。
主要价值
观赏
龙血树树形优美,植株挺拔、素雅、朴实、雄伟,富有热带风情,其叶姿优美,有许多种类在园艺上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盆栽以及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也是制作盆景的好素材。大型植株可布置于庭院、大堂、客厅,小型植株和水养植株适于装饰书房、卧室等。
药用
龙血树有散瘀止血、止咳平喘、治跌打扭伤、治便血的功效,主治咯血,咳面,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哮喘,痢疾,小儿疳积等疾症,凡无瘀血者慎服。 从龙血树的木质部提取出来的血竭为名贵中药材品种,深红色。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之效。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Dracaena)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被称为“云南红药”血竭(Resina Draconis)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活血之圣药”。从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 500余年的使用历史,在我国被冠以“云南红药”,与“云南白药”齐名。血竭的种类分为龙血竭和麒麟竭。文献记载考证表明,最早血竭来源于天门冬科龙血树属(Dracaena)索科特龙血树(D. cinnabari Balf. f.)和非洲龙血树(D. draco (L.) L.)的树干红色树脂。因此,这类血竭称为龙血竭更为合适,且是“正品”血竭[1],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传入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中收录的血竭(Draconis Sanguis)为麒麟竭,由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麒麟竭(Calamus dracoWilld.)果实渗出的树脂加工制成。麒麟竭植物为多年常绿藤本,仅分布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经济
龙血树的茎叶基部能提炼药用的“血竭”,巴西人以其独有的药用价值进行大量经营获利。
保护现状
199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8年 ver 2.3)——易危(VU)。
由于龙血树原生境被破坏,野生资源被掠夺性采伐,使其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面临枯竭的威胁,200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目前,研究者已经成功利用组培技术使海南龙血树大量人工繁育成为可能。
植物文化
龙血树是最长寿的树种之一,其花语是延年益寿和保护子孙。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Dracaena)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传统血竭分为龙血竭和麒麟竭两种。追溯血竭的历史,最早在古希腊、古罗马和古阿拉伯的“Dragon’s blood”即为龙血竭,其“龙血”树脂来源于索科特龙血树。龙血竭传入到中国后,在早期的古籍中将其记录为麒麟竭等,而非龙血竭,这可能与当时社会皇帝及“龙”文化有关,或认为是一种来自非洲“麒麟”( 长颈鹿)的血。明清之后,东南亚地区省藤属物种产的血竭取代了龙血竭,现被广泛称为麒麟竭,并且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所采用。为了避免血竭药品的混淆,基原植物是龙血树属的血竭称为龙血竭,基原植物是省藤属的血竭称为麒麟竭。另外,基原植物是豆科紫檀属(Pterocarpus)和大戟科巴豆属(Croton)的血竭可能也需要另起名称以便于区分,如“紫檀血竭”和“巴豆血竭”。
龙血竭的基原植物最早只记载有索科特龙血树和非洲龙血树。1972 年,随着蔡希陶等在云南找到可产龙血竭的柬埔寨龙血树和岩棕,广西的“剑叶龙血树”,以及老挝、缅甸等国家其他种的龙血树,可产龙血竭的龙血树物种越来越丰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热带亚洲能分泌龙血竭树脂的龙血树物种形成了单系分支III,与传统的“Dracaena group”相对应,且分支I的索科特龙血树和阿拉伯龙血树也是“Dracaena group”的成员。因此,热带亚洲产龙血
竭的龙血树植物资源可以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6:1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