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xíng zh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行动的踪迹,出自《孟子·
梁惠王下》。
1. 行动的踪迹。
3. 犹言一举一动,言行举止。
4. 行踪。
5. 品行。
①《孟子·
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④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叔父且莫出境,数日之内,穿有信到,再决行止。”
⑤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一面申报成都,
听候行止。
①晋·
陶潜《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②明·
陶宗仪《辍耕录·鬼爷爷》:“元统间,杭州盐仓宋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③
徐兴业《金瓯缺》第一章四:“ 东京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②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说的是,张生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
1. 行止难测。
2.故大英雄见得定,识得破,不偷一时之欢娱,坏自己与他的行止。——《
三刻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