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即千顷洼蓄水工程,又名
千顷洼水库),是河北省衡水市境内的湖泊,分为东、西两湖,原系衡水市与冀县之间一大自然洼地,其范围东临盐河故道,西至冀县南良乡,南到冀县城关,北抵衡水城南滏阳河右堤,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平均6公里,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形成原因
衡水湖由古黄河、古漳河、滹沱河、滏阳河等多条古河流在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古代广阿泽的一部分。早在汉魏时期,衡水湖就已闻名四方,在《汉志》《水经注》中均有记载,被称为信泽、博广池,1958年始称衡水湖。
位置境域
衡水湖(即千顷洼蓄水工程,又名千顷洼水库),分为东、西两湖,原系衡水市与冀县之间一大自然洼地,其范围东临盐河故道,西至冀县南良乡,南到冀县城关,北抵衡水城南滏阳河右堤,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平均6公里,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湖底呈西高东低,西部高程10—20米,东部高程17.5—18米,周边地面高程为22—23米,湖深3.5—4.0米。中有吴公渠穿过,排水入滏阳河。湖底湖岸均为粘质土,渗透性很小,是一天然良好蓄水洼地。
治理开发
据记载:过去这里是“岁久堤坏,水无所出,夏秋潦水交集,则溢,汪洋数十里,甚为民患。春涸,不生五谷,盛产小盐”。.
1958年,为发展农田灌溉,曾开挖冀码渠,在湖中部修筑西围堤(即现在的中隔堤),从滏阳河码头李处引水,蓄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包括现滏东排河以北部分),称衡水湖蓄水工程。由于工程不配套,蓄水未能充分利用,长期高水位蓄水,造成湖外土地的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故于1962年退水还耕。
1965年,开挖滏东排河,在大赵常村北横穿衡水湖,湖区缩小到75平方公里。
同时修建大赵常退水闸。1972年,冀县在东湖东南部建成小库,由滏东排河经冀码渠引水。1974年,衡水地区将原西围堤扩建,建成千顷洼东洼蓄水工程(即东湖)。为扩充水源,于1975年一1976年在滏阳新河(冀县西羡)和滏东排河(冀县东羡),兴建了引水枢纽,1977年扩建了西洼(即西湖),并修建了南尉迟(冀境)、前韩、王口(冀境)进水闸工程,1978年又扩建了冀码渠进水闸和西湖北围堤。1985年建了把运河水引入衡水湖的“卫一千”引水工程。衡水湖形成能引、能蓄、能灌、能排、能缓洪、能滞沥的蓄水工程。最大蓄水量1.88亿立方米,其中东湖1.23亿立方米,西湖0.65亿立方米,主要灌溉滏东排河以东和
索泸河以西的冀县、衡水、武邑和枣强等地的80多万亩耕地。1985年衡水地区和衡水市、冀县,在组织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以水产养殖为主,渔、牧、农、林、副综合开发,养、种、灌、加(加工)、旅(旅游)全面发展的衡水湖开发建设决定。计划筹资500万元,到20世纪末,把衡水湖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工程。
水系构成
滏东排河,系1965年冬至1966年春结合筑滏阳新河右堤取土开挖的一条骨干排水河道。1977年冬至1978年春又进行了扩挖。滏东排河在衡水境内上起巨鹿乡崔家庄经冀衡农场、大赵常、韩赵常、王许庄、善官、周言、北苏闸、速流、索水口,于邓庄乡孙家庄入武邑县。境内段长29公里,控制排水面积144.09平方公里。该河设计底宽67—70米,边坡为1:4,河底高程(黄海)15.78—12.96米,纵坡为1:13000—1:8500,设计水位20.78一17.96米(黄海),设计流量为432—534立方米/秒。建节制闸1座,通过滏阳新河大堤侯庄穿堤涵洞与滏阳新河深槽、滏阳河相通,汛期可引水入千顷洼水库,还可引千顷洼水入滏阳新河和滏阳河。右岸建有排水口8处,国家投资20万元,以防汛期排水河道淤积。
吴公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直隶总督方观承首开人工泄沥渠道。专泄冀州海子(今千顷洼)之水。长60余里,并建有闸涵工程相辅。嘉庆之季闸坏河淤。道光年间重加疏浚,费绌无成;光绪初年(1875年)知州李秉衡又加疏浚,也因经费不足而止。光绪九年(1883年)吴汝伦为冀州知州。于光绪十年二月循乾隆时方观承故道重新开疏。十月恢复旧渠原貌;光绪十一年又对渠道加深。该年遭洪水,新渠得考验,但尚不容大部沥水畅通。到光绪十二年又扩挖。至此,该渠告成。终落规模为“广七丈余,底三丈二,深丈余,堤高五尺厚倍之或三之。置桥八,于旧闸处设闸,闸高二丈四尺六寸”。起于冀县南尉迟,经衡水南田、北田、侯店、杜村入滏。该渠修建后近20年,排沥发挥极大效益。
简介
河北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
华北平原中南部的衡水市境内,东经115°27′45″-115°42′6″、北纬37°31′39″-37°42′18″之间,总面积163.65平方公里。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以内陆淡水
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I、II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高贵的
仙鹤、美丽的天鹅、灵巧的鸥鸟、轻盈的
白鹭,翩翩起舞、悠然嬉戏,衡水湖是人间的仙境,鸟儿的乐园。
公元前602年,黄河决口改道,冲刷形成了一片洼地,常年积水,史称“
千顷洼”,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深水面积19平方公里,碧波荡漾、渔歌唱晚,素有“北方江南”之称。水源主要来自
卫运河、黄河和长江水,可谓“容长江、黄河于一湖——衡水湖”。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位于衡水湖南岸的
冀州古城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为首”之称。汉城墙、明城墙、众多汉古墓、石碑、李三娘石磨及竹林寺飞升上天的许多传说再现了衡水湖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让人无不感慨衡水湖的神奇与秀美。
衡水湖具有蓄洪防涝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功能,它不但造福衡水人民,而且对调节周边乃至京津地区的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她还是南水北调的调蓄水源地,为衡水及周边地市提供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发挥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巨大。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保护对象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特殊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11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衡水视察时,十分关心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做出重要指示:要搞好宣传,把衡水湖这片湿地保护好。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衡水市委、市政府按照打造衡水市生态品牌、城市名片、带动衡水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了湖区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建设和综合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位于环京津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黄河经济协作区和
东北亚经济圈之中,处于方圆三百公里以内的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四个省会城市,26个地级市的假日经济圈之内。其明显的区位优势、独特的湿地资源、优美怡人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开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为此,按照保护—开发利用—保护良性循环的原则,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生态科普旅游为特色,以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通过实施西湖、滏阳新河滩地恢复湿地;利用南水北调,开辟新水域,扩大湿地面积;周边建设
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挖掘开发历史人文资源、加快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区建设;加大核心区、缓冲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实验区和示范区生态科普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资源保护、居民乐业、经济发达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具有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示范区。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秀丽风姿,迷人的笑靥喜迎国内外朋友的到来。
历史文化
衡水湖曾属古冀州管辖。《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划华夏为“九州”,冀为“九州之首”。西汉至宋,冀州古城为州、郡、县三级治所,是京畿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衡水湖畔还存有古城墙遗址。汉光武帝刘秀,逃亡中于冀州之信都,得到太守任光的拥戴,以此为根据地,招募军队,平定河北,继而平定天下,建立了东汉。两汉刘氏子孙20余人封侯于此。东汉卢植《冀州风土记》称:“冀州,圣贤之泉薮,帝王之旧地。”并且“生居此地,没即葬焉”。
衡水湖厚重的历史底蕴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西汉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董仲舒,辅佐汉王朝开创“文景之治”的女政治家窦太后,北燕杰出女改革家冯太后,东汉“药王”邳彤,“头悬梁、自勤苦”孙敬,佛教“释”姓创始人释道安等帝王将相、博学鸿儒。“侯店毛笔”、“内画”等独具特色、广为人知。
生态环境
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衡水湖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华北内陆地区惟一保持水域、沼泽、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湖区面积75平方公里,蓄水能力1.88亿立方米。
衡水湖湿地位于京津冀的生态敏感地带,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衡水湖是联结印度洋、南亚大陆、东亚和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点,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的聚集地,其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善的动植物群落,截至2024年11月,已发现鸟类335种、植物594种、昆虫757种、鱼类45种、两栖爬行类17种、哺乳类20种,浮游植物324种,浮游动物75种,底栖动物95种。
在全球9条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中,衡水湖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中心部位,是数百万只候鸟重要的停歇地、中转站和密集交汇区。每年大量的迁徙鸟类经过衡水湖,群鸟翱翔,形成了“鸟浪”景观,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最大“鸟浪”种群数量达1万余只。现已观测到鸟类334种,其中,丹顶鹤、白鹤、黑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3种。2017年3月,国内外专家在衡水湖一次观测到308只青头潜鸭,是当时世界已知的最大种群。青头潜鸭是世界极危物种,全球不足1000只,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因此专家指出“衡水湖比南方水乡任何一块湿地都更为珍贵”,素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东亚蓝宝石”、“华北之肾”等美誉。
衡水湖特色产品
1.衡水湖烤鸭蛋
衡水湖烤鸭蛋是衡水湖特产,散养鸭子下的蛋,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鸭子的好几倍,黄泥腌制,慢火烤制出来的纯天然无添加剂的烤鸭蛋,蛋黄通过烤制油脂被逼出,蛋清则透出烤制的焦香味,也是流油的蛋黄,蛋黄绵密软糯,蛋白也挺嫩的,吃起来味道很不错。
2.衡水湖全鱼宴
衡水湖全鱼宴 ,是衡水境内一种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衡水湖全鱼宴主要以鱼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多道菜品,其中部分鱼菜是吃鱼不见鱼。主要采用了多种刀工和烹调方法,从造型到口味、色调都不相同。还有因材施艺,物尽其用。以炒鱼片儿为例,主要是用鱼背,这里肉肥而嫩,鱼头则做鱼汤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一鱼两做。当地最擅长的烹饪方式就是讲究原汁原味,以烹制鲜活见长,原料丰富,口味清淡。不论哪一种菜品都十分受欢迎,一直以来都有很多食客闻名前来品尝。
3.冀州曹记驴肉
冀州曹记驴肉,是衡水境内冀州区的一种传统美食,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曹记驴肉制作工艺非常考究,主要以新鲜优质驴肉为原料,配以多种名贵香料,然后放进锅里慢火煮十几小时而成。食用时搭配一些特制蘸料,口感富含蛋白,酥烂易嚼,味道鲜美,一直都远近闻名。据传,冀州曹记驴肉发端于咸丰年间北京鲜鱼口,曹记驴肉传到第三代曹建功时,他通过探索,加入数味中药,除去了驴肉性中的寒凉,做得肉质酥烂、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醇厚、咸香可口,食后对身体有滋补功效。三十年代中期,他二子曹福堂和三子曹立海去天津发展,开了一家冀州荣祥曹记饭店,主营曹记驴肉、冀州焖饼和炒菜,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冀州曹记驴肉载誉津门,名播全国。
4.老景官烧鸡
老景官烧鸡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经过熬煮吊汤、盘鸡出型、抹蜜晾皮、油炸上色等八道工序制成,用百年老汤加以花椒、八角、小茴香、白芷等十余种香料,经过文武之火卤煮。香浓透骨、表皮色泽金黄透红、鸡肉纹理清晰松软适口,香而不腻。
5.侯店毛笔
侯店毛笔选材精良,有“宫廷御笔”“南毫北狼”等称号。笔尖选材有黄狼尾、香狸尾、石獾毛、南山羊毛、牛耳毛等,经过漫、拔、胼、连、合等工序制成,墨多不滴,行笔畅而不滞。
6.冀派内画
冀派内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国画中的工笔“撕毛法”引入鼻烟壶内画,被誉为“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这种技法还被用在水晶球、香水瓶、酒具、茶具等多种工艺品上,成品造型精美,极具收藏价值。
7.衡水老白干
老白干传承千年,口感甘洌清雅。其酿酒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5年,衡水老白干代表中国白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奖;2010年,国际信息发展组织授予衡水老白干“千年金奖”称号;2018年在世界烈酒大赛揽获双金奖及全场最佳;2019年获得全球四大质量奖之一的全国质量奖;2020年斩获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特级金奖。
8.荷花制品
产自衡水湖的荷叶茶、莲子等。中医药学界普遍认为:莲芯及荷叶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的功效。“荷叶减肥,令人瘦劣”,荷叶自古就被奉为瘦身的佳品。
9.铁锅炖鱼
现捞新鲜草鱼,以烧柴为主,放上秘制“鱼酱”,摞一屉暄乎乎的大花卷,盖上盖在灶台铁锅里文火慢炖,随着锅盖的掀开,一股混合着浓烈香味的热气扑面而来。尝一口,鱼肉鲜香入味,豆腐糯软爽滑!
荣誉
2000年7月13日,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建立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10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2003年6月,晋升为“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12月被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育厅联合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4年5月被省委宣传部、省妇联、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环保局、省广电局命名为“河北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
2004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2004年7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衡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
2004年9月被省
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湿地保护计划工程》中,将衡水湖列为“国家重点投资的自然保护区”。
2005年10月被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确定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2005年国家林业局正式向联合国申报把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2005年实施的“引岳入衡”工程开创了湖水水质历年最优、水位高程历年之最。
2005年全年到湖旅游人数突破2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2013年,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6年1月,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2021年,获评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2021年11月,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