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嫩(act young)是对年龄已大、容颜
青春不再却故意在
言行、
举止、
外貌上装作年轻或时髦的一种方式的嘲讽语。在现实生活中,它也逐渐变成一种缓冲现实
压力的途径,淡化工作不顺的方式,增加自信。
简介
本意是指植物的一种生态,如民间有句歇后语叫做“老树发芽——装嫩”,俗语“咸菜干儿着绿色”也是这个意思。时下引申到社会生活中用以比喻人的心态,是贬义词,有强烈的指向性。
主要是指中老年女性扮装青少年女性,这一现象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见闻外,在影视节目中最为常见。还有一义是特指男、女的婚姻或性生活方面的,如在一些“婚介所”中男的离婚三次还称初恋,女的生育两胎还称处女;又如一些性工作者对着客人装扮成童男处女等。
相关介绍
校园
“你的包包好好看哦!”听到这撒娇的声音,你千万别以对方是个不够十岁的小女孩,对方正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如今大学
校园的女生中,正兴起一股“装嫩”风:说话用词,“猫猫”、“包包”、“饭饭”;穿衣娃娃装,身上挂满
维尼、
史努比等饰物;还有的
游玩喜欢去儿童游乐场……
公司
公司里的职员也同样流行,多见于女性。从校园开始刮起的流行风,经公司白领们的发扬光大,最后波及整个社会。
流行
记者近日发现,在广东大学校园的女生中,正兴起一股“装嫩”风:说话用叠词
场景一
中大南校区对面的麦当劳内:
一位大学女生霸道地对男友说:“你来麦当劳都要吃儿童
套餐,因为我正在收集儿童套餐赠送的史努比的各种款式!”
场景二
华师大宿舍内:
一女生的
电脑桌面是:她穿着颜色鲜艳的娃娃装,手抱硕大的米奇公仔,在儿童游乐场的机动旋转木马上灿烂地笑着。
场景三
暨大饭堂内:
两人吃完饭,男生端着两个餐盘在前面走,女生拉着他的衣襟小步跟在后面,让人想起幼儿园老师因怕小孩走丢而发明的“拉衫尾”。
场景四
广外校道上:
“亲爱的,你喂我嘛。”一名身穿白色娃娃装的女生向身边的男生撒娇说。男生正拿着一支雪糕。说话的女生有着长长的黄色卷发、翘翘的
假睫毛和涂了蓝色
眼影的大眼睛,乍一看还以为是个洋娃娃。
大学女生到底为什么越活越“嫩”呢?中山大学四年级学生小睿说,喜欢
幼稚的东西纯粹是个人偏好,不代表人也幼稚。“我的幼稚装扮完全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小睿穿着一件娃娃装小背心、绿色五分短裤,头上的橡皮筋上吊着两个有米奇图案的小方块。
卧室也布置得近似幼儿园。小奇是新闻系大四学生,平常最喜欢和室友捏着嗓子装小朋友声音说话。“只是为了好玩。”小奇说。华师大四学生小铃有时会站在宿舍阳台上吹泡泡,去儿童公园跟娃娃玩跷跷板。她说:“偶尔装一下小朋友很快乐,对减轻
压力帮助很大。”
大学女生“装嫩”,旁观者却普遍不看好。有人说,是为
吸引男生。有人说,幼稚。而男生们的主要观点是:如果那个女生本来就长得很
可爱,装嫩倒没关系,如果外表不出色,再装嫩就有点恶心。
中山大学心理学专家古南永认为,部分大学女生喜欢装嫩,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打扮或言语上装小孩,只是一种表面装饰。
逃避现实
“嫩”没有错,但要“嫩”的健康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大夫史宇是一位年轻的
心理医生,对于“装嫩”一族,她是颇有心得。
她认为,在校园里到处能看到抱着奶瓶喝水、穿着可爱娃娃装、脚踩大头鞋的女生,有时说话偶尔也会带一点奶声奶气。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说是一种潮流,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一类现象。
对于粉色纯棉长裙、平底娃娃鞋和
婴儿奶嘴也分人,绝大部分人的确是纯粹追求流行。
很多人认为年轻打扮是一种时尚,于是也将自己置身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有心理问题的,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她们是在
追求一种童年期的安全感,往往这种人不能接受现实中存在的压力,期待能像孩童时期一样能够得到别人的
保护,是儿童期滞留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就业、生活的压力是我们必须
承担面对的,躲过去一时不能躲一辈子,所以,年龄在增长,最好的办法是要自己内心也成长起来,足够成熟地处理应对外面世界的压力。
史宇表示,对于如何分辨自己的“装嫩”是
正常还是不正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如果你在面对巨大压力时还是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也能够正视自己犯的错误,这就是一种健康成熟的心态,外表的“装嫩”只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爱好、追求流行。
如果面对压力,你总想逃避,想找一个依靠;在犯错时,也总以“我还小”这种借口来原谅自己或求得别人的原谅。那就
表示,你在用外表的“装嫩”来表达“我还是个孩子”的心理,
希望别人让着你、宠着你,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了。
她说,这种
心理问题是一种儿童期滞留的状态,主要是非常怀念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想逃避现实,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心理、没有责任感,渴望被保护、被宠爱,面对现实的压力时,希望寻找幼时的那种安全感。
“嫩”并没有错,但要“嫩”得
健康,“嫩”得积极向上。
讨异性喜欢
装嫩是为了讨异性喜欢
我有一个闺蜜,姑且称她为
橘子吧。高中时每天腻在一起,晚上就挤到一个被窝里细数那些女生的小心思。彼时,我们都是属于中不溜儿的小孩子,不惹祸,亦不是老师的
得意门生,从没接到过
情书,也不会被谁
排挤。就那么安安静静的过了高中三年,只有彼此陪伴。
后来念了大学,一南一北,相隔甚远,各自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联系也就渐渐的少了。寒假时,同学聚会才得以相见,橘子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我走进去的时候,橘子正坐在人群中大声
谈笑,闹着同别人干杯,看到我便大声招呼我在她身边坐下来,很亲密的样子。
那一天的橘子,穿了粉色的毛绒外套,胸前有很张扬艳丽的卡通图案,帽子上还有两只动物的
小耳朵做装饰。草莓
戒指,海绵宝宝的
耳环,我看的眼花缭乱。
我坐在橘子旁边,有些不自在,或许是我表情太
呆滞,她突然转头指着自己的戒指对我说,喜欢吗?送给你。说完便塞到我的手里。
我没来的及做反应,她就又回头过去,满嘴都是“人家怎样怎样”,或者“我的包包我的鞋子”,我皱眉,不再讲话。
后来,也偶尔在QQ上聊天,橘子总是发一些自拍的照片过来。无非是嘟嘴巴、瞪大眼睛、俯拍,假睫毛和增大瞳孔的美瞳片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一年多,我不是没有变化的,亦不再是初时那个缩在人群中的默不作声的小女孩,对这些“装嫩”伎俩也是司空见惯。我不知道大学生怎么就刮起这么一股装嫩的风潮,这在我眼中是
肤浅的,即便是
时尚,也应该有自己的品味和个性,我不喜欢一切跟风和
做作。只是这些都未曾与橘子说,想,毕竟已不再有太多牵连,没必要给谁难堪。只是日渐
疏远,她Q我,要么假装不在,要么借口有事出去,然后隐身。
直到一天周末,我在寝室里睡着,突然被电话惊醒,
迷糊中便接起来。是橘子,在电话那头抽抽噎噎的哭。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橘子便哽咽着说,他还是跟我分手了。
我便知道,无非又是一场爱情戏目,“那,怎么办呢。”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声音
冷漠的残忍。
橘子微微怔住,然后说,“小爱,你是不是也讨厌我了?”
我停顿了下,然后说,我只是不喜欢做作的人。
挂掉电话,却再也没了睡意,打开电脑,就看到铺天盖地的留言,都是橘子的。
心理依赖
“幼稚”成年人依赖心理强
“在临床上,有幼稚、装嫩心理的人非常多。”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说,他们虽然是成年人,甚至年纪不小了,但言谈举止却比较孩子气。更重要的特点是,他们通常缺乏
责任感,依赖心理比较强。
成年人的幼稚心理不是疾病,却是心理方面的一个缺陷。王彦玲说,这种心理缺陷会对人际关系等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适应受到
约束。虽然他们看上去很好
交往,但只要谈到责任,往往就退缩了。
人际关系受影响
有些成年人孩子气,希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里,这是成年人幼稚心理的表现。他们虽然在生理上已经进入成年,但在心理上还不能适应,逃避责任、
逃避生活,不愿意当大人,想永远当孩子。
王彦玲说,成年人的幼稚表现最容易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同事关系等。他们很愿意和别人相处,但对别人却特别
依赖。在家里依赖父母,跟朋友在一起就依赖朋友,结婚以后依赖配偶。当他们不能再依赖的时候,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国外有
研究发现,有“
彼得·潘综合征”的人,通常比较容易离婚。
王彦玲介绍,在心理门诊中发现,很多女孩子
结婚以后和丈夫发生争吵时总会问,为什么丈夫不让着我?为什么他不来哄我?这些都是
幼稚心理的表现。在
婚姻当中夫妻应该是平等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不存在谁要让着谁。
生活安逸少
成年人的幼稚、装嫩心理跟从小的生活环境和
教育方式有关系。
王彦玲分析,现在20多岁的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了。他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跟大人生活在一起,造成成年以后在生活上仍然比较依赖别人。很多家长因为过度
溺爱孩子,孩子长大以后,社会化的功能也受到一定的剥夺。
此外,当下多数青壮年生活过于安逸,没有经历过挫折,也没有吃过苦,一帆风顺的经历也会让他们“长不大”,像个小孩子。
幼时多找同龄伴
王彦玲指出,预防成年人幼稚心理的最好方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人格都形成了,改变就比较
困难。”因此,当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长最好让孩子多看一些书籍,借以了解别人的生活状态等。而多出去走走刻意增长见识,帮助孩子完善
沟通技能等,有益于他们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孩子应该多和他们的同龄朋友在一起,不要老是和大人在一起。大人经常会给孩子拿主意,这也会剥夺他们成长的权利。如果他们和同龄人
接触,就不会总是把自己当孩子,有助于他们发展社会化功能。
此外,适度的挫折教育还是非常必要的。既要有成功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挫折教育。
王彦玲说,有幼稚化倾向的人,怎么改变他的这种
人格是最重要的。国内外的专家都认为,应该让他们自己负起责任来,直面现实,为自己的事
负责。比如,早晨要是不起床的话,如果上班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家长不要总是去叫他,应该从这类小事开始,让他们对自己负责。
弥补童年缺憾
装嫩,是为了弥补童年缺憾
大学上了一半,发现对于姑娘们来说,追求知性已经是老黄历上标注的日程了,装嫩才是当务之急。大家组团儿装嫩似乎不仅仅是跟风那么简单,但也是突然间就那么一窝蜂的去装嫩扮
可爱了。虽然我与只是刚刚适应了这种风潮,可我却已经等不及要跳进这波浪头里去弄个潮了。然而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在装嫩之前,我必须给我们这些正在或者正要乔装未成年的老女人们找一个说法,能把这个嫩装的有理有据,名正言顺才行。
总得要说的就是,我们装嫩,是为了弥补童年的缺憾。
灰姑娘的童年
跟大学生比起来,我们这些人大部分小时候可真是不折不扣的灰姑娘。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从头到脚都被万恶的学校规定所禁锢着。几个女生凑到一块,
头发只有长短之分,衣服只是红、白、蓝、绿、黑中的几个色调的几何图案拼图,鞋子也不过是布鞋或者有限的几款运动鞋罢了。我们为了考入大学这个被高扬到几乎神圣的地位的目标,打磨着我们的童年、花季和雨季,把无尽的记诵和演算堆满眼睛和心思,被无尽的纸张和油墨淹没身体。那样的岁月里,我们真的很青葱。没有更多的颜色和形状,只是带了一点泥土的气息清清爽爽的像上生长。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如青葱一般,站在一起就不会有人知道你究竟是哪根,没有谁会想知道我们对于审美的需要,大家都
忽略了我们每个女生心里的公主梦,只是让我们相会姑娘一样的做这做那。哪怕只是衣服稍微艳丽一点,裙子稍微短一点,都要被扣上
浮躁、无心向学之类的帽子,而坐而为学生,我们只能忍着,收起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套着
宽松肥大的学生服任书本和习题把我们掩埋。直到走过那一年的“黑色七月”,我们才有自由给自己披上彩虹,才有力气放开胆子去任性。
从装老走向回归
还记得小的时候走是一天天数着盼着要过年的那段日子。不单是为了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也是因为心里惦记着要快点长大。
长大,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有些魅惑的词语。无论从爸妈、老师,还是其他成年人身上,我们都能隐约感知到,世界在他们那里,自己是渺小甚至是无知的,而他们却能掌控许多。虽然当时的我们还说不上来他们究竟掌控了什么,但起码我们能看到他们在受人
尊敬,能做我们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仅仅是这些就足以让我们对“长大”心驰神往。于是,我们也想、希望、甚至是渴望着长大,也就忍不住要学学大人的样子。
学着把头发留长在脑后挽一个
规矩的髻,学着穿朴素大方的衣服,学着学着端庄的走路、说话、和笑……在大人们夸奖着“这孩子真能看出是长大了”这样的声音里,我们长大了。而且多半也邃了他们心愿的上了大学。
长大了,一只脚踏进了社会里,却发现这样的长大并不像小时候我们想要的那样。我们走进了更大的规则和限制里。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可以支配的,似乎反而是更少了。比起这样来,还要可悲的是,我们为了这样的长大挤压了儿时无忧无虑、撒娇打混的
纯真日子。很上当的
感觉。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群孩子从身边像一团小龙卷风一样从身边追打着跑过,笑声遮过整个弄堂,我在他们身后怔忡了许久,终于发现,自己竟然错过了那么
宝贵的东西。
然而无论如何,比起中学时候的学校管制,我们还是有了一点塑造自己的自主权。那么,为什么不趁着另一脚还在学校,心态还能向童年扭转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回归”的机会,装装嫩,补补童年的遗憾呢?
行将就木的话
那么,粉红装、小银饰、泡泡袖、蕾丝裙、公主鞋……统统拿来,把自己打扮的水水嫩嫩、花枝招展,拿捏着小孩子的强调奶声奶气的跟男朋友或者老妈撒娇,要坐旋转木马、荡秋千,甚至是把私人空间装饰的像幼稚园。甚至有一次去肯德基吃东西,还恶作剧的要了一份儿童套餐。在别人诧异的目光里,甚至有一些洋洋得意的情绪。无论如何,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需要一种勇气的。似乎是这样就能像小孩子一样生活,拥有他们那种毫无掩饰的简单快乐。不用“前怕狼,后怕虎”,亦不需要承担太多的责任,偶尔任性一些,突然就变得很简单很
快乐。
不是所谓的跟从风潮,也不是以此来故意的吸引别人的注意里。只是要扮嫩给我那日渐暗淡的青春点颜色看看。即便不必这样,我也要以此谨献给那在我们给自己揠苗长大时被蹂躏的童年。记得有一个
电视剧里,一个四十岁的单身男人突然重逢自己的中学初恋情人,女人已经离异,男人经常为了逗她开心做一些傻事,甚至是找了以前的中学
制服、桌椅和老版课本,放着老师讲课的录音,然后一边假装听课一边在课本的掩饰下吃便当。后来,男人说,过去的日子我们已经无法挽回,一秒钟、一分钟、一个小时,过去只会越来越远,只是,你要知道,现在是距离我们的十八岁,最近的日子。
?里?嗦一下子就说了很多,不过,也总算是给了自己以及一同正在或正要扮嫩的姐妹们一个理由,一个说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投身于装嫩的花海中去跟“人家”们争奇斗艳了。
以后逛街、
打扮、
约会,一个都不能少,老娘也要水水润润的活一回。
一种心态
装嫩,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我们的人群中间有25%左右的人有非常突出的“装嫩”心理,其中男人的“装嫩”周期是8年,也就是说如果他是40岁的话就愿意表现出来是32岁,女人比男人还厉害,一般是装10~12年。
扮嫩有理
任何衣服一缀荷叶边就温柔了起来。如今在女人的穿着
概念里,
性感是压倒一切的主题,即使不透不露,也务必要绷出山峦起伏的曲线来,总之最大限度地突出女性特征,为穿衣规范之头号纲领。不过,就有那么一撮人偏偏要反性感之道而行之,当然不是扮男人,而是主动抛弃性感,向“儿童look”看齐。她们高喊着“我们不做女人做女孩”,留着齐眉顺耳的童花头,或者甩着一脑袋小辫儿,泡泡袖、荷叶裙、妹妹鞋地一蹦一跳走过来,远看13岁,近看30岁的大有人在。
最先把扮嫩理念变成现实的是嗅觉如猎犬般灵敏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今无论你打开任何一个电视频道,都能看到蹦蹦跳跳的男孩女孩在台上“作秀”。那男孩一定要像个新新少年,而且最好把腰带再露出一截儿,尽管他是一大把年纪的男人了;那女孩也一定要梳着两根朝天辫,脚蹬一双松糕鞋,像个新新女生。而且,两人在开头的时候,一定要共同高喊一声“口也”——那样一来,所有的
欢乐就都有了。
放眼一望,步行街上30岁以上化透明装、穿迷你泡泡纱裙的“女孩子”比比皆是。在校园里,人们不难看到一群年龄不详的“女孩子”一边吮吸着奶瓶,一边不屑地说:“我是宝宝我怕谁?”有人说这本就是一个后纯真时代,究竟是我们太厌倦成人世界的虚伪了,还是太羡慕儿童国度的
纯真了?虽然穿得像孩子一样并不能把自己真的就变成了无忧无虑的孩子,但那总是成人心中的一个童话吧!各个年龄段有各个年龄段的美,除了神仙和妖怪,谁也不能永葆青春。但是,我们至少能保持20岁的心态。
心理学家对“装嫩”似乎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这是人们潜意识里拒绝长大,渴望被保护,逃避现实,不敢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他们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两种心理错位,即小孩大人化和大人儿童化。他们认为,小时候盼长大,长大了留恋无拘无束的童年,这都是很正常的。不过,每一个时期还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该说的话,这样身心才健康。
其实,对所谓的“装嫩”真的不需要如此紧张。人类比其他动物
聪明就体现在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汽车是代步的工具,筷子是吃饭的工具,奶瓶也同样是一种喝水的工具,并非
婴儿专用,它喝水方便不外洒,最符合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活动的人的需求,所以成年人用奶瓶
喝水也很正常。喜欢毛绒玩具,
喜欢穿卡哇依服装,这都是纯属个人喜好或是单纯追求一种流行风尚,与心理健康关系不大。女人天真浪漫那是天性,纯真,并不代表幼稚。装嫩,秀的只是一种心态,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心态上的年轻,言行上的体现,给自己快乐,给大家快乐,让世界更加多姿多彩,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