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国献,汉族,1954年10月生,河南临颍人,就读于济南军医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骨科医学部部长、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转化前沿中心主任。原任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院长、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
人物经历
1972年,入读济南军医学校临床医学专业。
1975年,任职济南军区283部队卫生所助理军医。
1976年,任济南军区136师医院军医。
1982年,任济南军区89医院全军创伤外科中心军医。
1986年,任济南军区郑州153中心医院主治医师。
1990年,任153中心医院手外科中心(后成为济南军区手外科中心和全军显微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同年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四肢离断再植手术。
1991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创伤与矫形外科学系访问学者。
1994年,任济南军区153中心医院副院长、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同年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数字人之父”、著名临床解剖学家钟世镇院士。
1997年,任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创科科主任。
1999年,完成亚洲第一、二例(世界第三、四例)异体手移植,成果被评为2000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同年创办《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并担任总编辑;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
2002年,在国际上首次于大型动物体内构建成功带血管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同年任国际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学会(IHCTAA)首任秘书长。
200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密西西比大学访问学者;同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励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双桥式”移植修复技术为核心的严重肢体创伤救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6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数字骨科学”概念。
200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研究所所长。
2014年,率领团队开展全球首例3D打印肩胛骨和锁骨钛合金假体临床应用和亚洲首例骨盆钛合金假体临床应用。
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超长段骨缺损手术,实现了大段骨缺损修复国际性难题的重大突破。
2020年,率领骨科团队完成全球首例MR+5G脊柱机器人手术。
2021年,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评2021年“白求恩式好医生”。
专科擅长
1.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2.骨骼与关节缺损、骨不连(骨不愈合)及骨感染的治疗,严重肢体畸形矫治;
3.手部外伤与疾病治疗,手与拇指再造;肌腱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
4.臂丛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
5.大段骨缺损的再生骨研究与修复重建。
获得荣誉
裴国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二等奖1项(200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军队一等奖3项和军队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主编专著22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5篇,SCI论文102篇。主持国家863、973、国科金重点项目等23项;获发明专利12项。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国际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学会首任秘书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编辑等职务。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人选及军队科技金星等。
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个人荣誉
团队荣誉
2014年带领团队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三星人才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临床经验
创立了肢体严重战、创伤救治的多项新理论和新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及临床救治体系。在国际上最先报道四肢同时离断再植成功;首创下肢严重创伤避免截肢的“双桥式皮瓣移植”修复新技术;开创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的先河,成功开展了亚洲第1、2例(世界第3、4例)异体手移植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血管、神经与组织工程化组织和器官同步构建的新理论,并最早在大动物体内成功构建出带血管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
主要成就与贡献
针对严重、特殊类型肢体创伤致残率、截肢率高这一全球性临床难题,裴国献创新性提出极重度肢体救治新理念和系列救治新技术解决了上述难题,保肢率由23.0%上升至91.1%,为濒临截肢的伤者提供了全新的救治保肢技术。
裴国献在创伤救治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首创下肢毁损性创伤避免截肢、保全肢体的健供式“桥式移植”新术式,创建了一种保全肢体、避免截肢的全新技术;建立手指多平面离断再植关键技术,创造了10指离断再植手术多项全球纪录,成为中国显微外科标志性成果;开创性实施全球唯一四肢同时离断救治成功,为极重度多肢体创伤救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关键技术,原创性提出多肢体离断综合救治策略和再植关键技术,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难题;率先在亚洲成功开展异体肢体移植,开创了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的先河,是显微外科乃至整个医学界的重大进展,入选2000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提出血管、神经与组织工程骨同步构建的耦合理论,揭示了神经与血管因素具有同等促成骨效应与协同促成骨机制;开创性建立严重骨缺损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新技术体系,开展组织工程再生骨构建系列研究并在全球率先成功转化,颠覆了长段骨缺损传统修复理念与技术,实现了骨缺损修复由移植变再生的重要理论与技术突破; 2006年国际上首次提出数字骨科学理念,创建了我国数字骨科学新兴学科,为我国数字骨科学的开拓者,领衔骨科团队成功开展全球首例5G环境MR骨科机器人手术。
2023年12月,入选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3年6月,裴国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军队一等奖3项和军队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等奖项。
主要学术论文
1. Lei X, Miao S, Wang X, Gao Y, Wu H, Cheng P, Song Y, Bi L, Pei G. Microgroove Cues Guiding Fibrogenesis of Stem Cells via Intracellular Forc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3 Apr05;15(13):16380-16393.
2. Mingkui Shen, Lulu Wang, Yi Gao, Li Feng, Chuangye Xu, Sijing Li, Xiaohu Wang, Yulan Wu, Yao Guo, Guoxian Pei. 3D bioprinting of in situ vascularized tissue engineered bone for repairing large segmental bone defects.Mater Today Bio. 2022 Aug 8;16:100382.
3. Sheng Miao, Jinru Zhou, Bin Liu, Xing Lei, Taoran Wang, Xiaotian Hao, Pengzhen Cheng, Hao Wu, Yue Song, Guoxian Pei, Long Bi. A 3D bioprinted nano-laponite hydrogel construct promotes osteogenesis by activating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Mater Today Bio. 2022 Jul 1;16:100342.
4. Pengzhen Cheng, Tianqing Cao, Xueyi Zhao, Weiguang Lu, Sheng Miao, Fenru Ning,Dong Wang, Yi Gao,Long Wang, Guoxian Pei, and Liu Yang. Nidogen1-enrich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ccelerate angiogenesis and bone regeneration by targeting Myosin-10 to regulate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Bioactive Materials.2022 Jun,12:185-197.
5. Yijun He, Wenhao Wang, Shaozhang Lin, Yixi Yang, Lizhi Song, Yihan Jing, Lihao Chen, Zaopeng He, Wei Li, Ao Xiong, Kelvin W.K. Yeung, Qi Zhao, Yuan Jiang, Zijie Li, Guoxian Pei, Zhi-Yong Zhang. Fabrication of a bio-instructive scaffold conferred with a favorable microenvironment allowing for superior implant osseointegration and accelerated in situ vascularized bone regeneration via type H vessel formation.Bioactive Materials.2021 Aug 12 .
6. Song Y, Wu H, Gao Y, Li J, Lin K, Liu B, Lei X, Cheng P, Zhang S, Wang Y, Sun J, Bi L, Pei G. Zinc Silicate/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 Scaffolds Promote Angiogenesis and Bone Regeneration via the p38 MAPK Pathway in Activated Monocytes. ACS APPL MATER INTER 2020, 12(14): 16058-16075.
7. Kai-Feng Lin, Shu He, Yue Song, Chun-Mei Wang, Yi Gao, Jun-Qin Li, Peng Tang, Zheng Wang, Long Bi, Guo-Xian Pei. Low-Temperatur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Biomimic Three Dimensional Hydroxyapatite/Collagen Scaffolds for Bone Regenerati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Mar 23;8(11):6905-16.
8. Hongbin Fan, Xianli Zeng, Xueming Wang , Rui Zhu, Guoxian Pei. Efficacy of prevascularization for segmental bone defect repair using b-tricalcium phosphate scaffold in rhesus monkey.Biomaterials. 2014 Aug;35(26):7407-15.
9. Bi L, Cheng W, Fan H, Pei G. Reconstruction of goat tibial defects using an injectable tricalcium phosphate/chitosan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Biomaterials. 2010 Apr;31(12):3201-11.
10. Wang L, Fan H, Zhang ZY, Lou AJ, Pei GX, Jiang S, Mu TW, Qin JJ, Chen SY, Jin D. Oste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of tissue-engineered bone constructed by prevascularized β-tricalcium phosphate scaffold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iomaterials. 2010 Dec;31(36):9452-61.
学术任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科技部“生物材料与组织器官修复”重点项目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主任委员、国际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学会首任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编辑等学术职务。
社会任职
学术报告
人物评价
在亚洲最先成功开展的异体肢体移植成功“无论是在功能恢复上,还是在排斥反应上,这两例手术都代表了当今世界同类手术的最高水平,是世界肢体缺失重建领域里的一个里程碑。该手术的成功,预示着肢体缺失靠佩戴义肢来弥补的历史将被改写”。 —陈中伟院士、王澍寰院士、钟世镇院士评
裴国献是我国著名的创伤骨科专家。他从医从教50多年,在创伤骨科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与重要学术影响,创造了多项国际第一、亚洲首例、国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除了在严重创伤性骨缺损救治修复这一骨科领域国际性难题建立救治新体系做出创新性成果,还开创了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第一人”。—南方科技大学评
40个春秋岁月,裴国献执着探索,在国际显微外科学领域打出了一张中国名片。2002年,他当选国际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学会秘书长,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在国际舞台展示着中国人探究医学前沿的身影。—《光明日报》评
创伤骨科专家裴国献教授,在其导师“中国虚拟人之父”钟世镇院士的影响下,敏锐发现引入数字技术可为传统骨科带来蝶变生长。在2006年,他提出了“数字骨科学”的概念,开拓了新兴交叉学科“数字骨科学”。—《健康报》评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