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区,湖北省
襄阳市辖区,位于
湖北省西北部,
汉水中游南岸,北临汉水咫距樊城区,东环汉江濒依襄州区,南与宜城市、南漳县接壤,西与谷城县毗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襄城区总面积664.08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8月,襄城区常住人口为47.56万人,辖1个乡、2个镇、6个街道,此外,有1个省级开发区、1个市政府派出机构。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先为楚下邑,后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
秦,襄阳属南郡。
西汉初年设襄阳县,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邔县以北的地区。境内万山以东属南郡襄阳县,万山以西属南阳郡邓县。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襄阳县。
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复称“襄阳”,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
东晋时以襄阳侨置雍州。
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襄阳从荆州划出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詧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襄阳县。北周沿仍。
隋文帝时属襄州襄阳县。隋炀帝时属襄阳郡襄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属山南道襄州襄阳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
五代时,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襄阳县。
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县。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襄阳县。
南宋绍光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襄阳县辖境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襄阳县。
明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襄阳县。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县。崇祯十五年(1643年),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
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襄阳府,初属安襄郧荆道襄阳县,后改属
鄂北道襄阳县。民国三年(1914年)属湖北省襄阳道襄阳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湖北省鄂北行政公署襄阳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设行政督察区,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襄阳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襄阳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原军区发动襄樊战役,随即攻克襄阳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中共桐柏区党委决定成立襄樊市爱国民主政府,领辖襄、樊二镇,划襄阳城为襄樊市襄城区,并建立襄樊市襄城爱国民主政府。境内泥咀、尹集、欧庙、李刘集设4个区(以后并为泥咀、欧庙两个区),隶属桐柏公署襄西办事处。5月,襄樊市政府、襄西办事处撤销,并入襄阳县爱国民主区政府,遂改称襄阳县襄城爱国民主区政府。
1949年10月,改为襄阳县襄城区人民政府,辖襄阳城和城郊的庞公、观音、檀溪、刘河、杨河、中心6乡。
1950年5月,恢复襄樊市,改称为襄樊市襄城办事处,下辖延北、延中、东正、西大、延南5个街政府。
1954年6月,改称为襄樊市第一办事处。
1956年8月,改称为襄樊市襄城街道办事处。
1960年6月,建立襄樊市襄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9月,成立襄樊市襄城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7月,复称襄樊市襄城街道办事处。
1981年7月,更名襄阳城街道办事处。
1984年1月,地市合并,设立襄樊市(地级)襄城区(县级)。
2010年12月,更名襄阳市襄城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12月,撤销余家湖办事处。
2002年1月,原襄阳县欧庙镇、泥咀镇划入襄城区管辖。2002年末,襄城区辖王府、庞公、昭明、隆中、檀溪5个街道办事处和尹集乡、泥咀镇、欧庙镇3个乡镇。
2003年11月,泥咀镇更名为卧龙镇。至2006年底,襄城区辖1乡、2镇,5个街道办事处。
2008年12月,成立余家湖街道办事处(余家湖街道办事处和襄城经济开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8月,襄城区下辖尹集乡1个乡,卧龙镇、欧庙镇2个镇,古城街道、真武山街道、庞公街道、檀溪街道、隆中街道、余家湖街道6个街道,另有襄城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襄阳岘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局1个市人民政府派出托管机构,共有117个行政村、57个社区(含明珠路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襄城区位于鄂西北部,扼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东与襄州区、北与樊城区隔汉江相望,南与宜城市交界,西南与南漳县接壤,西北与谷城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0°50′—112°13′,北纬31°50′—32°03′,东西长约30千米,南北宽约23千米,辖区版图面积684.8平方千米。
地质
襄城区位于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一级构造单元,秦岭地槽及杨子地台,地层分南秦地层区的随州地层分区,以及杨子地层的杨子地层分区。地层分区不同,使岩石类别和矿产类别存在较大差异。在南秦岭地层区,以外生矿产为主,杨子地层以内生矿产为主。襄城以北为南襄盆地,属华北沉降带西南隅的一个二级沉降区。盖层位白垩系要第四地层,一般厚1000~1500米,最大2500米。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系。襄城以南向宜城市至钟祥市为汉江“夹道”,实为汉江盆地西北部的延伸,于襄城东沟通南襄盆地。汉江盆地是新华夏构造体系,重叠于淮阳山字形西冀之上的白垩以来沉降区,“盖层”为白垩—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汉江盆地“基底”是震旦系—中三叠系地层。新华夏构造体系定型于燕山晚期或喜山初期。境内地质构造活动较弱,属间歇性上升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
地形地貌
襄城区在湖北省地域分异规律上属鄂中丘陵区,由低山、岗地、河谷平原三个地形单元构成。平面形状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和西部多山丘,临江为沙洲地,海拔高度为58~460米,海拔最高点460.5米(扁山主峰),最低点58.12米(欧庙八一棉种场),平均海拔67米。
丘陵:全区丘陵主要分布尹集、卧龙两个乡镇,系荆山余脉支尾地带,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平原:境内平原主要分布汉江沿岸,多为汉江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平坦。分布于卧龙镇、隆中街道、檀溪街道北部,庞公街道、余家湖街道、欧庙镇境内。
气候
襄城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夏热冬冷,降雨适中,雨热同季。年均太阳辐射105.4千卡/平方厘米(1千卡越4.18千焦),最高年118.2千卡/平方厘米(1962年),最低年97.7千卡/平方厘米(1980年)。年均气温15.8益,年际变化幅度为14.5益~17.2益。极端最高气温42.5益(1951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4.8益(1977年1月30日)。初霜期一般11月16日,最早10月22日(1972年),最迟12月4日(1952年);终霜期一般3月16日,最早2月25日(1960年),最迟4月4日(1969年);无霜期一般245天,最长272天(1961年),最短211天(1958年)。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最多1251毫米(1962年),最少564.2毫米(1966年)。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略多于秋,降水集中4-9月,占年降水量的76%左右,7月最多,12月最少。相对湿度76%,6月最小,7~8月最大。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均蒸发量1457.5毫米,比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多579.2毫米。
水文
襄城区境内大小河流12条,一级支流4条分别为襄水河、渭水河、肖家河、迴龙河,总属汉江水系。
汉江古称沔水,沔汉联称,又名汉水、襄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家山,东南经沔县为沔水,干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全长1577千米,于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汉江干流自丹江口、老河口入流,境内流长67.22千米,流域面积680平方千米。河床宽200~1494米,其中襄城区至宜城市芝麻滩平均宽1400米。历史上最高水位71.71米,洪峰流量52400立方米每秒(1935年7月7日),最小流量145立方米每秒(1958年3月12日),最低水位59.75米(2004年7月16日),多年平均径流量435亿立方米,最大年份径流量651亿立方米,最小年份径流量261亿立方米。
襄水汉江干流中游右岸支流,又称襄渠,俗称南渠。襄阳城因襄水而得名。《水经注》沔水篇载:“应勋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源出扁山西麓襄城区尹集乡凤凰村太山庙,源头亦名泉水坑,泉口直径约10厘米,终年涌流,泉水沿宋家包北侧,经转子山、关路山北流,进入城区,先汇摩旗山东麓杨家岗所流泉水,经麒麟店,又汇孙家冲所流溪水,至盘营再汇虎头山东行,至岘首山绕行向南,于庞公街道办事处观音阁注入汉江,全长12.5千米,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
渭水又名潍水、潼口河,发源于南漳县九集刘家台子,流经襄城区卧龙镇、尹集乡、欧庙镇注入汉江,全长49千米,其中境内长16千米;流域面积347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襄城区境内河流(溪)纵横,河网发达,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1.08亿立方米。汉江客水年径流量435亿立方米,其他中小河(溪)水流量1.39亿立方米。54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9087万立方米,常年蓄水4200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襄城区行政区域面积664.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77万亩;园地面积678公顷,约占总面积的0.99%;林地面积18147.71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6.50%;草地面积169.90公顷,约占总面积的0.2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1318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6.53%;交通道路用地275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3.97%;水利及水利设施用地714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0.44%;其他用地314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5.06%。
植物资源
襄城区有维管束植物20科207种。其中本土植物160种,草本植物47种。国家一级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二级珍贵树种有秦岭冷杉、杜仲、楠木;湖北省级珍贵树种有三尖杉、蜡梅、黄檀、楸树、紫薇、大叶冬青、黄杨、阔叶女贞。其他树木以马尾松、湿地松、香樟、柳树、雪松等为主。灌木植物有黄荆、拓树、杜鹃等草本植物。常见为马鞭草、白芋、蒿类、一年蓬等。
动物资源
襄城区有陆生脊椎动物资源85种,主要分布荆山余脉丛林,有野兔、黄鼠狼、猪獾等50余种;鸟类有鸳鸯、红腹锦鸡、斑嘴鸭、斑鸠、鹦鹉、八哥、画眉等;水产类50多种,其中鲤科鱼31种,最有影响的为境内岘山脚下槎头项鳊最佳。
矿产资源
襄阳市襄城区已探明的矿产有8种。
耐火黏土已知隆中耐火黏土矿床分布于华严寺—面山一带,赋矿层位于二叠系马鞍组,矿体呈似层状—透明状,共12个矿体。其中2个主矿体,10个小矿体。AI202+Ti02,含量30%~40%,耐火度1580~1770益者居多,求得B+C+D级矿石731.8万吨。
石灰石隆中石灰石矿赋矿层位于二迭系栖霞组,分布耐火黏土上部,矿体呈层状,求得B+C+D级储量电石石灰6025.5万吨,水泥石灰石3110.15万吨,为大型矿床。
白云石在震旦系灯影组内有白云石矿赋存,分布面积较广,质量上佳。黄铁矿矿产地在隆中,产于二叠系马鞍组含炭黏土质页岩中,矿体呈透镜状,求得C+D级储厚34.17万吨。
瓷土境内贾洲一带储藏量较丰富,已做过小量开采。
煤位于隆中、隆南、灵泉寺一带,储藏量5848万吨,每克发热量1500~2900卡(部分可达4000卡以上),煤质低劣,厚度变化大,难以利用。
赤铁矿位于卧龙镇新集活龙山脉赤铁矿层,产于二叠系马鞍组黏土岩中,为高铝高硅赤铁矿石,难于选冶,未具规模,仅作找矿线索。
黄沙、卵石沿汉水一带储量无估算,为重要建筑材料。
人口
截至2022年末,襄城区户籍人口为46.39万人,常住人口47.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76万人。
截至2024年8月,襄城区常住人口为47.56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襄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长4.4%,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41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1.24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5.36亿元,同比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为5.9:26.1:68.0。
2022年,襄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8.0%;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同比下降5.0%。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3.6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3.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5%。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7.8%。
2022年,襄城区财政总收入实现20.4亿元,同比下降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47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3.2%(同比增长-6.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06亿元,可比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本级)17.19亿元,同比增长1.1%。
2023年,襄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3.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长7.0%。
第一产业
2022年,襄城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1.58亿元,可比增长5.2%;实现增加值28.82亿元,可比增长5.0%。全年粮食总面积共39.06万亩,同比增长0.03%;粮食总产量共16.71万吨,同比下降0.5%(其中,夏粮产量5.88万吨,同比增长3.7%;秋粮产量10.83万吨,同比下降2.5%)。全区生猪出栏26.74万头,同比增长0.2%,生猪存栏8.77万头,同比下降15.2%;牛出栏0.63万头,同比增长2.6%,牛存栏0.34万头,同比下降15.3%;羊出栏2.79万只,同比增长12.4%,羊存栏1.50万只,同比增长3.3%;家禽出笼255.97万只,同比增长6.7%,家禽存笼140.09万只,同比增长15.4%。
第二产业
2022年,襄城区工业完成总产值261.70亿元,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7.95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实现产值54.68亿元,同比增长2.8%;重工业实现产值143.27亿元,同比增长21.7%。按行业类别划分:制造业完成产值135.30亿元,同比增长9.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62.65亿元,同比增长3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来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所分布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同比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且有9个行业同比增速为负增长:汽车制造业、酒饮料制造业、印刷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下降:17.5%、11.7%、10.0%、6.0%、5.7%、2.8%、2.6%、1.6%和0.5%。
2022年,襄城区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4.09亿元,同比增长15.9%。
第三产业
2022年,襄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6.34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销售额(营业额)54.99亿元,同比增长15.4%(限额以上零售额34.20亿元,同比增长14.8%)。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8.8%,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2.3%,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3.4%,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4.8%。
2022年,襄城区实际利用外资5599万美元,同比增长18.9%;进出口总额95263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外贸出口79754万元(约11497万美元),同比增长-16.8%。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襄城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三区融合”和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工作。成功获批“科创湖北”全市唯一试点,先后吸引20余支高层次人才团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3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长期人才合作关系,8个企业技术项目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多家省内外高校团队揭榜攻关。
截至2024年5月,襄城区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2家,建有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海智工作站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全省首批科创瞪羚企业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4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4家。
教育事业
2023年,襄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3260万元,比2022年35201万元增长22.89%。新增公办园学位1950个,公办园学位占比达到45%,认定2023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0所,普惠园占比达到84.15%。收回5所学校出租用于举办民办幼儿园的校园、校舍。组织幼儿园参加优秀游戏案例、课程故事评选活动,5个优秀游戏案例和3个课程故事获得市级奖励,评选学前宣教月视频案例17个并择优推荐至市局,全市评选上报省厅4个视频中2个为我区作品,遴选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市级试点幼儿园5所。采取“1+N”模式(一所小学与多所幼儿园结对),32所小学与70所幼儿园结成对子,全覆盖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
2023年,襄城区优质均衡政府保障程度15项指标中12项达标,其中音体美教室达标率与标准班额达标率比去年提升9%和10%。启动麒麟中学建设,已取得行政事业单位法人证。新建学校规模为66个教学班,学位2970个。启动卧龙中学等8所农村学校维修改造工程,启动杨集小学新建学生宿舍楼工程。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工资保障机制、区管校聘等各项工作。襄城区义务教育52所学校现已成立了8个教联体,其中共建型2个,融合型6个。教联体覆盖率达90%以上,省级示范教联体2个。职业高中695人参加技能高考,本科过线354人,普职融通学生26人中有16人过本科线,职业高考综合指数居全省中职学校第一。共评选48名双师型教师。区职业高级中学成功承办全市中职(技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10月,襄城区培育了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还结合各重大节会点,整合全区各种资源,奉上多场大型主题节会活动。仅今年下半年,“秋季文化旅游季暨首届电商博览会”“襄阳诗酒文化节暨古隆中秋酿仪式”“襄城体育嘉年华”“襄城捕鱼节暨农产品展销年货节”等多场各具特色的大型活动陆续启幕,诚邀市民游客一起打卡襄城。
襄城区图书馆设有主题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等21个功能室,配备智能化设备。馆藏纸质图书8万余册,电子图书10万余册,期刊、报纸共600余种,提供阅读席位450个,一次性可容纳读者1500人次。
襄城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总面积2204.86平方米,共两层,内设有多功能厅、展览厅、综合排练室、图书室、舞蹈室、老年活动室、音乐培训室等各类艺术培训室。
医疗卫生
2023年12月,襄城区人民医院挂牌,由区政府与市中心医院协议共建,投入使用后将填补襄城区无区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空白,辖区及周边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将得到明显改善。襄城区将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全力推进襄城区人民医院建设,扎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社会保障
2020年,襄城区民生支出由2015年的10.2亿元增加到14.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就业2.24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标至103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38%和42%。
截至2023年12月,襄城区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6个“零工驿站”投入使用。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67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5元,城乡低保人均救助水平分别从495元/月、402元/月提高至528元/月和470元/月。为423名困难退役军人发放帮扶援助资金60.7万元。为4213名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保险金2644万元。
交通运输
襄城区境内路网纵横交错,316、207国道、303、305省道贯穿区境,焦柳襄渝、汉丹、蒙西、郑万、汉十高铁等铁路贯穿东西南北,孝襄、襄十、襄荆、许樊、麻竹五条高速公路交汇,汉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
2016年,襄城区公路总里程1529.49千米,路面密度223.35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一级公路102.94千米、二级公路31.18千米、三级公路56.9千米、四级公路1338.48千米。全区竣工县乡公路建设4.45千米,投资额577万元;竣工通村公路35千米,投资700万元。改造危桥2座103.3米,投资额202万元。其中血防大桥长50米,改造完成;姚河桥长51.04米,前期工作完成。投资600万元维修路面49967平方米(其中欧庙镇200万元,卧龙镇160万元,余家湖办事处80万元,庞公办事处40万元,尹集乡120万元),修建错车台140个,候车站棚150座。
风景名胜
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踞汉水中游,与樊城相对。始于春秋早期楚国北津戍,城池始建于西汉,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2001年6月25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烈士陵园
襄阳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城西南之羊祜山,占地面积1100余亩,始建于1951年,1975年重建,是为纪念解放襄樊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及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兴建的。羊祜山由三座山峰组成,主峰高220米。28米高的烈士塔矗立于山顶,其下有640余级登山梯道,山半腰建有三座烈士亭和一座烈士事迹陈列馆,山西麓为骨灰堂,山下还建有烈士亭一座。革命烈士公墓里安葬有在襄樊战役中牺牲的103名革命烈士及大革命时期部分老前辈的遗骨,烈士骨灰堂内安放有五十多位在不同时期为襄樊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襄阳市烈士陵园是湖北省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确定为襄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隆中
著名人物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荣誉称号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
2021年4月12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扬为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