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人的资料,从
汉江与
渭河之间横越陕西东岭的古道有七条:即蓝武道、镇柞道、
子午道、黑水浦河道、
傥骆道、
褒斜道和
北栈道。这些古道基本上都是期着南北奔流的河流通行的。“千里栈道”在古代文化交流和经济来往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翻越秦岭沟通南北的铁路和公路,也都基本上是沿着这些河谷修筑的。
古代人们为了越过秦岭、
巴山,开拓了不少道路。其中最主要的有嘉陵、子午、褒斜、傥骆和丹霸5条道路。“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就真实的记录了古代秦岭的陆路交通的景象。
据记载
子午道由长安沿沣河上行,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达汉中。这条道有新旧两线,古道乃汉魏时期顺池河下行至石泉;六朝后的新线才是经江口、宁陕达石泉,全程520公里。东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先零羌叛陇道,寇三辅,入益州,据
汉中。由于西夷虐残,桥梁断绝,致使嘉陵、褒斜两道皆受影响,而通
子午道。延光四年(125年)安帝刘诂诏益州刺史罢
子午道,通
褒斜道。唐代“涪州贡生荔枝,取道西乡驿沿
子午河入谷,至长安不过三日”。在
秦岭诸道中,
子午道最为冷落,天宝年间从四川涪陵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为使荔枝色香味不变,才取捷近的子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