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已撤销)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于2003年7月份由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三系合并而成,在科学研究上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特色。
建设成果
全院在研项目100多项。近年来已取得如下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
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
学术论文SCI收录53篇,EI收录35篇,授权专利5项;
举办学术讲座28场次,邀请国外学者讲学7人次。
近两年来,该院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奖十五项;授权专利八项;被国际三大重要索引收录论文近130篇,在国内外一流及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尤其是被三大索引之首SCI收录的论文篇数2003年排名全校第二。魏炳波院长所率领的课题组在“液态金属深过冷与快速晶体生长研究”项目的研究中,取得了的可喜成绩,荣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四大奖之一)二等奖,实现了该校该奖项零的突破,为该院实现“5—10年成为西部领先、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理学院”这一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十一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多项,其中承担“863”、“973”高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21工程”、省部级基金、国际研究合作等科研项目近150项,科研经费连年递增,2006年达890万元,2007年达1300万元, 2008年达1700万元。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数大幅增加,2008年立项国家自然基金13项。“十五、十一五”以来,共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四大奖之一)二等奖1项,实现了学校该奖项零的突破,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防科技奖5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15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被国际三大重要索引收录论文1400余篇,在国内外一流及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0余篇。尤其是被三大索引之首SCI收录的论文篇数2005年排名全校第一,2004、2006、2007、2008年均排名全校第二。空间材料团队在PRL上发表的论文被Nature和Science专题评论,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2007年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赵晓鹏教授所在智能材料团队2008年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其影响因子(IF)为8.2,这是迄今我校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学术论文;赵建林教授所在的光信息技术团队2008年发表的文章是《Optics & Photonics News》专辑首次报道的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自成体系,特色鲜明。一是形成了结合国防需求进行应用数学研究的特色,设有“计算力学、计算材料学以及复杂流体模拟的科学工程”、“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分析”、“图形、图像处理”、“应用概率统计”和“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和“图理论及对策论”等研究方向;二是形成了探索自然科学原理、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的特色,设有“空间材料科学”、“智能材料科学”、“材料表面与界面物理”和“光学信息获取及光电混合处理新技术”等研究方向;三是形成了面向“三航”领域进行新材料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的特色,设有“结构/功能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与加工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精细有机化学品” 和“环境水处理”等研究方向。这些特色为学院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理科”宏伟目标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理学院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领导
院长:邓子辰
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
党委书记:闫育周
全面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兼任工会主席
副院长:张秋禹
分管科研、保密、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工作
副院长:聂玉峰
教授
分管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工作
党委副书记:代富平
分管学院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校友工作和青教班工作
副院长:王海鹏
副教授、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分管本科生培养、国际化工作
院长助理:甘雪涛
协助院长承担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
院长助理:段利兵
协助院长承担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
院长助理:张莹
协助院长承担科研、保密、实验室和国际化等工作
教学建设
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西北工业大理学院为依托,以材料物理与化学全国重点学科为基础,并整合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光学)、光学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数学等博士点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而建立。2006年4月立项,2009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
实验室以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领域相关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宗旨,以空间环境的地面模拟与物理表征、空间环境中材料物理化学性质与制备原理、空间化学合成与生物医药、空间物理化学过程的计算仿真、空间物理化学实验设计与实验装备研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
实验室立足于国家对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科融合与资源整合,力争形成以“空间技术–材料的合成制备–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变规律–性能测试、表征、评价”为主要特色,且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系统性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立一支以国际水平的学者为学术带头人、国内知名且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和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成为我国在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领域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4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高工19人,讲师、工程师28人,助教4人。74人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3人。实验室现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6000余万元,科研用房面积6000平方米。实验室地点位于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理学院大楼。
实验室主任:赵建林教授
实验室副主任:张秋禹教授、解文军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严文教授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长乐教授
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郑鹂穜(兼)
实验室秘书:解文军(兼)
陕西省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空间环境以“微重力、无容器和超高真空”为主要特征,是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高新技术资源。空间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与空间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交叉学科,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利用空间站等航天设备进行实时实地的空间实验研究;二是在地面环境中深入系统的开展空间环境模拟研究。由于空间材料科学为高新材料的研制另辟蹊径,并且具有产生显著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广阔前景,世界各国均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在此领域开展研究。本实验室开展了系统的空间材料科学地面模拟研究,同时将利用我国的载人航天设施进行实时实地的空间实验研究。
实验室建设
空间材料科学研究所需专用仪器设备是非商品型高科技新装备,因此,本实验室从创建之日就必须走“自主设计,独立研制”之路,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我们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9套标志性实验装置:
1.LMSS-1 超高真空电磁悬浮无容器处理实验装置
2.LMSS-2 超高真空落管微重力实验装置
3.LMSS-3 超高真空液态金属净化实验装置
4.LMSS-4 多功能声悬浮无容器处理实验装置
5.LMSS-5 超高真空电弧熔炼实验装置
6.LMSS-6 液态金属热力学性质测定实验装置
7.LMSS-7 急冷快速凝固实验装置
8.LMSS-8 微型声悬浮实验装置
9.LMSS-9 静电悬浮无容器处理实验装置
这些专用设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全面掌握了空间材料科学地面模拟研究的关键技术,研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队伍
实验室主任:魏炳波教授,博导,杰青
学术委员会主任:严文教授,博导
实验室副主任:解文军教授,研究生导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00:20
目录
概述
建设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