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是西南交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49年,成立电机系,设“动力”和“电信”两个专业。
1952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电信”专业调出,“动力”专业停止招生;创建全国第一个“电气运输”专业。
1956年,“电气运输”专业调整为“电力铁道供电”和“电力机车”两个专业。
20世纪50、60年代,主持完成了“我国交流电气化铁道25KV电压制的研究”,并被批准为国家标准;参与了我国第一台6Y-1型电力机车的研制,支持完成了电气化铁道无触点远动装置,参与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的建设,为我国电气化铁道和电力机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9年,开始招收“电气化铁道供电”、“电磁波理论”、“电力机车”和“脉流牵引电动机”方向的研究生。
1977年,全面恢复招生。
1980年,电机系改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
1981年,曹建猷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电机系发展为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
1987年,“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8年,新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20世纪70、80年代,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套电气化铁路多微机监控系统、接触网检测车、变电所电气实验车,在国内电气化铁路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1991年,获得“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立电气工程学院。
1994年,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4吨载人列车实验线磁浮车。
1996年,启动“211工程”建设一期项目,项目名称为“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
1997年,钱清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学科调整,“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调整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学科,并均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后者与计算机学院共建;“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调整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获得“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系统工程”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1999年,“电气工程”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设立特聘教授岗位。“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实验室被批准为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获得“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1年,王家素教授主持研究成果——世界上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入选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得200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2年,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套“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国内电气化铁道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启动“211工程”建设二期项目,项目名称为“轨道及磁浮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
2003年,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电磁悬浮与超导工程、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系统控制与信息技术等三个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二级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至此,连同与其他学院共建的博士授权点学院共拥有10博士授权点和11个硕士授权点。
2004年,许建平教授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5年,“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成套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电压技术》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6年,“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特色专业;“211工程Ⅱ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价;“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创新团队被批准为教育部创新团队;“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四川省教学团队;《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被批准为为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国家支撑计划——电力电子关键器件及重大装备研制之课题一:电气化铁路同相供电装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再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国家第二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排名第10;吴广宁教授当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008年,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冯晓云教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改革培养模式,提高研究能力,培养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创新人才”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标客运专线重大工程——13条客运专线综合SCADA系统集成项目;高仕斌教授获得詹天佑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9年,“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建设;“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与评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速与重载列车-接触网-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检测技术及装备”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依托优势学科,构建优质资源,实施多样化高素质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以科学理念为先导,开创实验教学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新路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电子测量技术被批准为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电机学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高仕斌教授当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隆重举行60周年院庆。
2010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远动监控技术》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吴广宁教授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冯晓云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1年,电力机车84届毕业生丁荣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电气化85届毕业生蒋先国当选设计大师;引进周克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杰教授;陈维荣教授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城轨列车虚拟运行环境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轨道交通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牵引供电与自动化顺利通过验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通过现场考察;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基地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3年,冯晓云、高仕斌、金炜东、谭永东、赵舵入选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分委员会并担任委员;高电压技术、远动监控技术课程获评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规范先行,立体推进,轨道交通电气信息类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筑与实践”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周国华的博士论文《基于纹波的开关功率变换器控制技术及其动力学行为研究》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高仕斌教授入选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吴广宁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何正友、许建平被批准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陈维荣获茅以升铁道科技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群湛获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排名第8。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电气工程学院拥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术型)学位授予权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拥有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电气工程、控制工程2个领域的专业型(含工程硕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
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国家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电气工程、控制工程
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排名第八。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78人(专任教师231人),含:教授(研究员)5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95人;现有博导57人、硕导14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1人)、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1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士(AAAS Fellow)1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ASME Fellow)1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授37人、副教授62人、副研究员6人、高级工程师8人;在校本科生1722人,硕士研究生827人,博士研究生14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承担了大量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成果突出。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批)4部;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5年以来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在内的13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专职院士:钱清泉
双聘院士:丁荣军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周克敏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ASME Fellow):陈全芳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士(AAAS Fellow):周克敏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吴广宁、何正友陈维荣、刘志刚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赵勇、周克敏、吴广宁、何正友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许建平、高仕斌
国家教学名师:冯晓云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周国华
教学建设
国家级教学团队: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负责人:冯晓云
教育部创新团队: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负责人:赵勇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电压技术》,完成人:吴广宁;《电力牵引控制系统》,完成人:冯晓云;《远动监控技术》,完成人:陈维荣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院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铁道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5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校企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Rockwell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贝加莱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施耐德共建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飞思卡尔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ETAP联合实验室
科研成果
电气工程学院的科学研究已形成了稳定、明确的方向,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并受企业单位委托,开展了多层次的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众多世界和全国第一的成果从这里诞生:世界上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首倡中国电气化铁路单相工频供电制式、第一套铁路供电综合监控系统、首辆中低速磁浮列车、首套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首套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系统、首套同相供电装置、首辆纯氢燃料电动机车;每年科研经费超过4000余万元、发表论文300余篇;王家素教授主持研究成果“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入选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5年来,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省部级一等奖4次。
合作交流
电气工程学院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著名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产学研成绩突出,和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携手推进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产业的发展。
电气工程学院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教授、严陆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teven A.Boggs教授、李文沅院士和日本早稻田大学森欣司教授为学院名誉教授或顾问教授。
电气工程学院近年来主办了多次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术报告30余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次。
电气工程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等大学,与西门子、欧洲以太网标准化协会、日立公司、东日本铁路公司、中铁各设计院、各工程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现任领导
信息来源: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官网2021年信息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周克敏.西南交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陈全芳教授签约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6-04-13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19: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