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农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003年成立的实验教学中心
西南大学农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前身为西南大学作物改良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挂靠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该中心是由1950年西南农学院农艺系建系之初设立的作物栽培实验室、作物耕作实验室、作物育种实验室、种子学实验室、农业气象实验室、遗传实验室等于1997年、2003年经过两次优化,重组建立起来的为农学相关专业服务的实验教学平台。
基本概况
所挂靠的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现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10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心服务的专业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中心下设6个实验室和1个校内农场和6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西南大学农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秉承“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在管理体制上遵循院校共建,严格管理,开放运行,服务教学的宗旨。中心按照实验室加大田模式,围绕着“五个模块”、“三个层次”的思路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五个模块”包括:作物学模块、遗传学模块、植物细胞工程模块、农业生态与环境资源模块、农村发展规划模块。“三个层次”是指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实验实践技能和研究拓展技能。“基础专业技能”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农事操作、常用仪器使用和常规试剂配制等方面进行培训;“专业实验实践技能”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内容,通过各类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巩固和融合专业相关知识,提升所学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研究拓展技能训练”主要体现在本中心所承担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农学类创新性实验方面,主要针对已较完整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开放,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提升培养效果的目的。
中心主要负责西南大学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中与农学相关的实验课程教学。该中心年开设实验课程门数30门。开设“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实验项目共215个,面向“农学”、“生物技术”、“农村区域发展”、“植物保护”、“园艺”、“草业科学”等11个本科专业学生开设实验教学课,年中心实验学生人数1800多人/年,实验人时数约6万/年。中心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调配和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相关制度
实验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为加强管理,促进运行与开放,中心还制订并实施了了包括《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等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34项,并定期开展实验设施维修与检查制度,确保中心服务教学的有效性与时效性。建立了西南大学农学基础教学中心主页,便于师生了解实验中心动态,进行信息交流、辅助教学。
基本设施
西南大学农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在教育部、农业部、西南大学的关心和建设下,近五年累计投入建设经费3000万元,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4000多平方米的温室,3000多平方米的网室,6000多平方米的大田,并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签订协议,在校外建立了6个实习实践基地。本实验中心设备数量充足、品质精良,现有实验设备2300余台(件),总价值1300万元,设备完好率达98%。其中包括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超低温冰箱、各种型号的超速低温离心机、各种型号的PCR仪、高效紫外透视成像仪、UV-VIS自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等精密大型仪器。可以满足相关模块教学的需求。能够开展作物育种、品质分析、生理生化、细胞遗传、分子标记、基因克隆、转基因与生物技术、设施栽培、耕作与生态等方面的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中心秉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验与理论并重,理论联系实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进行建设、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负责,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熟悉实验技术,热爱实验教学,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团队。中心人员先后承担了教改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共21项,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其中获得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主编或参编教材共28部,其中,规划教材17部,统编教材3部,自编教材8部;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了973,863、自然科学基金、948、科技攻关、支撑计划、成果转化基金等500多项国家级、国际合作、省部级科研项目。中心教师共发表SCI收录论文和一级学报研究论文30篇以上,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项,认定科研成果3项,审定品种21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8个。近五年来,在中心完成研究工作和论文设计的学生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第十届、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农学专业学生共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本科生共公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IC收录论文3篇,一级学报3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体现中心所培养的本科生强大研究实力。
在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方面,中心的原则是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和开发服务。如结合种子学课程实验,由本科生参与,西农种业公司在本实验室进行种子质量检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又为我校的校办企业提供了服务。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曾多次为地方政府推广脱毒苗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他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心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综合技术与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自建立以来,已培养出各类人才10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获得首次“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被国内外学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经过中心系统而规范培养的各个专业毕业生目前正活跃在我国各条战线上,尤其农业领域表现突出,为国家建设、为科学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师资力量
主任:
王季春,教授,博士
副主任:
戴秀梅,副教授,博士(常务副主任)
张建奎,副教授,博士
崔翠,副教授,在读博士
专职管理员:
黄远新,高级实验师,硕士
谌利,高级实验师,学士
张建,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
王晓雯,实验师,硕士
赵勇,实验师,硕士
唐道彬,实验师,硕士
许秀川,讲师,在读博士
陈子平,高级工
实验教师:
李加纳,教授,博士
王季春,教授,博士
何光华,研究员,博士
张正圣,研究员,博士
王三根,教授,硕士
王龙昌,教授,博士
蔡一林,教授,硕士
唐章林,研究员,在读博士
钱 伟,教授,博士
张洪博,教授,博士
张建奎,副教授,博士
何凤发,副教授,在读博士
殷家明,副教授,博士
廖宇静,副教授,本科
戴秀梅,副教授,博士
周清元,副教授,在读博士
桑贤春,副教授,博士
卢坤,副教授,博士
郑钦玉,副教授,硕士
隗溟,副教授,在读博士
戴秀梅,副教授,博士
陈国惠,副教授,硕士
谢小玉,副教授,博士
张兴翠,副研究员,本科
易泽林,副研究员,硕士
阮仁武,副研究员,本科
黄远新,高级实验师,硕士
谌利,高级实验师,本科
唐道彬,实验师,硕士
张建,实验师,在读博士
赵勇,实验师,硕士
王晓雯,实验师,硕士
王胜,讲师,博士
林呐,讲师,在读博士
孙海艳,讲师,硕士
王久光,讲师,在读博士
王国强,讲师,硕士
吕长文,讲师,在读博士
杨瑞吉,讲师,硕士
王卫卫,讲师,硕士
许秀川,讲师,在读博士
袁晓辉,讲师,硕士
孔立,讲师,硕士
仪器设备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8 12:26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