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尾镇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辖镇
西天尾镇,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地处荔城区东北部,东与涵江区的梧塘镇白塘镇萩芦镇交界,南与拱辰街道、城厢区的龙桥街道毗邻,西与城厢区的常太镇接壤,北与涵江区的白沙镇、萩芦镇相接。行政区域面积61.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西天尾镇户籍人口有49559人。
历史沿革
宋元时期,属莆田县武化乡。
明清时期,属莆田县二区尊贤里、仁德里和兴教里。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莆田县一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后,属延寿乡、仁德乡和梧塘乡。
1949年10月,属四区(梧塘区)、七区(延寿区)、十区(西天尾区)。
1958年10月,设西天尾管理区,属涵江公社。
1965年8月,设立西天尾公社。
1984年10月,改为西天尾乡。
1986年12月,乡改镇,均属莆田县管辖。
2002年8月,归荔城区管辖。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西天尾镇辖东星1个社区、16个行政村:后卓、北大、洞湖、溪白、吴江、澄渚、碗洋、后黄、三山、渭阳、龙山、林峰、后埔、林山、下坨、象峰;下设205个村民小组、19个居民小组。有132个自然村。
截至2021年10月,西天尾镇辖6个社区:东星社区、后黄社区、溪白社区、澄渚社区、渭阳社区、林峰社区,8个行政村:龙山村、吴江村、北大村、洞湖村、后卓村、碗洋村、三山村、后埔村。镇人民政府驻后卓村同心西路33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天尾镇地处荔城区东北部,东与涵江区的梧塘镇白塘镇萩芦镇交界,南与拱辰街道、城厢区的龙桥街道毗邻,西与城厢区的常太镇接壤,北与涵江区的白沙镇、萩芦镇相接。行政区域面积61.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西天尾镇地处兴化平原与山区的结合部,地形由低山、丘陵和平原组成。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有500米以上山峰9座,主要山脉有九华山、紫霄山;南部属北洋平原,地表平坦开阔,河汉纵横,海拔1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峰九华山位于西北部,海拔741.8米;最低点在平原平均海拔2.6米。
气候
西天尾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20.9 ℃,年平均降水量1288.8毫米。
水文
西天尾镇境内河道属木兰溪、延寿溪两大流域。主要河道有后卓溪、汀林溪、企溪3条,河道总长32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后卓溪,从西北至东南流经境内后卓、洞湖、澄渚、北大、溪白、龙山、东星,长11.2千米,流域面积31.1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西天尾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山洪、森林火灾等。台风灾害年均发生5次,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9年10月。
自然资源
2011年,西天尾镇有耕地面积0.9万亩,人均0.2亩。
人口
2011年末,西天尾镇辖区总人口43817人,另有流动人口34874人。总人口中,男性21325人,占48.7%;女性22492人,占51.3%;18岁以下7708人,占17.6%;18—35岁11362人,占25.9%;35—60岁17383人,占39.7%;60岁以上7364人,占16.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3253人,占98.7%;少数民族有回族406人、畲族158人,占1.29%。2011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8.8‰,人口自然增长率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55人。
截至2017年,西天尾镇常住人口有53441人。
截至2019年,西天尾镇户籍人口有4955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西天尾镇财政总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从各税种来看,完成营业税0.4亿元,增值税1.9亿元,企业所得税1.0亿元,个人所得税0.3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0625元,比上年增长14.4%。
2019年,西天尾镇有工业企业204个,其中规模以上6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5个。
农业
2011年,西天尾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8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036吨,人均92千克。蔬菜种植面积466.7公顷,产量17701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卷心菜,其中西红柿889.6吨、卷心菜3200吨。
截至2011年末,西天尾镇累计造林400公顷,林木覆盖率63.8%。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799公顷,产量3541吨,主要品种有枇杷、龙眼、荔枝。渔业以养殖为主。2011年,渔业总产值86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82元。
工业
2011年,西天尾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家,职工9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即荔城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1.8平方千米,2011年,入园企业117家,总产值138亿元,工业增加值47.6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4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
社会发展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幼儿园(所)11所,在园幼儿1707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12所,在校生3300人,专任教师1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32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9%,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9%;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859人,专任教师44人。
科技事业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0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38人,经营管理人才210人,技能人才170人,农村实用人才62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村级广播喇叭64只,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60%。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74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0.6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文化专业户12家;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497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藏书2.3万册。十音八乐队8个,业余队员100人。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30人。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体育场地15处,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个。位于九华山麓的莆田市体育公园占地面积256亩,建有射击馆、网球馆、羽毛球馆、射箭场、网球场、飞碟射击场及运动休闲会所、运动员村等配套设施。举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有第十四届省运会。100%的城市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0%。
医疗卫生
2011年,西天尾镇辖区有17个村级卫生所。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5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5万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西天尾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户,人数102人,支出18.3万元,比上年增长43.0%,月人均137元,比上年增长71.3%;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3人次,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3户,人数652人,支出48.6万元,比上年增长3.3%,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3人,支出11.5万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临时救济支出14.1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1400人,紧急转移安置35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00亩,倒塌房屋6间,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救灾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6.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4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9.1万元。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14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14张。社区服务中心1个。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千米,投递点17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2.5万份、期刊1.8万册。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00%;移动电话用户比上年增加1000户,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600千米,主干电缆达2万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0.8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7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7万户,比上年增加8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5千米,生产能力2.2万吨/日,年工业用水554.4万吨、生活用水237.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4.6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项,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2011年末,西天尾镇拥有11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4座,主变压器12台,总容量704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5条,总长度241千米,用电负荷2.4亿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2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供电可靠率99.8%。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天然气(煤气)工业用户12户,居民用户8600户,燃气普及率为95%,月天然气(煤气)平均用量5000立方米。
2011年末,西天尾镇有公园5个,公园面积8公顷,园林绿地面积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7公顷,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7.8平方米。
交通
西天尾镇境内有S202公路穿过。
历史文化
西天尾镇因地处后卓村前墩之尾,旧时群众习惯称之为“西墩尾”,民国年间,以方言同音写成“西天尾”得名。
风景名胜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九华山,距离市区16千米,东起岭头垄里,西至北门村,南起后卓村,北至祖山寺,福厦324国道贯穿全境,福厦高速公路与域内设有互通式立交口,荔涵大道穿越其间。
九华山“九华叠翠”之称,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山还有别名:因落日余晖映照山峰而称“霞山”;因山形如笔架而称“笔架山”。九华山最为古老的称谓是“陈岩”“陈岩山”“仙公尾”。相传汉代有陈胡二道人来自北方,在莆田择胜而栖。姓陈的上九华山,姓胡的上壶公山,后皆得道成仙,故九华山有“陈岩”诸称。九华山或以神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显得扑朔迷离,有着梦幻般的色彩。登九华山,东西南北均有小路可通。今人多从西天尾沿盘山公路驱车而上,直达离山巅不远的桃花坞。在这里弃车拾级而上,可见摩崖石刻“上天梯”三字,相传系明代进士周瑛所书。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5 20: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