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创立于1928年的由
梁思成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的
东北大学建筑系和
柳士英、
刘敦桢两位先生创建的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2012年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院建筑学排名第六,城乡规划学排名第六,
风景园林学排名第十。
其前身为创立于1928年的由
梁思成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的
东北大学建筑系和
柳士英、刘敦桢两位先生创建的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两校共同开创了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河。1956年根据国家高等院校调整方案将两校的建筑系(科)整建制合并并迁往
西安。1996年成立建筑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创立于1928年的由
梁思成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的
东北大学建筑系和
柳士英、刘敦桢两位先生创建的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两校共同开创了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河。1956年根据国家高等院校调整方案将两校的建筑系(科)整建制合并并迁往西安。1996年成立建筑学院。
学院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学、
城市规划专业为
国家特色专业。
建筑学专业于1994年、2000年、2006年三次以优秀级的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城市规划专业于2000年、2006年两次以优秀级的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
学院早在1955年,由苏联莫斯科建筑学院来华工作专家的指导,开始了研究生培养工作,1979年我国设立
学位制度后,相继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有资格授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建有
博士后流动站的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14名,其中教师173人,教授23人,副教授50人;本科生1089名,各类研究生900余名。学院下设9个研究所,拥有科技部批准的陕西省西部建筑科技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部建筑环境与能耗控制理论研究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建筑科技重点实验室。建筑学院是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西安中心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是国际建协(UIA)亚澳地区建筑遗产工作组负责主持单位,同时,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研究院设立在建筑学院。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同美、日、法、德、意、挪、澳等十几个国家及香港地区的高等学院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
美国哈佛大学、法国波尔多建筑与景观学院、
挪威科技大学、
罗马大学、
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教授为客座教授,并与之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每年定期进行联合教学和科研合作。
近年来,学院以“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人居环境”、“弱势群体人居环境”、“文化遗产保护”为学科发展重点,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
西部大开发的国家需求,
百尺竿头、锐意进取,谱写壮丽新篇。
学院现有教职工261人,专任教师220人,其中教授(正高)34人,副教授(副高)56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万人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人。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各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这使得我校建筑学院原本就十分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并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了我们要解决的最大问题。2005年在建筑学院东楼的改造过程中,我们将教学空间等重新整合,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开放空间,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教学空间整合之后,在东楼二楼,将原先一些教研室的空间开放,形成能提供教师交流、研讨、评图、授课等活动的自由空间。特别在建筑学院四楼利用加建形成的大空间将原先的展厅、报告厅、资料室等重新布局,融入自习空间、
建筑博物馆、咖啡厅等内容,并设置投影屏幕、展板等设施,形成了集教学、自习、展览展示、阅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多元开放的教学空间——建筑广场。建筑广场、自由空间等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空间的使用效率,更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交流的平台,为促成建筑教学的师生互动、多学科交叉、多元思想的碰撞提供了硬件基础。
空间实体搭建,是一个由建筑学院学生组织,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学生活动。该活动以竞赛为模式,为同学提供平台将自己的设计以1:1的比例亲自动手搭建,为同学提供平台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加强交流,在课外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勇于实践。
从第一届的搭建走到第十一届,每一届都秉承将创意构思与实际相结合的准则,每一届都鼓励和发动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每一届都在努力加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每一届都试图让同学在实践中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