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斯特问题
数学术语
西尔维斯特问题(Sylvester's problem)是西尔维斯特(J.J.Sylvester)于1893年提出的著名问题:设S是平面上的一个有限点集,且任何经过其中两个点的直线都一定经过其中另一个点,证明这些点都在一条直线上,不论是西尔维斯特还是他的同时代人都没能找到一个证明,过了将近50年,才由加莱(Gallai)发表了第一个证明,但相当复杂,凯利(L.M.Kelly)于1948年发现的(见《美国数学月刊》( Amer.Math.Monthly) 55,p.28)一个简短的证明现已广为人知。
基本介绍
西尔维斯特问题是涉及构造直线的组合几何的难题,英国数学家西尔维斯特(J.J.Sylvester)晚年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平面内找出不共线的n个点构成的点集S,使其中任意两点的连线必过S中的不同于这两点的第三点。经过反复研究,他觉察到这是不可能的,但他不能给予证明,于是,他在1893年的《教育时代》杂志中提出下面的猜想征求解答:设S是平面有限点集,且过其中任意两点的直线必过S中的其他一点,证明S的点共线。
西尔维斯特问题的解答
西尔维斯特问题提出后很长时间未获得解决,40年后,1933年,伽莱(T.Gallai)发表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证明,证明了西尔维斯特猜想是正确的,1943年,匈牙利数学家爱尔特希(P.Erdös)在《美国数学月刊》上重提西尔维斯特问题,第二年,多伦多大学的罗伯特·斯坦伯格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初等证明,1948年,凯利(L.M.Kelly)发表了一个更精巧的证明,比斯坦伯格的还要简捷,以至于美国的《科学新闻》在1979年重提西尔维斯特问题时,称之为“可简捷解答的难题”,这两个人的证明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斯坦伯格的证明虽然长了一些,但不必使用距离概念,只涉及顺序,因而在理论上更有意义。
凯利的证明 假设这些具有西尔维斯特所述性质的点不共线,每条经过其中两点的直线L和不在这条直线上的一个点p都组成一个线点对(L,p),在所有这些线点对中选取一个使得从p到L的距离d为最小的。令q为从p向L所引垂线的垂足。于是(变分)根据假设,在L上至少存在三个点a,b和c。因此其中两个点,比方说a和b,将以a,b,q的顺序位于q的同一侧(c可在任何一侧),如图1,但这样从b到直线ap的距离d'就小于d,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
凯利的证明确实简短——但是,这里有考克斯特(H.S.M.Coxeter)的说法:“这件关于共线性的事[西尔维斯特的问题]显然属于序几何。[确实,在复数域或有限域上这个结果不成立!你可以轻易地在环面上发现一个九点的反例。]凯利的欧氏几何式证明涉及外在的距离概念:这好比用一把长柄锤子去砸一个杏仁。”
西尔维斯特猜想的证实,等价于下面命题的正确性:设S是平面有限点集,且这些点不共线,则必有只经过其中两点的直线,这直线一般称为点集S的平凡直线,由n个不共线的点构成的点集S中,所有的平凡直线的条数记为S(n),围绕着S(n)尚未解决的问题有:
1.S(n)的最小值问题,即不共线n点集最少有多少条平凡直线?已知的结果是
n≥15的S(n)尚不知晓。
2.莫茨金-迪拉克猜想。1951年,莫茨金(T.Motzkin)和迪拉克(H.Dulac)各自独立地做出下列猜想:对任何不共线的n点集,都有
式中[n/2]表示不大于n/2的最大整数。
1958年,凯利莫泽(W.O.Moser)合作证明了
1981年,汉森(S.Hansen)证明了,除n=7,13外,都有
这是一个长达96页的证明,用了27个引理、41个辅助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6:19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西尔维斯特问题的解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