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木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下辖的乡镇级行政单位
西格木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地处半山区,属农业乡镇。下辖草帽村、东格木村、丰胜村、靠山村、民胜村、平安村、群林村、西格木村、种畜场生活区。
基本简介
西格木乡南北狭长,最长处达21.5公里,东西最宽处12公里,全乡总面积为125.85平方公里。国道“同三”、“鹤大”高等级公路在本乡东北部交汇;县级“四大线”水泥公路横穿全乡东西。西格木乡政府所在地距“同三”和“鹤大”公路互通区1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由于距佳木斯市区近,因此,有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繁荣地域经济奠定了基础。
西格木乡现有耕地面积89940亩;林地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草原面积195亩;水域面积1200亩;水利灌溉控置面积72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已开发鱼池900亩。可大约分为”五山一水四分田”。现有8个行政村,13个自然屯;常住人口13146人(2017年)。
地理位置
西格木乡位于佳木斯市区西南部,距201国道“鹤大”公路南出口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1′15″至130°18′45″,北纬46°40′至46°47′30″之间,东与四丰乡的新发村、长青乡光明村相毗邻,西接群胜乡巨胜村,南与桦南县金沙乡相连,北与沿江乡新华村接壤。
历史沿革
西格木乡名源于驻地西格木村名。西格木,为“戈穆苏”的音转,满语为“樟子松”之意。清代晚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后,草帽顶子(今草帽村)、锅撑石(今群林村)、北靠山等地先后有人居住,多以驻地、山、姓氏等命名屯落,隶属三姓副都统管辖。1910年(清宣统二年),划归桦川县管辖,隶属阜财区。东北沦陷后,1938年隶属黑通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桦川县第九区管辖,后改隶黑通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西格木乡。1957年11月,划归佳木斯市管辖,翌年9月并入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并入黑龙江省和平畜牧场。1962年从和平畜牧场划出,成立西格木公社。1964年6月,决定划归桦川县管辖,1968年9月正式移交桦川县,1972年又划归佳木斯市。1984年5月,政社分开,改为西格木乡。
经济发展
西格木乡地处半山区,属农业乡镇。种植业主要以耕种玉米、大豆为主,畜牧业主要以发展黄牛、奶牛、生猪和禽类为主,有丰富的林业、水产、建材、农产品及山产品资源;有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业、运输业、建材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发展空间;有民营企业23家,有旅游景点5处,有闲置土地和闲置场区(厂房)21.47万平方米。一是共有闲置土地16万平方米,其中,建设预留地16万平方米;二是共有闲置场区(厂房)5.47万平方米,其中, 10000平方米以上的闲置土地(预留地)3块,8000平方米以上的闲置场区(厂房)2块。使外商到我乡办场,发展民营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我乡是一个以农为主,林、牧、副、渔、企各业并举的中郊乡。
2008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4194万元,其中,一产7860万元、二产3900万元、三产2434万元。全乡财政一般收入46.1万元,同比增长15%。
产业发展
种植业主要以耕种玉米大豆为主,畜牧业主要以发展黄牛奶牛、生猪和禽类为主,有丰富的林业、水产、建材、农产品及山产品资源;有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业、运输业、建材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发展空间;有民营企业23家,有旅游景点5处,有闲置土地和闲置场区(厂房)21.47万平方米。一是共有闲置土地16万平方米,其中,建设预留地16万平方米;二是共有闲置场区(厂房)5.47万平方米,其中, 10000平方米以上的闲置土地(预留地)3块,8000平方米以上的闲置场区(厂房)2块。使外商到我乡办场,发展民营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西格木乡是一个以农为主,林、牧、副、渔、企各业并举的中郊乡。
发展计划
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培植财源,积极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畜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区域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上述措施,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有显著改善,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乡镇概况.西格木乡人民政府.
格木乡资讯概况.中国行政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13:01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