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泡囊草
茄科泡囊草属植物
西藏泡囊草是一种泡囊草属植物,生于海拔4200-4300米的山坡,阶地。根部含托品类生物碱总量 0.78一0.92%,其中莨菪碱0.43一0.46%。东莨菪碱 0.03一0.16%、红古豆碱0.24一0.32%、莨菪醇 0.04一0.24%。其茎、叶、花中含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
形态特征
体高30-50厘米;根粗壮,圆柱形;茎分枝,生腺质短柔毛。
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7厘米,宽3-4厘米,顶端钝,基部楔形,全缘而微波状,叶脉有腺质短柔毛,侧脉5-6对;叶柄长1-1.5厘米,由于叶片基部下延而成狭翼状。
花疏散生于圆锥式聚伞花序上;苞片叶状,卵形,长5-15毫米;花梗长1-1.5厘米,果时稍增粗而伸长达1.5-3厘米,密生腺质短柔毛;花萼短钟状,长及直径均约6毫米,密生腺质短柔毛,裂片三角形,长约2毫米,果时增大成筒状钟形,长2.5-3.5厘米,下部贴伏于蒴果而稍膨胀,蒴果之上筒状,萼齿直立或稍张开,近等长,长约3.5毫米;花冠钟状,长约2厘米,黄色而脉纹紫色,裂片宽而短,顶端弧圆;雄蕊伸出花冠,花药长约2毫米;花柱伸出花冠。
蒴果矩圆状,长约1.2厘米。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200-4300米的山坡,阶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西藏西部和中部;克什米尔地区北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相关资料
西藏泡囊草根部:
【功 效】:麻醉镇痛、解痉消肿。
【主 治】: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疼痛,胆道蛔虫症及胆石症引起的疼痛。 外用治疮疖痈疽,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0.5一1.5克,水煎服;外用:研末敷患处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入胃、胆、肝三经。 
参考资料
西藏泡囊草.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Physochlaina praealta.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
西藏泡囊草.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1 10:0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