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孩子
2009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要相信孩子》是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0年。
内容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提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教育主张——要相信孩子。围绕这个主题,他探讨了许多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如:为什么要相信孩子,如何关注和爱护儿童心灵中的美好东西,教育者集体应当怎样使一些优秀品质在儿童身上占主要地位,在“集体的教育”和“个性的表现”之间有些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学校对学生所负的道德上的责任为什么到学生离校以后还要继续,等等。苏霍姆林斯基从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有关上述问题的心得和体验,并列举了大量具体的教育实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47年,苏霍姆林斯基被任命为乌克兰农村地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对其担任校长期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从而创作出了《要相信孩子》。
作品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深藏在每个青少年身上的“宝贵财富”,即他的力量,条件和长处,要深信每个青少年自己在天赋所及的领域里能够最充分地表现他自己。苏霍姆斯基强调指出,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他认为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而仍然自甘堕落、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孩子是没有的。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地、敏锐地看到孩子的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教育者如果不能那样做,或者不能做到这一点,就经常会给自己和受教育者双方都带来误会和痛苦,往往窒息了受教育者的天赋和才能,压抑了他们道德向上的意向,这也就是教育者没有对社会和自己的学生尽到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指出,做一个教育者,要做的首先的和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相信儿童的心灵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孩子,象园丁培育幼苗那样去照管孩子,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公民自豪感;他才有可能去发现孩子们的不同的天赋、才能和兴趣,因人而异地指导他们,为之创造进行丰富多采的活动的条件,使之在精神生活的某个领域找到“表现自己”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天地,树立起自尊心和自豪感,逐渐产生“道德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锻炼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和道德高尚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工作以及某些教师和青少年组织所进行的活动的重大弊病之一,恰恰在于对教育对象,对他们的精神生活或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不去深入了解,不去调查研究,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他们不能同受教育者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共鸣,给受教育者以充分的信任,进行“和谐的教育”,即以德育起主导作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1918年11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克列明楚格市帕夫雷什镇附近的奥良尔尼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入读家乡的七年制学校;1933年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校师资培训班接受为期一年多的训练,17岁回到母校从事小学教师工作;1939年,他通过函授的方式学完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的课程,取得中学教师证书,先后任中学教师,兼任学校教导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1950年,苏霍姆林斯基获得副博士学位,并于1959年获得“功勋教师”的称号;1970年9月2日去世。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品有《给教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19:2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