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印度的窣堵坡很相近。主要流传于
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
覆钵式塔的造型与印度的窣堵坡基本相同。覆钵式塔的造型在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中就有出现,早期流入中国西藏,再从西藏流传至其他地区。随着窣堵坡在中国逐步演化为中国的宝塔,印度的窣堵波也在不断演化,并在元代随着喇嘛教的兴盛,再一次传入中土,并开始大量在汉民族地区出现。
覆钵式塔是一种实心的建筑,供崇拜之用。被用作舍利塔,还可做僧人的墓塔。其形体大小不一,中国现存最大的覆钵式塔是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除此以外还有北海公园的永安寺白塔。而香泥小塔也都是
喇嘛塔的式样。
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多角形,其中圆形很少见,山西代县圆果寺里的覆钵式塔即是圆形基座。最多见的是方形,采用须弥座式建造,即通常是方形或亚字形折线式束腰,在基座半腰部位雕有俯莲或仰莲,有的还有狮子。多角形的基座是方形的折角,每个转交折五个尖角。基座上多有台阶,称为“金刚圈”,用以承托塔身。藏式
喇嘛塔的基座很宽大,有的开辟为房间,用于存放物品或居住喇嘛。
也称为塔肚子、覆钵、
覆钵丘,形如倒扣的钵,因此得名。有的塔在塔身上开有佛龛,称为眼光门。塔身多是圆肚,也有做出棱角,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塔就是八角形的,这种样式多见于
尼泊尔。
扬州瘦西湖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北京北海永安寺白塔、北京大觉寺迦陵舍利塔、沈阳
清初四塔(
东塔永光寺、
西塔延寿寺、
南塔广慈寺、
北塔法轮寺)、北京妙峰山石塔、北京白塔庵塔、山西大同法华寺白塔、五台山显通寺白塔(塔院寺白塔)、五台山圆照寺
喇嘛塔、呼和浩特
席力图召喇嘛、河南林州惠明寺、西藏桑耶寺塔、甘肃张掖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