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志诗二首》是东汉诗人
仲长统创作的一组四言古诗。第一首,诗人侧重从正面描述他理想的至人达士的崇高精神境界,借以表现自己所追求的大道。第二首则着重表现了对世俗种种的蔑视和批判,发出了“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的离经叛道之语,强烈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名教”统治的不满。二诗虽用四言体式,但不拘典雅之则,想象缤纷,用语清奇,具有楚《骚》风神,在汉四言诗中独具特色。
作品原文
见志诗二首1
其一
飞鸟遗迹2,蝉蜕亡壳3。
腾蛇弃鳞4,神龙丧角5。
至人能变6,达士拔俗7。
乘云无辔8,骋风无足9。
垂露成帷10,张霄成幄11。
沆瀣当餐12,九阳代烛13。
恒星艳珠14,朝霞润玉15。
六合之内16,恣心所欲17。
人事可遗18,何为局促19?
其二
大道虽夷20,见几者寡21。
任意无非22,适物无可23。
古来绕绕24,委曲如琐25。
百虑何为26,至要在我27。
寄愁天上28,埋忧地下29。
叛散五经30,灭弃风雅31。
百家杂碎32,请用从火33。
抗志山西34,游心海左35。
元气为舟36,微风为柁37。
敖翔太清38,纵意容冶3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见:表白、申述、抒发的意思。志:胸怀抱负。志不为世所知,不为人所理解,所以特加表白、申述、抒发之。见志诗,一般都含有愤激、不满、抗争的意思。
2.遗迹:丢弃爪印。
3.亡壳:遗失蜕下的外皮。
4.腾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
5.神龙:指龙。丧角:解角,脱角。以上四句均为比兴。谓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弃旧图新。
6.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7.达士,明智达理之士。拔俗:超出一般人。
8.乘云无辔(pèi):驾云而行,不用像驾马那样要用笼头缰绳。辔,马缰绳。
9.骋风无足:借风飞奔。无需劳动双足。
10.垂露成帏(wéi):露珠下滴,化为帐幔。
11.张霄成幄(wò):天穹张没,就是帐篷。
12.沆(hàng)瀣(xiè):夜间的水气、露水。旧时谓仙人所饮。
13.九阳:太阳。
14.恒星艳珠:恒星如艳丽的珍珠。
15.朝霞润玉:朝霞如温润的玉石。
16.六合:上下四方,犹言天地之间。
17.恣(zì):随意。
18.人事:人世上的多种事睛。遗(yí):丢却。
19.何为:为什么。局促:拘束,窘迫。
20.大道:这里指老庄思想的本体,即自然法则。夷:平坦,平易。
21.见几(jī):事先明察事物的细微变化。几,微妙。寡:少。
22.任意:指率性而行。无非:指泯灭一切是非。
23.适物:服从迎合周围的人或事物。无可:无所谓可与不可,即随意而行和随遇而安的意思。
24.绕绕:一作“缭绕”,柔曲的样子。
25.委曲:弯曲。琐:镂玉为连环谓琐,这里指陷入世俗凡物,不能洞察大道。
26.何为:做什么。百虑何为,谓无需千思万虑。
27.至要:最关键的。要,一作“安”。
28.寄:寄托。
29.埋:隐藏。
30.叛散:背离。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1.风雅:此泛指儒家经典。风,《诗经》国风。雅,《诗经》大小雅。
32.百家:指诸子百家。杂碎:杂说,对百家的蔑称。
33.从火:付诸一炬。
34.抗志:坚持平素志向,不动摇,不屈服。西:一作“栖”
35.游心:恣意骋怀。海左:海外,大海之东。
36.元气:天地未分之前的混一之气,泛指自然之气。
37.柁(duò):同“舵”,船上控制方向的装置。
38.敖:一作“翱”。太清:天上。
39.容冶:游乐。
白话译文
其一
飞鸟为了高飞而失去了它的影迹,蝉为了变成能上树的成虫而脱下外壳。
腾蛇为能行云游雾而舍弃它的鳞甲,神龙为能上天乘云而丧失了它的双角。
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也能变通,明智达理之士超出一般人。
可以凭借风云自由往来,无须车马和行车。
以垂下的露珠为帷幕,以散开的云彩为帐幔。
他们饮用的是夜半的露气,用九天的太阳当照明的灯烛。
恒星如艳丽的珍珠,朝霞如温润的玉石。
天地之间,可以随所好而为。
人世间的琐事都可以遗弃,还有什么所约束的呢?
其二
自然法则虽然很难平易,但事先明察事物的细微变化的人很少。
率性而行就不会有是非的牵挂,只要顺应外物的变化,就无所谓可与不可。
人们总是为声明利益所缠绕,就像雕镂的纹琐一样弯曲不展。
思虑万千,不知道人生的至理,只在于保存自身。
寄托愁绪于神明,隐藏忧虑于大地。
背离五经,废弃儒家经典。
哪些诸子百家和经典,请付之一炬全部焚毁。
坚持平素志向不动摇不屈服,恣意骋怀在山东一带。
以自然之气为舟楫,为微风为船舵。
翱翔在天空之间,游乐在天地之间。
创作背景
治世多事业中人,乱世多旷达之士。在汉王朝鼎盛之际,不要说像
霍去病这样的武夫,曾满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豪情;就是
司马迁这样的文人,也充满了继
孔子作《
春秋》、“小子何敢让也”的壮心。而汉末动乱时代,却是草莽好汉、“乱世枭雄”驰骋的世界。像仲长统这样的文士,既无统率士众逐鹿中原之力,又不愿依附于邪恶强权之辈,当其找不到政治出路时,功名事业之心便自然冷淡了。但因为他生性“俶傥”“不矜小节”,故对世事的愤慨之情,往往发为睥睨一世的旷达狂言。这两首《见志诗》,正是他在被时人“谓之狂生”期间所作的作品。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在第一首诗里,诗人侧重从正面描述他理想的至人达士的崇高精神境界,借以表现自己所追求的大道。开头四句,他列举了四种动物以比喻自己的心态。这些动物,或往返不留其迹,或脱弃外壳不为所拘,或抛弃鳞皮高翔,或解却巨角飞举升天。它们都处在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境界里。他以为,作为灵长的人,自然更应如此。于是由“至人”句起,转而直接写人。“至人能变,达士拔俗”,这两句是总冒,强调至人达士的高逸脱俗。接着便进行多方面的具体铺排描叙。至人达士行不用车辔、马匹,这太麻烦了。他们凭借云去风来,多么便利自由。他们住不用人造的殿堂楼阁,睡用的是天露清霄织成的帐幔,旷渺的天地就是他们的居室,何其逍遥自在。沆瀣(露气)可供餐饭,“九阳”(九天上的太阳)光芒四射,是他们的巨烛。世人总爱夸说“艳珠”、“润玉”,而至人、达士却认为璀璨的恒星、绚烂的朝霞比它们强得多。“乘云”以下八句,运用《离骚》般新奇的想象,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至人、达士的自由境界。最后诗人总括地说,在“六合”(天地四方)之内,对于至人、达士来说,要怎么办就怎么办,要什么就有什么,人世间的事都是渺不足道尽可抛弃的,无须为之感到困厄或奔走攒营。诗先以飞鸟、蜕蝉、腾蛇、神龙起兴,继以“至人能变”两句喝断,转而展开对至人、达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描写,想象神奇,末尾拄笔而问:“人事可遗,何为局促?”全诗极具气势。诗人倾诉的是超脱世事,放浪形骸于天地之间的言辞,而内心滚动着的则是对现实的愤懑。
在第二首诗里,诗人对世所尊崇的一切明确表示否定的态度,从而突出“至要在我”的人生之道。和第一首写法不同,第二首开笔就直发议论。诗人说,至人达士所选择的大道是很坦荡的,可是能识得此中奥妙的有几个人呢?他认为“任意”和“适物”是最为重要的。“任意”就是率性而为,无是非之牵挂;“适物”就是顺应外物的变化,无所谓可与不可的问题。可是观察古往今来的人,大都为名利所牵扯着,就像雕镂的琐纹那样弯曲不得展开。他们千愁百虑,却就不知道人生至关重要的是保存自我。所以诗人强烈地呼喊“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不要把“百虑”挂在心里。对于世人所崇奉的“五经”、“风雅”、“百家”,他认为一概可以叛散,可以灭弃,可以付之以火,全部烧掉。诗人竟然要摧毁名教,否定各种经典,思想之大胆,语言之激烈,确是罕见。既然这些都可置之不顾,那“至要”的“我”又该怎样呢?诗人认为应该优游自娱,“抗志山西”,“游心海左”。要以“元气为舟”,要用“微风为柁”。这些巧妙的比喻,极力地体现出诗人追求心旷神怡的意志。他以“太清”(天体、宇宙)作为活动的空间,强调要纵意尽情地“容冶”(纡徐从容地遨游)。这不用说是老庄所构想的虚无清净的境界。全诗大胆放言,风神刚拔,不拘典雅,一扫当时四言诗中所常见的无病呻吟的弊端。
在这两首见志诗中,仲长统思绪连翩,想象缤纷,斥名教,向老庄,求隐身山野以优游自娱,反映着当时一部分士人向道的心态。
名家点评
宋朝
葛立方《韵语秋阳》:“‘垂露成帷,张霄成幄’六句,盖取无情之物作有请用也。”
元朝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仲长统《见志诗》,允谓奇作,其曰:‘叛散五经,灭弃风雅’者,得罪于名教甚矣!”,“虽为四言,实已脱出‘诗三百’窠臼,而‘开魏晋旷达之志,玄虚之风。’”
作者简介
仲长统(180—220)。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县)人,东汉时思想家。
汉献帝时为尚书郎,曾为
曹操幕府。生性俶傥,被时人视为“狂生”。著有《昌言》,共34篇,10余万言。后大部分散失,所存者不足十之一二,散见于《
后汉书》《群书治要》《
齐民要术》等书中,有辑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