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垱镇,隶属于
湖北省
荆州市
沙市区,地处沙市区东北部,东与
潜江市浩口镇和
运粮湖农场为邻,南与
岑河镇相衔,西与
锣场镇接壤,北濒长湖与
荆门市
后港镇、
毛李镇隔湖相望。辖区总面积174.55平方千米。2011年,观音垱镇户籍人口19280人。
历史沿革
明代,属江陵县俞谭庄。
清代,属江陵县北方捕讯俞谭区。
民国初期,属江陵县第二区,区署设观音壻。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草市区。
1951年5月,属岑河区。
1975年11月,成立观音垮公社。
1987年10月,改区为建制镇,属江陵县。
1994年10月,属沙市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观音垱镇辖丫角1个居民委员会,新阳、玉壶、观音、皇屯、铁豆、张场、高岭、宜阳、朱场、五一、杨林、二龙岗、金鸡、新台、北河、泗场、天星观、黎湾、泥港、台林、丫角、皇陵、豉湖、何桥、枪杆、文岗、习口、偃月、三洲、北洲30个村民委员会,内泊湖渔场、泥港湖渔场、潘泊湖渔林场、泗新农科所生活区、园林场、燕子湖生活区、森鑫农业队7个小三场。
截至2021年10月,观音垱镇下辖18个行政村,另辖2个村级单位,镇人民政府驻汉沙街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观音垱镇地处沙市区东北部,东与
潜江市浩口镇和
运粮湖农场为邻,南与
岑河镇相衔,西与
锣场镇接壤,北濒长湖与
荆门市
后港镇、
毛李镇隔湖相望。辖区总面积28.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观音垱镇境内为江汉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最高峰位于二龙岗,海拔31.5米;最低峰位于潘泊湖,海拔26米。
气候
观音垱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1℃,最高温度41℃,最低温度-7℃。无霜期250天。
自然灾害
观音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雷击等。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2年4月23日,遭龙卷风、冰雹袭击,死亡6人。
自然资源
2011年,观音垱镇有耕地面积7.1万亩,人均1.5亩。
人口
2011年末,观音垱镇辖区总人口470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000人,城镇化率25.5%,总人口中,男性23000人,占49%;女性24000人,占5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少数民族土家族7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7.4人。
2011年,观音垱镇户籍人口4425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观音垱镇财政总收入2064.7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6.4万元,比上年增长76.8%。从各主要税种来看,完成营业税53.8万元,增值税1556万元,企业所得税205.1万元。
截至2019年末,观音垱镇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13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2个。
农业
2011年,观音垱镇农业总产值5.6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6%。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生产粮食5.9万吨,人均1255.3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蔬菜、瓜果。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8万头,年末存栏7800头;家禽年饲养量50.1万羽。
工业
2011年,观音垱镇工业总产值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2%;拥有工业企业281家,职工280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商贸
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商业网点208个,职工624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7.2亿元,出口总额945万元,比上年增长53%。
金融业
2011年末,观音垱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
邮电业
2011年,观音垱镇邮政业务收入28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276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382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5所,在校生1596人,专任教师1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76人,专任教师9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63万元,比上年增长19%。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6个,文化专业户35户;图书室57个,藏书8.5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者68人。
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学校体育场5个,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1993年5月,建成观音垱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线电视用户7800户,入户率7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个,其中门诊所39个;有床位50张,固定资产总值1039万元。专业人员156人,其中执业医师26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20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万人次。30个村村民基本上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3%。
社会保障
2011年,观音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643户,人数1409人,支出180万元,月人均106.5元;医疗救助10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06人,共支出202.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5户,人数1492人,支出158万元,月人均88.6元。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25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7.3万元。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77张,收养“五保”人员47人。社区服务设施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各2个。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所1处。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0万元;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8万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78门,固定电话用户4192户;移动电话用户29052户,互联网用户2531户。
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自来水厂1座。2007年9月,该厂并入荆州市水务集团,年供水1905万立方米。
2011年末,观音垱镇有变电站、供电站各1座。
2011年末,观音垱镇绿化面积1.8公顷。
交通运输
观音垱镇境内有沪蓉高铁、宜黄高速公路、318国道等交通干线,西距三峡机场112千米。镇区客运站1座,日发客运汽车245班次,日均客运量9800余人次。
历史文化
观音垱镇地名因明清时中襄河堤上有一个拖船的垱,垱的西南有一座观音庙,因而得名。
观音垱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湖北省、荆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文物古迹
天星观古墓群位于沙市区观音垱镇天星观村,1978年1月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天星观1号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批竹简及珍贵文物。2000年2月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又对天星观2号古墓成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1400多件文物,其中凤鸟莲花豆、羽人、猪形酒具盒、龙形银带钩等均为中国第一次出土,
虎座鸟架鼓也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一座,这些都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这是荆州50多年来古墓发掘级别最高、保存最好、藏品最丰、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墓。天星观古墓群在2006年被国务院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纪南故城。
偃月城,原名剑潭城。荆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州城东35千米处,即现在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偃月村。剑潭城的城垣上及附近的剑潭店,在清代竖有两块石碑,分别雕有“关圣帝偃月城故址”“剑潭店者,关圣帝旧驻军处也”的字样。乾隆《江陵县志》称:“城状如偃月,一日偃月城”,但城址发现遗物均属宋代。城址破坏严重,仅东西城垣各残存一小段墙基。东垣长30米,西垣长200米,高3—4米,基宽约15米,面宽3—5米。城垣离地面一米以上为夯筑。城内文化层厚3米。
相传为战国四君子之一楚国
春申君黄歇之墓,此说法见于陈桥驿主编的《
中国都城辞典》(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072页):“皇陵冢、即春申君黄歇墓,在江陵城东35公里处,泥港湖东岸,经勘探,为土坑木椁墓,墓道向南,封域高5.5米,下周长110米。”
著名人物
唐绍尧(1713年~1788年),字复旦,生于江陵草市,卒于观音垱豉湖村,其父唐建国,清雍正(1723年)年进士。尧幼习武术,刀枪剑戟样样皆精,尤长于骑射。清雍正九年(1731年)取为武秀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武举,乾隆元年(1736年)中武进士。乾隆帝爱其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勒金殿传胪,赏花翎,封御前侍卫,曾带乾隆帝早朝三天,赐“代朕亲躬”之匾,唐御驾便由此得名。
孟培桢(生卒年不详),字寿林,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任翰林编修,为官清贫。他与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国藩、编修袁芳瑛、孝廉刘传莹过从甚密,契合无间,常在一起研究学问,讲求实学。
孟学通(生卒年不详),荆州城东杨林口人(今观音垱镇杨林口村),前清翰林孟培祯之子。幼承庭训,及成年取为秀才,无心科举,乃开馆教徒,潜心钻研书法,成为鄂西著名书法家。其笔力遒劲,深得颜体真传。江陵文庙前东西两座石牌坊上所镌刻“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八字即出自孟学通手笔,收藏在
荆州博物馆内。
陈德谋(1902年~1968年),观音垱镇人。幼年在家读私塾,
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后随军参加北伐。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带部队在河南南部策应陈继承、卫立煌部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后受蒋介石指派负责全国禁烟工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其将八年缉私所获烟款拨为创办国民党农民银行基金。随后在陆军大学特六期学习,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毕业,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少将高参。1966年12月退役。
祝甘亭 (1880年~1951年),字雄武,号剑吾,清末秀才。他自幼在父亲的严教下,从文习武,熟读四书五经,练就一身拳术。青少年时,立志从戎报国。清乾隆(1906年),已是举人的祝甘亭,北上保定,考入满清政府陆军部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与蒋介石、
张群等同窗在校加入孙中山领导的“
兴中会”。
曾尚武(1884年~1950年),亦名广银,字子敦,号紫暾。清末秀才,国民党元老,曾参加“
同盟会”和
武昌首义。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曾尚武任总统局秘书。
王一卿(1884年~1952年),名士纯,号希沼,字一卿,观音垱朱场村人,晚晴秀才。1952年病逝家中,享年68岁。
舒赛(1917年~1971年),又名祝成龙、祝振容、祝玲瑛、王藕,湖北江陵观音垱人,家庭属于书香人家,其父为辛亥革命首义功臣、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祝甘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