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社旧址坐落在
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9号,是青色砖木结构的平房小院。觉悟社旧址占地面积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0平方米。门首悬觉悟社旧址匾额。觉悟社于民国八年(1919年)9月16日成立,是
周恩来领导的天津爱国学生的进步组织。
历史沿革
民国八年(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20人在天津市东南角草厂庵召开觉悟社成立大会,同时确定了该社的宗旨、任务、入社条件和组织形式等,随后社址选在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号(现三戒里49号)。同年9月21日,
李大钊应邀来到觉悟社。周恩来向李大钊介绍了觉悟社革心·革新、自觉·自决的办社宗旨后,李大钊给予了充分肯定,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民国九年(1920年)1月20日,由周恩来主编的觉悟社社刊《觉悟》正式出版。同年11月,由于周恩来等赴法勤工俭学等原因,觉悟社停止集体活动。
1976年,觉悟社旧址在地震中遭破坏。1981 年,在保持原建筑风貌的情况下,重新进行翻修,院落外留出一块空地修建了花园。
1984年9月16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觉悟社旧址的基础上建成天津觉悟社纪念馆。觉悟社纪念馆内分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再现了原三戒里4号的历史原貌,展出了当年社员抓阄使用的工具和学习生活用具及文献等珍贵文物。四间辅助陈列室中,展示了大量历史文献、文物和历史照片、绘画、雕塑以及模型等,如实地反映出当年觉悟社的战斗历程。
建筑布局
觉悟社旧址占地面积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0平方米,是一座由七间青砖平房组成的坐东向西小宅院。门首悬觉悟社旧址匾额。院内东面两间为社员开会、学习和办公之地。周恩来在此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文物遗存
觉悟社纪念馆内有复原陈列室和辅助陈列室两部分。复原陈列室里有当年觉悟社社员的工具及学习文献等珍贵文物;辅助陈列室中,有大量历史文献、照片、绘画、雕塑以及模型等,以帮助后人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觉悟社旧址门首悬觉悟社旧址匾额,为邓颖超书写。
历史价值
民国九年(1920年)1月28日觉悟社社刊《觉悟》在此编辑出版。后来,觉悟社的多数成员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觉悟社旧址”牌匾为邓颖超书写。虽然天津觉悟社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从民国八年(1919年)9月到民国九年(1920年)10月,虽然只有仅仅一年的时间,但是他的作用和影响却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革命运动一面光辉的旗帜。
觉悟社研究新思潮,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当时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在北方的革命社团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觉悟社在成立一年以后被迫停止活动。民国九年(1920年)初冬,周恩来、刘清扬、郭隆真等人先后赴法国勤工俭学,马骏,谌志笃、邓颖超等人继续留在天津。虽然大家天各一方,但依然用各自的代号在天津的《新民意报》“觉邮”专栏上沟通联系。所有社员都牢牢记得觉悟社的社歌,“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来到中华地。社会革命,阶级战争,青年齐努力,二十几个同志们,大家携手作先驱,奋斗牺牲是精神,推翻恶实力”。觉悟社的成员中,有六人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八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周恩来是最杰出的代表。马骏、郭隆真等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觉悟社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觉悟社旧址被天津市文物局公布为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旅游信息
地址
交通
公交:天津市乘坐地铁3号线 → 619路/869路/609路,日方里站下车,步行 250米。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每天9:00~17:00,闭馆前半小时停止换票。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