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衰》是唐代文学家
柳宗元创作的一首
五言古诗。此诗表达了作者面对衰老的旷达潇洒之态度,是柳宗元诗集中难得的“
快诗”。前六句写“衰至”的早期感受;次六句写对“衰至”的认识和理解,是衰后的强作宽解之语;末十句更放开一步,力作超拔。全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忧与乐相互渗透、相互陪衬,超脱旷达使幽怨显得更加婉曲,潇洒倜傥使孤愤变得更加强烈。
此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根据诗中表现出的被贬后少有的超脱旷达的精神风貌,应与《
饮酒》《
读书》创作于同时。
柳宗元的诗中通常充满了一种酸楚哀怨,凄婉幽深和感厄愤郁之情,特别是在永州所作诗篇,取境大都以清冷、幽僻、寂静为主色调,读起来给人以郁闷压抑、吞吞吐吐的感觉,总缺少一些豪迈潇洒、明快超脱。而此诗却一反常态,使人耳目一新,在柳宗元诗集中,可算得上十分难得的“快诗”。
《觉衰》诗的“快”,首先表现在对衰老的态度上。面对提前来临的衰老,他不再是悲悲切切,嗟叹不已,而是显得超脱旷达。这种态度表现在诗的前十二句中。诗的前六句写“衰至”的早期感受。虽然早知道衰老的到来不可避免,但衰老不期而至,而且来势凶猛,内心亦觉颓然。四十岁左右正值盛年的柳宗元,已经是“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显出了十足的老态龙钟之状。诗的开头,可谓是曲尽老态。留下一个应该怎样面对过早到来的“衰”的问题。诗的次六句写衰后强作宽解之语,是对“衰至”的认识和理解。笔势一转,陡然生力,表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识。他以穿越古今、看透人生的目光,找到了面对衰老的最好的方法——潇洒和超脱。人的衰老,是无可奈何的自然规律,而且即使寿如彭祖、老聃,圣同周公、孔子,也不曾存留至今。无论是长寿者,还是圣贤者,都无法逃避必死的自然法则。所以衰虽至却“未必伤我心”。这是一段非常富有哲理的议论。诗人把寿者、圣者同普通人等量齐观,一切的人在衰老和死亡面前,都是公平无私的。因此,大可不必为功名利禄而患得患失,耿耿于怀,也无须因失意落魄而唉声叹气。只有看透了这一层,精神上才能获得轻松和超越。这种见解和情怀,在柳宗元别的诗中很少见到。
《觉衰》诗的“快”,第二个鲜明特点是行为上的潇洒倜傥。既已宽解,诗的末十句更放开一步,力作超拔。面对衰老,面对春光流逝,许多人都会自伤老大,嗟老叹穷,痛感人生苦短,光阴虚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大概也算得上中国古代失意文人的通病。柳宗元在此诗中却表现得潇洒豪迈:“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与朋友常举酒杯,放怀痛饮,何愁之有,此其一也;“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呼朋唤友,成群结队,郊外踏青,登高抒怀,又何忧之来,此其二也;“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放声高唱古代颂歌,情韵悠扬余音不绝,何闷不去,此其三也。此番举动,其豪迈不下李太白(
李白),其潇洒可敌谢康乐(
谢灵运)。这说明柳宗元这首诗给了读者一种新鲜别样的感觉——快意。
《觉衰》这首诗,表现出柳宗元人生、性格的另一侧面。幽怨、哀叹和凄婉不是柳诗的全部,他的诗同样可以潇洒豪迈,可以旷达超脱。这首诗展示了一个更生动更真切和更全面的柳宗元。
苏轼说柳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此诗正是忧与乐相互渗透、相互陪衬,超脱旷达使幽怨显得更加婉曲,潇洒倜傥使孤愤变得更加强烈。柳宗元自己在《
对贺者》中也是这样说的:“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庸岂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大者乎!”此诗是柳宗元无辜受贬后情感释放及寻求自我平衡的一种需求或表现。诗人以洒脱的外在形式,抒发出内心深处的哀怨之情,是饱含酸楚地“潇洒”了一回。
宋代
曾季狸《
艇斋诗话》:柳子厚《觉衰》、《读书》二诗,萧散简远,秾纤合度,置之渊明集中,不复可辨。予尝三复其诗。
明代
高棅《
唐诗品汇》:刘云:跌怨动人(首四句下)。刘云:其最近陶,然意尤佳(“古称”四句下)。刘云:怨之又怨,而疑于迖。《庄子》曰:曳屣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清代
周珽《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顾璘曰:起二语善说。“古称寿圣人”四句达。唐汝询曰:“齿疏”二语,曲尽老态。“是时春向暮”四句,景佳。吴山民曰:起,说得出“未必伤我心”,好,自宽解。下四句,见老不足伤。“但愿”句,语意超。末四句,从“美酒”联生意。陆时雍曰:末数语写得兴浓,自谓适情,正是其愁绪种种。周珽曰:绝透,绝灵,绝劲,绝淡,前无古人者以此。
清代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觉衰》诗极有转折变化之妙。起曰:“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一句一转,每转中下字俱有层折。“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二语,正见“见侵”处,若一直说去,便是俗笔。遽曰:“咄此可奈何……商颂有遗音。”中间转笔处,如良御回辕,长年捩舵。至文情之美,则如疾风卷云,忽吐华月,危峰才度,便入锦城也。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贞元(唐德宗年号)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
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
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
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其诗风格清峭,与
刘禹锡并称“刘柳”,与
王维、
孟浩然、
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有《
河东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