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角(拼音:jiǎo、jué)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兽角,本义即兽角。引申指形状像兽角的,也引申指角落,或指器物的角,又指岬角。角还指货币的辅助单位,旧指银元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现指人民币一元的十分之一,角还引申出竞赛、争胜之义,读作jué。宋代称色艺双全的名妓为“角妓”。由此引申出角色、演员等义。
文字源流
象形字。角是动物头顶或鼻前长出的骨状突起物,前端较尖,用于攻击或防卫。“角”在甲骨文中就像是兽角的形状(图1),像牛、犀牛等动物头上的尖角。上面还刻画出了兽角的纹理。西周早期金文与甲骨文相同(图3),后期角尖笔画上引,或再多出一斜画(图4、5),可能是挂扣的形象。小篆将顶端的部分写作“人”形(图6),隶书以后写作“⺈”(图7、8);同时中间的纹理演变为两横一竖。
“角”的本义就是兽角。先民曾以狩猎为生,自然少不了与动物头上的角打交道,于是“角”也就很自然地被人们赋予了颇为丰富的意义。
动物长角的位置大致相当于人头的两侧,因此称头的两侧为“额角”。生活中和角相似的事物也会称为角。上古时代,孩童在额角两边所扎的发髻也称为“角”,《诗·卫风·氓》中就有记载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说的就是结发为总角。
对古人来说,动物的角显然是一种相当精巧难得的器物,通常要比他们制作的陶器、铜器之类有更多方面的优越性,所以角便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物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制成一种吹奏乐器,由于吹出的声音响亮而又传得远,多被用于军队中,因为这种军中乐器以角制成,所以也就以“角”为名,所谓“号角”“鼓角”之“角”正指这种吹奏器。
角又可被制作成盛器,根据它的物质特性,尤其适合盛液体。与此相应,“角”又为酒器、茶具的名称。用作这种意义读为jué。商周时代的酒器“角”,以青铜制成,形似爵而有盖,乃是盛酒之角的变异传承形态。正因为先民以角为盛酒之器,作为古代酒器之名的“觚”(gū)“觥”“觞”“觯”(zhì)等字皆以“角”作为表义符号。“角”可盛酒,自然也可盛茶,唐齐己《咏茶十二韵》:“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此中的“角”,即是茶器。作为盛液体的器物,“角”又很自然地演化为饮料的计量单位,既可为酒的量词,又可为茶的量词。
“角”作为量词,并不限于饮料的指称,如从一个饼上切下一块来叫做“一角饼”,一元钱的十分之一叫做“一角钱”等。然而“角”的这种量词用法却另有渊源。动物犄角的形态是一头尖锐,一端硕大。应该说,生活中这类形态的事物很多,“角”每每可以成为它们的称名:“菱角”“皂角”之“角”,“桌角”“墙角”之“角”,“成山角”“好望角”(即“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之“角”,“直角”“锐角”(即从一点上展开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空间之类)之“角”,等等。显然,这些“角”无不或具体或抽象地具有动物犄角的形态特征。作为一种常见形态,“角”又很自然地成为角形物的量词。“角”作为货币单位名称的形成,原因也不外乎此:“角”与“元(圆)”相对,把一个“圆”依圆心为中心分割为若干部分,自然也是若干“角”。
“角”又可表示演员类意义,读为jué。可以表示角色,即“主角”“配角”之“角”;也可以表示行当,如“丑角”“旦角”之“角”。由此而衍生出“演员”义,如“名角”之“角”。“角”的这个义类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前文言及,“角”可表示空间中的几个顶点区域的位置,而在舞台这个空间里,不同角色、行当的演员一般就是分处于不同的“角”上的,由此他们便得了“角”的称名。
角对于动物来说是具有防御和攻击功能的器官。它的这一特性作用于人们的思维,又导致了它的另一意义——比试、竞争,即“角斗”“口角”之“角”。“角”在表示这一意义时,也要读为jué。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角部】古岳切(jiǎo)
兽角也。象形,角与刀、鱼相似。凡角之属皆从角。
说文解字注
“兽角也”注:人体有偁角者,如“日月角”,“角犀丰盈”之类。要是假借之辞耳。
“象形”注:古岳切,三部。按旧音如榖,亦如鹿。
“角与刀鱼相佀”注:其字形与刀鱼相似也。此龟头似蛇头、虎足似人足之例。
广韵
盧谷切,入屋來 ‖ 角聲屋部(lù)
角,角里先生,漢時四皓名。又音覺。
古岳切,入覺見 ‖ 角聲屋部(jué、jiǎo)
角,芒也。競也。觸也。《說文》曰:“獸角也。”又角抵戲。《漢武故事》曰:“未央庭中設角抵戲。角抵者,六國時所造也,使角力相抵觸。”亦大角,軍器。徐廣《車服儀制》曰:“角,前世書記所不載,或云本出羌胡,以驚中國之馬也。”又姓,後漢有角善叔。
康熙字典
【酉集上】【角部】 角
(jué,或jiǎo)《唐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並音觉。《说文》:角,兽角也。本作𧢲,从力从肉。《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春秋·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礼·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大戴礼·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列子·黄帝篇》:傅翼戴角,谓之禽兽。
又犀有食角。《尔雅·释兽》:犀似豕。注:犀三角,一在顶,一在额,一在鼻。鼻上者,食角也。苏颂曰:一名奴角。
又龙角。《埤雅》:有角曰虬龙。
又角弓,以角饰弓也。《诗·小雅》:騂騂角弓。《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角者,以为疾也。《魏志·鲜𤰞传》:端牛角为弓,世谓之角端者也。○按,角端即角颛,谓一角正立不斜,故名角端。角,古音禄,字林、正韵譌作甪,非。
又额角。《逸雅》:角者,生於额角也。《后汉·光武纪》:隆准日角。注:谓庭中骨起,状如日。《论语·撰考谶》颜回有角额,似月。
又隅也。《易·晋卦》:晋其角。疏:西南隅也。《后汉·郎顗传》:顗父宗善风角星算。注:角,隅也。𠋫四隅之风以占吉凶。
又《唐书·裴坦传》:含人初诣省视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压角而坐。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舍人院每知制诰上事,必设紫褥于庭,北面拜,㕔阁长立褥东北隅,谓之压角。
又男、女未冠、笄曰总角。《诗·卫风》:总角之宴。朱传:结发为饰也。《礼·内则》:剪发为鬌,男角女羁。注:夹囟曰角,两髻也。午达曰羁,三髻也。
又校也。《礼·月令》:仲春,角斗甬。注:较其同异也。《管子·七法篇》:春秋角试。
又《广韵》:竞也。《战国策》:驾犀首而骖马服,以与秦角逐。《前汉·谷永传》:角无用之虚文。
又《增韵》:通作确。《前汉·李广传》:数与卤确。注:谓竞胜负也。
又《韵会》:角抵,戏名。六国时所造,使两两相当,角力相抵触。《史记·李斯传》作觳抵。《前汉·武帝纪》作角抵。又《张骞传》作角氐。角与觳通。
又掎角,驻兵以制敌也。《正韵》:绁其后曰掎,絓其前曰角。《左传·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魏志·少帝纪》:吴𡨥屯逼永安,遣荆、豫诸军,掎角赴救。《韵会》:亦作捔。
又东方之音也。《礼·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前汉·律历志》: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尔雅·释乐》角谓之经。《韵会》通作龣。《魏书·江式传》宫商龣徵羽。注:龣即角字。
又大角,军器。《演繁露》:蚩尤率魑魅与黄帝战,帝命吹角为龙鸣御之。《唐书·百官志》:节度使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今鼓角楼始此。
又星名。《韵会》:东方七宿之首,苍龙之角十二度。《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注:列宿之长。
又《博雅》:大角谓之栋星。《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
又羊角,旋风也。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又酒器。《礼·礼器》:𤰞者举角。疏: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适,触罪过也。
又量器。《管子·七法篇》:斗斛也,角量也。《吕览·八月纪》:正钧石,齐升角。
又木角,㪺水斗名。《礼·丧大记》:虞人出木角。
又角人,官名。《周礼·地官》:角人掌以时徵齿角,凡骨物于山泽之农。
又履名。《释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扬子《方言》:徐土邳圻之闲,大麄谓之䩕角。注:今漆履有齿者。
又艸名。《博雅》:𦯊明,羊角也。《埤雅》:莪,一名角蒿。
又果名。《清异录》:新罗国松子有数等,惟玉角香最奇。《本草纲目》:芰实,一名沙角。
又鸟名。《本草纲目》:鹰,一名角鹰。李时珍曰:顶有毛角,故名。
又小鱼名鹿角。欧阳修《达头鱼》诗: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
又地名。韩愈《祭张员外文》:避风太湖,七日鹿角。注:地在洞庭湖。
又城名。《左传·襄二十六年》:袭卫羊角,取之。注:今廪丘县所治羊角城是。
又县名。《南齐书·州郡志》:角陵县,属南新阳左郡。
又姓。《后汉·冯异传》:角闳据汧骆。
(lù)又《唐韵》《集韵》並卢谷切,音禄。《类篇》:兽不童也。
又《广韵》:汉四皓有角里先生。○按《通雅》:角,古音禄。《诗·召南》: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史记·刺客传》:天雨粟,马生角。《前汉·东方朔传》: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扬子《太玄经》:啧以牙者童其角,㩣以翼者两其足。崔駰《杖颂》:用以为杖,饰以犀角,王母扶持,永保百禄。俱叶音禄。李因笃曰:杜甫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觝触。唐人亦作禄,音用。
又李济翁《资暇录》云:汉四皓,其一号角里先生。角音禄,今多以觉音呼,误也。至於读角为觉,而角里之音禄者,辄改作甪,则益谬矣。
又《东都事略》崔偓佺云:刀下用音榷,两点下用音鹿,一点一撇不成字。未详《唐韵》角音禄,又音觉,其实字无二形。说文角训象兽角形,亦无刀用两点之说。偓佺臆说,不可从。《佩觿集》《字林》《韵会》《正韵》分角、甪为二,並误。
又《字汇补》古禄切。音谷。韩愈《赠张籍》诗:角角雄雉鸣。方崧卿云:角音谷。
又《音学五书》叶良拒切。音虑。尉缭子《兵谈篇》:兵如总木,弩如羊角,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集韵》:通作捔。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第7笔竖穿过第5、6笔横,上下出头。
【写法】“⺈”窄、小,“用”宽、大。“⺈”,首笔撇起笔于竖中线上端,⺈收笔于竖中线。“用”,竖撇起笔于“⺈”首笔撇尖下,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下侧,末笔竖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实际发音有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6 18:29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