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村兴国寺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
博野县程委镇解村小学院内,是一座唐代为实心石塔,建于唐景龙四年(710年),建筑年代与西安
小雁塔相近。原为兴国寺内建筑,寺已毁,仅存此塔。
历史沿革
解村兴国寺塔,建于唐景龙四年(710年),原为兴国寺内建筑。
辛亥革命时期(1911~1912年),兴国寺被拆除,仅存兴国寺塔。
1987年4月24日,博野文保所对塔基吞土进行了挖掘和清理,发现塔基地宫里雕有佛像并刻有铭文。
建筑特色
解村兴国寺塔是一座唐代实心石塔,为方形十五级
密檐式塔,通高7.51米。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身设塔心室,正面为拱形门,上方饰尖拱额。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拼合,形成塔室。室内南面辟券门,门左右各雕一持剑力士守护神,正面壁上雕刻一佛二弟子及供养人,并刻有“景龙四年”等字样。第二层至十五层层檐均为石雕叠涩檐。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每层为一块石料,檐部为一块石料,相互叠压,塔刹为一石雕宝珠。
解村兴国寺塔由下到上逐级缩小,比例匀称,造型美观、挺拔、檐飞玲珑,雕饰精美,融建筑、艺术为一体,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文物遗存
解村兴国寺塔塔室里雕有佛像和铭文。底层券门两侧雕有力士,其姿态同
龙门石窟二金刚像相似。券门内三侧石壁都有佛造像,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
历史文化
唐塔
佛塔在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在后汉末年就已经风行全国。佛塔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工匠们将印度原有的覆盆式的塔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楼阁相结合,便产生了楼阁式的佛塔,继而由楼阁式衍生出
密檐式塔。密檐式塔整体轮廓呈炮弹形,第一层较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高度面阔亦渐缩小,且愈上收缩愈急,各层檐紧密相接,故名。
唐朝国力昌盛,也吸收外来文化,佛塔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存下来的唐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关中、山西、北京等地。
唐塔早期建塔为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一般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唐代石塔在体量上以小型塔居多,同时不设塔基。常见的唐塔有经幢式塔、宝箧印塔、多宝塔、覆钵式塔以及小型的密檐塔和楼阁式塔,解村兴国寺塔就是一座小巧精细的密檐式石塔。
建塔来历
唐代,解村兴国寺塔为兴国寺内建筑。有一年闹灾荒,官府放粮救济百姓,百姓感恩捐资,由兴国寺僧人主持修塔,以作纪念。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解村在兴国寺办起学校,是博野县第一所小学。
辛亥革命时期(1911~1912年),兴国寺被拆除,仅存兴国寺塔。
文物价值
解村兴国寺塔做工精细考究,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物保护
1987年10月,解村兴国寺塔被列为博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解村兴国寺塔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解村兴国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解村兴国寺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
博野县程委镇解村小学院内。
交通信息
由保定市博野县出发,经博成路行驶17.9千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