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梁故城遗址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梁故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是东周时期古城遗址。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晋国公卿智伯(智瑶)最早建智城。智亡后为解梁城。汉朝时为解县。后魏时为安定县,西魏时为南解县,后周改南解置绥化郡。至唐时而废。
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调查小组,专程来到山西省永济县古城村,调查了解梁故城遗址。
遗址特点
解梁故城遗址保存尚好,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原城南临伍姓湖城。城邑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1400米,分布面积约210万平方米,夯土城墙高13米至15米,城墙上宽4米至5米,墙基厚15米至50米,城周长6.45千米,形成了东、西、北三面曲线形夯土城墙,共三门九口的形制,也就是四面共3个大门、9个小门。现东西城墙仅存数段残垣,西残垣存古井1口,北城墙保存较为完整,原城壕局部被平。现存城垣高4~15米,总长约3500米,顶宽0.60~5米。墙基厚15~50米,夯层厚0.06~0.25米,局部夯窝明显。城壕宽约30米,深1~1.5米。
解梁故城遗址内有南北走向的壕沟,是智伯时期发明的排碱沟。那时的解梁,曾被认为是“农业上郡”,但是伍姓湖广阔的滩涂土地盐碱化严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生长。作为最高首脑的智伯明了开沟引水,修建泄水沟渠,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刮盐起碱之法,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这种方法一直为后世沿用,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率,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文物遗存
解梁故城遗址未进行挖掘,城内采集到生活用品残件较多,建筑残件东周至隋唐时代特征鲜明。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智伯,名瑶,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生年不详,卒于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智氏为晋大夫,本姓荀,因荀首食邑于知(通智),遂以邑为氏。智氏原封地在今永济,死后葬于永济栲栳镇东下村智家堡,智伯城即为今之伍姓湖旁古城村所在地的古城遗址(解梁故城遗址)。
筑城传说
智伯为了早日灭掉赵、魏、韩三卿,称霸于晋,城筑得特别快。据传说:“三、六、九即建成。”就是从某月的初三日开始,经过初六日,到初九日城就建成了。今群众中还流传着:白天士兵筑城,晚上金蛤蟆拱城(筑的意思)。民间流传的谚语是:日落土围城,彻夜听蛙鸣。不知墙几尺,胜似百万兵。
文物价值
解梁故城遗址与《周礼·考工记》的都城规划理念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展示了智伯对周文明的继承。解梁城不仅具有王权象征意义,也是智伯召集智氏血亲和众多高级幕僚从事政务、举行宫廷礼仪之所在。解梁故城是东周秦晋之间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历史见证。该城址保存轮廓清晰,地层堆积较好,文化内涵丰富,为东周秦晋历史、城池建筑及选址、城市布局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保护措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6月10日,解梁故城遗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解梁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东至东城墙墙体中心向东200米,南至南城墙墙基中心向南200米,西至西城墙墙基中心向西200米,北至北城墙墙体中心向北200米。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解梁故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解梁故城遗址,路程约14.9千米,用时约20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30 23: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