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是2007年
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洪生伟。本书适用于各级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管理人员,亦可作为企业技术监督培训及有关大、中专院校的教材。
内容简介
计量管理是指计量部门对所有测量手段和方法,以及获得、表示和测量结果的条件进行的管理。计量管理的职能就是保证计量装置准确、可靠、客观、正确的计量电能的传输与消耗。
计量管理是计量技术管理、计量经济管理、计量行政管理及计量管理法制管理之间关系的总称。计量管理在计量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较好的计量管理,即使有高准确有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计量检测设备和测量条件,全国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量值也不可能得到统一和准确,全国的测量领域将会一片混乱。
换句话说,计量管理是在充分了解研究当前计量学技术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应用科学技术和法制的手段,正确地决策和组织计量工作,使之得到发展和前进,以实现国家的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
现代计量管理是以法制计量管理为核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行政等管理手段,并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现代化管理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科学。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随之进行着全面调整,计量管理也不例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计量学概述
第一节计量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计量的专业分类
第三节社会要发展计量须先行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第一节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第三节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计量管理发展简史
第一节古代计量管理——度量衡管理
第三节现代计量管理——计量体系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计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计量管理理论的探讨
第二节计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计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计量法律体系
第一节计量法律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三节计量技术法规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计量管理体制
第一节计量行政管理体系
第二节计量技术保障体系
第三节计量中介服务体系
第四节计量学术教育体系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计量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第一节计量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
第二节计量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节计量专业人才的注册和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计量工作规划、计划和统计
第一节计量工作规划、计划的编制原则和程序
第二节计量工作规划和计划的内容结构
第三节计量统计工作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计量基准与标准的管理
第一节计量基准的管理
第二节计量标准器的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标准物质的管理
第一节标准物质的分类、分级和编号
第二节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定级鉴定
第三节标准物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
第一节计量器具新产品监督管理
第二节计量器具使用中的监督管理
第三节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计量授权和协作
第一节计量授权管理
第二节计量协作的原则和形式
第三节计量协作的内容和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实验室认可的依据和程序
第二节实验室认可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检查机构的认可
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企业计量管理
第一节企业计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企业日常计量工作的管理
第四节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商品量的计量监督
第一节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
第二节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
第三节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量监督
复习思考题
第十六章计量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计量信息化工作
第二节计量信息的研究与分析
第三节计量信息网络建设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七章计量工作的经济效果
第一节计量工作经济效果的研究
第二节计量工作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
第三节计量工作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十八章21世纪计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国际与区域计量组织及其动态
第二节发达国家的计量管理及其发展战略
第三节国际计量管理发展态势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其它相关
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一、计量管理在监控产品质量中的地位
计量管理在监控产品质量中,是企业生产经营一项基础性的技术管理工作。计量工作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技术基础。一方面,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计量测试工作就要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就产品而言,从原材料进厂,到最后生产出成品的各个阶段,都要对产品进行各种计量测试工作。另一方面,测试手段大都是由各种性能的仪器仪表设备所组成,它们的准确性如何,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但取决于生产工人的操作技术,而且取决于生产过程的检测工作和检测设备的完好状况。总之,检验产品质量实际上是先定量分析,后质量判断,让数据来说明产品的质量情况。所以,要想得到正确的测试数据,必须依靠计量技术来保证。
二、计量管理在监控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一)技术保证作用。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定量分析。一定量的变化,可达到一定质的要求。质量的变化是通过数据来表达和决定的。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从原材料到成品,都有各种参数的计量要求。计量技术的保证作用,首先是要保证
计量单位制的统一,量值的准确可靠。计量管理就是通过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量值校准、传递、调整,来确保量值的准确。其次,是要为生产活动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参与组织和管理企业的生产流程过程,并提供动态的数据信息。计量的最终产品是数据信息。如果在企业,计量不能提供生产活动各个环节的各种正确的数据信息,那么企业产品的质量就会失去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法制监督作用。
国家赋予计量部门最大的权力是监督权,计量部门是代表国家行使计量监督权的职能部门。对企业来说,就是要依据《
计量法》的规定,接受上级计量标准直至国家的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监督、调控,并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对企业内的检测设备,依法进行检定、测试和较准;对发生的计量纠纷进行仲裁;以保证提供的数据真实、准确。为企业生产传递反馈各种正确的数据和信息,起着重要的监督调控作用。
三、计量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用途或效用,能满足社会不同需要所具备的性能与特性。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只有通过计量检测后才能最后判定,因此,计量管理的好坏将对产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计量管理。
主要是赋予计量技术、测试手段、计量法制的管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1。计量管理围绕着企业的产品,首先,是要对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依法溯源。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量制、量值和技术规范来制定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并分解出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生产中允许的误差范围。这是计量管理对企业产品质量法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次,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计量标准仪器,对外接受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量值传递、校准、比对等;对内在开展对测量器具的检定同时,要不间断地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查。再就是,要完善企业的测试手段、测试流程、检测设备,使产品在生产中受到全过程、全工序、全工艺的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是计量管理在测试手段上经常性的工作。
(二)计量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企业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各种管理工作组成的统一体。如计划、生产、劳动、财务、计量管理等构成了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计量分析、计量测试、技术评估等。计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活动组成;即人流、物流、信息流。人流是管理的主体、物流是管理的客体。在整个管理中,信息流是贯穿在生产的每道工序、每个部门、每个环节之中。而在信息流中,计量信息占75%以上,这些信息为生产的各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管理人员就是根据这些数据,调整物流和人流。以陶瓷生产为例,陶瓷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计量。由此可见,及时、可靠、准确、关键点的数据测试在监控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确保产品的质量,要加强计量测试管理。
企业的任务是要生产出社会需要合格优质的产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要有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手段。没有科学的计量测试技术手段,就很难保证产品的优质。如我国鞍钢50年代投产时,没有测宽测厚等计量仪器,凭操作者的经验和责任心轧制。加之,设备失修,生产的钢板尺寸误差很大,经人工挑选后送到用户,不合格的还有10%左右,严重影响其它单位的生产和产品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强了计量管理,在轧钢机上安装了测厚、测宽动态测量的仪器,并采用了电脑控制系统,从此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产品厚度的不合格率由原来的10%,下降到了0.3%,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计量管理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没有计量就谈不上质量。
总之,在企业内部,要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必须在抓好其他管理工作的同时,重视加强计量管理的力度,从抓企业的计量管理制度入手,加强企业的计量测试、计量标准、法定量传等管理工作,并在落实上下工夫,那么,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就一定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计量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分为十大计量专业:几何、热学、力学、
电磁学、
无线电电子学、时间频率、光学、化学、声学和电离辐射计量。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计量标准的使用
本制度明确了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保存、修理、更换、改造、封存及撤销以及恢复使用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1 、计量标准的使用必须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具有称职的使用、维护、保管人员,非检定人员不能任意使用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施要放置在固定地点,不得随意挪动,更不得随意拆卸和组装。
2 、经上级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并取得相应项目的《计量检定员证》的人员才有资格使用计量标准。检定人员在使用计量标准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或保存要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3 、标准计量器具要按有关规定定期送检、自检,经检定合格的标准器具方可使用。计量标准器检定合格后,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粘贴设备唯一性标志,在不影响读数的情况下,唯一性标志应贴在标准器醒目、易识别的显著部位。
4 、发现计量
标准器异常时应及时排除,若故障较大需要修理时,应再次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如不合格,降级作工作计量器具用。若需要报废更新,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填写更换申请表等,报计量标准考核部门审批。
5 、标准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等使用完毕后或临时离开时,应切断电源,电源部分应定期检查绝缘,不合格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对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坏或丢失者,追究责任,给予赔偿。
6 、标准装置、器具应保持清洁,经常擦拭,仪器仪表放置整齐,定期清理,保证设备的完好。标准计量器具的定期维护、修理要做好记录,标明维护项目、内容、更换零部件等,并存档。
7 、标准计量器具、仪器元件的保管应符合防潮,防震,防腐,防尘及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8 、如遇特殊情况项目暂停,对该项目标准器要向原审核批准机构申请封存。如决定此项目停止,立即向审核批准机构申请撤销该标准装置。
9、标准仪器仪表一律不外借,如有特殊情况需报上级领导批准后,方可外借。
特征
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量管理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我国计量管理呈现出管理网络层次化、管理体系立体化、管理手段法制化及管理过程程序化四个特征。
(一)管理网络层次化。
现代计量管理更严密、更精确、更可靠,使得我国计理管理朝着层次化方向发展,并形成政府、企业、市场三个层次。
第一,政府计量管理层次。尽管计量管理由生产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但政府管理计量不因此而弱化。在当前形式下,政府的各项活动主要任务是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解决尖端的和易于被忽视的领域,引导计量管理向先进的方向发展。政府作为一个层级严密的社会职能管理部门,其计量管理也是相当层次化的,有行政的层次,有行业的层次等,形成一种
金字塔结构。这样的层次具有牢固性和可辐射性,使计量管理发挥出应有作用。
第二,企业计量管理层次。企业计量管理的动因有三个:政府指令、市场需要和自身需要。当前政府指令除法制的强制性外都会削弱,市场、自身需要对企业计量管理的影响将会有所加强。企业计量管理的操纵者是其决策者,执行者是计量职能部门而计量管理的对象除了企业计量工作者之外,还有
计量器具、计量数据,其中计量器具是重点。企业计量管理职能部门不是独立完成计量工作任务,很大程度(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上与其他部门共同完成使命。决策者的支持,有关部门的配合,计量管理的作用被充分认识,是搞好企业计量管理的重要条件。
第三,市场计量管理层次。与政府计量管理与企业计量管理相比,市场计量管理这个层次表现为“稳形性”和变化性,更表现出无可争辨的强制性。其 “隐形性”和变化性是指由市场“操纵”的计量管理没有明确的执行者,方式也是瞬息万变的。市场计量管理的依据是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市场对政府的行为提出新的要求,使之作出适当调整,市场更需要企业表现出服从,并始终影响企业的各项活动,而企业除了适应市场外,别无选择。
计量管理层次化使计量管理增加了内涵,拓宽了领域,也使计量管理更加复杂化。
(二)管理体系立体化。
现代计量管理的体系立体化的最突出的特点是计量管理被置入一个动态的瞬息万变的空间来进行,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对计量管理产生影。向。
这种立体化体系在正常情况下,构成“金字塔”的“底面”的是市场要求及
法律体系,二者呈开放性结构。市场的要求永远立于前沿,法律体系是紧跟其后的并将覆盖市场要求的所有层面。这个“金字塔”结构的稳固性关键是法律体系这个“覆盖面”,“覆盖”愈完全彻底,这个体系就愈牢固。
构成金字塔顶的是管理水平。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这个塔顶要么很“单薄”,这与“底部”的发展很不相适应,这是计量管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而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计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薄弱,方法守旧以及计量管理的不能定位。最关键计量管理未被充分认识,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三)管理手段法制化。
我国现代计量管理的另一突出变化是手段法制化。主要是计量管理的基础如技术手段、管理手段都是在法制的前提下进行的。
计量技术手段法制化的核心是各类技术手段在合乎法律规定要求下运作。在当前,技术手段的法制化被加强了。一方面。技术手段是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基础这些活动又受制于法制化的市场另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管理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管理的程度也进一步强化。
管理手段法制化既有方法上的要求,也有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有对执行法律者的要求。三者的核心是法律法规。当前建立完善计量法律体系是基础,而实施这些法律法规是关键。
(四)管理过程程序化。
计量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是现代计量管理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它使计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总体而言,计量管理过程的程序化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有完善的程序。目前,我国这正方面发展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企业计量管理这个层次上,程序还不健全。企业计量管理因为企业类型、规模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特点,相应会有一套不同的程序。在当前建立这样的程序最基本的是应做到统一协调和相对完整。
二有合格的操作者。就计量管理而言,操作者既有决策者,又有具体执行者,还包括相关的各类人员,对不同操作者,要求也会不同,但必须使各个部位的操作者完成各自阶段的“动作”,程序方可贯通。
三有对过程的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能对整个过程的运行进行监控,保证运行正确,既包括本系统中的部门如监督部门、信息反馈部门,也包括本系统外的其他系统如政府计量管理的监控有社会监督企业的外控系统有政府管理、市场要求等。控制系统必须与本系统活动过程相关,并参与其中当然程序不同,才能有效监控。
重要作用
首先,计量管理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已经由受政府调控变成受市场调控,因而,产品的质量也由过去政府统管变成由市场选择。在竞争不充分的条件下,一些企业必然趁机掺杂,降低产品质量,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计量管理在社会上呼声愈来愈高,其对象已经超出企业,扩大到市场过程。它不仅在质量管理的意义上被社会所重视,而且在质量保证的意义上也受到社会的欢迎。所以,计量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已经成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基础,是确保企业信誉、提高用户满足感的基石。
其次,计量管理由生产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和形象主要靠有效的市场竞争来担保,百姓通过多种多样的信息通道来确认某一产品的质量和形象,这使得计量管理工作由生产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的计量管理与传统相比,在监管对象、根本目的、指导思想上有着很大区别。
一是监督管理对象侧重点不同。对于竞争性行业,如医药、化妆品、服装、食品等,计量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市场来监督企业计量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对于非竞争行业,如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计量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计量体系进行直接监督管理来确保产品质量消费者利益。传统的计量管理只侧重企业单位内部的计量监督。
二是市场导向型计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实施计量管理。
三是市场导向型计量管理强调价值工程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注重在一定费用条件下所实现的价值功能的大小。如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
四是市场导向型计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使企业和顾客在市场均衡过程中各自达成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