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另指一种书刊名。月刊,由
鲁迅和
茅盾发起,旧刊为29期,汇聚了当时最有名的作家译者,1937年6月停刊。新刊2008年6月停刊,亦名品层出。
1934年的9月,杂志发起者是
鲁迅和茅盾,最初三期为
鲁迅编辑,后由
黄源接编,上海
生活书店发行。当时,鲁迅先生对他的这本“小小的《译文》”有这样的说明:“原料没有限制、门类也没有固定”。
在1936年3月的复刊词中这样写道:“不过这与世无争的小小的期刊,终于不能不在去年九月,以‘终刊号’和大家告别了。虽然不过野花小草,但曾经费过不少移栽灌溉之力,当然不免私心以为可惜的。然而竟也得了勇气和慰安:这是许多读者用了笔和舌,对于《译文》的
凭吊。我们知道感谢,我们知道自勉。我们也不断地希望复刊……”
2001年,全名是《外国文艺·译文》杂志复刊,汇集了一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名流学者和翻译家,
董鼎山、
陆谷孙、
罗新璋、
钱满素、
陈良廷……这些人都强调翻译的严谨和行文的优雅。为了完善自己的翻译宗旨,《译文》还连续举办了几届翻译竞赛,遗憾的是,比赛办了四年,一等奖却年年空缺。
虽然早在六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就创办了一本同名的刊物。如今我们出版的这本《译文》,虽然同样注重于给读者提供“一点乐趣、一点益处”,但它看起来更年轻化、时尚化,一切热爱生活、读书、思想、时尚的人都是我们的读者。
2008年12月,《外国文艺·译文》悄然停刊。如果一定要说2008年第六期的《译文》杂志在内容或者风格上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的话,用杂志副主编黄昱宁的话说:“无非就是为了处理掉一些存稿,排得有些满。我们尽量做得和以前的杂志一样,没有特别的安排。”
自2001年创刊以来,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译文》也充分考虑到这个群体休闲阅读及文化充电的需要,在视野的选择上也是十分驳杂的,杂志定位在城市文化、
城市文学方面,涵盖广泛,对各国文化现象及音乐、影视、旅游、美术等各类文化现象都有所涉及。它汇集了海内外一大批中青年名流学者和翻译家,如董鼎山、陆谷孙、罗新璋、钱满素、陈良廷等,特别强调翻译的严谨及行文的优雅,为读者提供更新颖、更全面的文化信息。
新版的《译文》除了“译”,还有“文”,不论是“译”的选择,还是“文”的点评,都体现了刊物“关注人文思想,追求格调人生”的办刊宗旨。 我们的刊物宗旨是“优美而有情趣的译文与述,关注人文思想,追求格调人生,开拓心智的视野。”我们迫切地想把国外当代的、城市的文学、文化介绍给国内的读者,因此我们竭诚欢迎同样有志于此的志士同仁,尤其是年轻学者源源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