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音画《诗遇见歌》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5年8月15日开播的全媒体诗词、音乐赏析节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乐数字频道策划出品、
中国之声新媒体、
都市之声、央广新媒体-“
中国广播客户端”联合制作播出。通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
中华之声、
神州之声三套广播频率和中国民乐数字频道播出,通过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中国广播客户端、诗遇见歌微信公众号、
腾讯视频、
蜻蜓FM等新媒体音视频平台推送,最高单日点击量达五万,受到听众喜爱。节目播出后,文字稿被重新编写并收录至《大国有学-全媒体时代的三个维度》一书中,该书由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节目音频随CD附赠。2016年10月22日,诗遇见歌第二季“2016金秋诗会”成功在北京召开。至此,《诗遇见歌》第二季的全媒体发布完美收官,实现调频广播、数字广播、音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图书出版物的全媒体覆盖。
开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阅读和欣赏》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节目。听众将其奉为不见面的文学老师,更有后人概括其为“三名”: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播讲。如今,媒体环境发生剧变,受众的收听习惯也不同从前,于是,在新的环境下寻求一种新的方式,将“经典”创新重现,成为当代广播人的一个探索方向。《诗遇见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015年8月15日,《诗遇见歌》正式播出。作为致敬之作,《诗遇见歌》在保留“名人、名作、名播音员”这“三名”的基础上,加入了“三新”的概念,即:新作品、新人物、新形式。有听众耳熟能详的新时代音乐作品、当代诗歌,有更贴近当代人生活的新的故事,以及适应于全媒体传播的新节目形式。每期节目中,我们都将从现实生活中走进重温经典的旧梦里,一首熟悉的古诗,一支悠扬的老歌,飞越青春的千山万水找回大洋彼岸的一份真爱,推开尘封的历史之门品味江天一色的揽月怀人。15分钟,这是时针走过表盘的距离,可在15分钟的节目中,通过主持人的讲述,我们将在记忆与时光的远方穿行:一段隐匿的历史,一位伟岸的英雄,一个倾城的佳人,一份潜藏你我心中的诗意与情怀……
诗歌:曾经有个诗的国度叫中国,曾经有个音乐的彼岸在中国。汉代时,
毛亨为《
诗经》做序,他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后来,他两千年的这句话终成经典,他告诉我们:人若动情便会不由自主地想用语言去表达,可如果平实的语言已无法表达他激动的心情,那么我们一定会“嗟乎”、“呜呼”地长吁短叹。不过,要是长吁短叹都不足以抒发你的情感,那么文艺的你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写出一首诗。可要是写诗都拦不住你的情怀,就请你把内心的那首诗唱出来吧!所以说,毛亨所注的这本《诗经》既是一本诗集,又是一本歌词。当我们想象那些白衣秀士的西周君子在平原上往来种作,想象那些马革裹尸的战国勇士在沙场上浴血厮杀,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诗歌,他们不只是一个又一个草根诗人,还是一个又一个朴实的金嗓子。那么后来,等到了唐诗的时候,一首首
唐诗,更是成为了一首首流行歌曲。盛唐时,
白居易写下了长篇乐府名诗《
长恨歌》,这首诗里的故事荡气回肠,这首诗中的爱情感天动地,可是,这首诗太长了,想把它完整唱下来对脑子和嗓子的要求都实在不算低,以至于一时间会唱这首歌的长安歌妓身价都要翻翻。而再后来的历史,我们就都知道了。宋代的诗干脆叫了词,元代的诗干脆叫了曲。诗成为了歌的一部分,甚至沦为了音乐的附庸,这件事儿还让太多的诗人耿耿于怀……
可是,再后来的后来呢?一夜之间,悠扬的诗被印进了语文书,变成了晦涩枯燥又背不下来的古文;浪漫的歌被关进了音乐教室,变成了用符号生硬记录的旋律。于是,在这样一个境遇中,在全球流行文化的霸权里,我们渴望着另外一种重温经典的可能,它不只是嘹亮的口号,而是暖暖的、湿润的流淌。
联合制作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新闻节目中心,
都市之声,央广新媒体
2015年10月20日,《诗遇见歌》节目稿改编后被收录至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大国有学-全媒体时代国学的三个维度》一书,作为第一章“文艺国学”的代表。节目音频随CD附赠。至此,《诗遇见歌》第一季的全媒体发布收官,实现调频广播、数字广播、音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图书出版物的全媒体覆盖。
广播音画《诗遇见歌》第二季已于2015年年底启动策划,依旧保留原有的主创团队,李晓东担任制作人,刘滴川担纲撰稿,节目将从《诗经》出发,以经典文学为轴心展开一程通俗的“当代读解”之旅。此外,节目演播阵容将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诗词爱好者的参与度更高、互动感更强。节目已正式于2016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