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特别有禅》是
复旦大学中文系
骆玉明教授著写的一部散文集,内容围绕“以诗话禅”为核心,借赏析诗歌中的禅意,解“不可说”的禅,并以诗歌的源流为线索,寻访中华禅文化的根源。
内容提要
很多人觉得禅深奥玄虚,说不明白,其实她就在诗词中等你发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这些耳熟能详看似普通的景物和情怀描写中,实际蕴含着丰富的禅趣。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主编骆玉明教授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品鉴和解析,借赏析诗歌中的禅意,解“不可说”的禅,并以诗歌的源流为线索,寻访中华禅文化的根源。
作者介绍
骆玉明 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与章培恒先生共同主编《中国文学史》引起学术界的震动。
所著《
简明中国文学史》由欧洲著名学术出版机构“
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出版,
成为首次引起西方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的中国大陆学人文学史著作。
其他已出版作品:
《世说新语精读》
《徐文长评传》
《美丽古典》
书籍目录
一、鸟鸣山更幽 002
一切都会过去,
在变化的背后仍然是一个深邃的幽静。
二、拈花微笑 012
花虽微渺,
却显示着人世的美好。
三、何处惹尘埃 022
烦恼不起,清静自如,
便能达到真正的觉悟。
四、满船空载明月归 036
什么也没有得到。
空船而去,空船而归,但心是欢喜的。
五、坐看云起时 046
落花随流水而去的所在,
有另一片美好的天地向你展开。
六、春在枝头已十分 058
那个遍寻不得的意中人,
原来就在身边不曾注意到的地方。
七、只许佳人独自知 066
生死流转,
不知是谁在何处栽下了最初的种子。
八、我今不是渠 078
影子是我,
但我并不是那个影子。
九、夜半钟声到客船 084
人生总是有很多艰辛,
除了对自己,没有人可以说。
十、禅意的月亮 096
月亮只是一轮,却普遍地在一切水中显现出来,
一切水中的月亮乃是一月的显现。
十一、平常心是道 106
世俗的知识和欲念就像一件湿衣服一样,
紧紧裹在我们身上,脱不下来。
十二、吃茶去 116
世事无常,都在变化之中,
该来的总要来,该走的总要走。
十三、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124
我们看到的『清清楚楚』的东西, 其实并不是事物的真相。
十四、雁过长空 影沉寒水 134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
万千景象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十五、长啸一声天地秋 142
一轮孤月,无限江山,禅者惊破夜空的长啸,
令天地为之动容,于是萧瑟之气,弥散四野。
十六、春来草自青 152
禅在自然中,
也在朴素的生活中。
十七、禅者 活泼泼也 162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十八、四厢花影怒于潮 174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跋:如何说禅 184
编辑推荐
精彩章节
也许每个人都曾在生活的某个时刻体会到幽静又深长的意味。
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中响起,喧嚣嘈杂的、清朗悠扬的、气势宏大的、悲切低回的,然后逐一消退下去。在此起彼落之间,你听到深邃的幽静,莫可名状,令人心动。
换一个角度来说,世界像一个热闹的舞台,各色人物你来我往,推推搡搡。有的自命不凡,踌躇满志;有的身败名裂,灰心丧气。然而一切都会过去,在一切变化的背后仍然是一个深邃的幽静。
我们常说的“安静”,有时指一种单纯的物理意义上的状态:声音愈是低微愈是安静。它也许会让人感到几分寂寞或枯燥,但终究跟人的心情没有多大关系。而另一种安静,或者换一个词,幽静,却更富于精神性和情感意味的。那是脱离了虚浮的嘈杂之后,面向生命本源和世界本源的一种感受。这种幽静得之于自然,同时也得之于内心,物我在这里并无区分。
媒体评论
禅是中国文化中最玄妙的一个部分,也是与人心最能相互打动的一个部分。今天市面上有很多人都在说禅,他们只是把禅看成一种哲理,或者说心灵鸡汤。但禅不是心灵鸡汤。禅也不是人人都能够说得的。骆玉明老师可以。不仅仅因为他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禅的境界,他能够把他看到的禅的境界,用禅的语言来向我们表述。读这样的人写的书,我们才有可能理解什么是禅。
骆老师是我们学术界里都非常尊敬的前辈。他门生弟子如云,也是我的老师。
他(骆玉明老师)把切己的生命体验融入丰富的知识学问之中,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使得已经死去了的历史、历史人物复活过来,歌哭谈笑,淋漓尽致,仿佛那一切就发生在我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