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陷
汉语词语
诬陷,汉语词语,意为伪造事实,以言语冤枉好人,加以陷害他们的名誉;或是刻意假造罪状加以陷害他人。不过
无意识行为
则称之误解(诬赖)他人。
释义
捏造罪状以陷害他人。
出处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若趋诺诏书,诬陷良善,平原之人皆为党乎。”
《晋书·贾充传》:“及迁侍中,专掌禁内,遂与后成谋,诬陷太子。”
明·
李贽
《德业儒臣前论》:“今夫造为谤言,诬陷一家者,其罪诛。”
王铎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司礼皆知诬陷,相顾愕盱,不敢解
宗伯
罪。公(
袁可立
)竟援笔大言。”
《
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乃令穿宫太监密查女嫔
名姓
,将他事诬陷他,赐死宫中。”
艾青
《在浪尖上》诗:“理性被本能扼杀,用武断蛊惑人心;奸诈的耀武扬威,忠诚的受到诬陷。”
参考资料
诬陷
.查字典.
诬陷
.百度汉语.
诬陷的解释|诬陷的意思|汉典“诬陷”词语的解释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1 14:26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