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台位于四川
江油市太平镇北,距市区十公里。因李白少年在此读书而得名。亦称
小匡山、
点灯山、翰林山。其山势秀美,宛若一支毛笔指向蓝天。山上苍松翠柏,十分茂盛,山下平通河,清澈见底。五代前蜀诗人
杜光庭游览读书台,凭吊太白遗迹后,写下了“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睛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
青莲居士几时来”的诗句。传说李白家住青莲场边的阴平古道旁,因常有商旅往来,不免受到尘世烦扰,影响读书。于是,他选中了让水河畔这座清幽秀美的小山。
在山上,他不仅白天要读书,而且每晚还要高挑明灯读到天亮。从此后,每到夜晚,人们在山四周几十里地外都能看见灯光。民间还传说,读书台周围的苍松翠柏,树冠和枝条都向读书台中心的庙宇倾斜。
山上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的
太白祠,有
邑令葛竣起题写的“读书台”匾额。殿内还有清光绪十四年修建太白读书台碑记二座,殿内火砖墙壁,砖上均有“大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岁读书台置”字样。曾有联云:“书可读于台上,字应化入库中”和“倒笔写天,气贯星半;举怀邀月,诗惊鬼神。”“樽酒何时怀落月,书台空自锁闲云。”“点灯灯无影,石罄罄有声”等等。读书台上还有书箱岩,相传李白读完一本书后便放于岩上,天长日久,这些书便变成了岩石。读书台是李白在故里的重要遗迹之一,不知源于何时,每年农历三月,到读书台凭吊李白的人络绎不绝。但多为祈祷诗仙李白庇佑自己儿孙读书能登科及弟。此习俗一直沿袭今日仍然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