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禅经
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七言律诗
《读禅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前半部分写他到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部写虽他难以精熟于如何修养本性,但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并表达了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的流连。
作品原文
读禅经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①。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②,阳焰如何更觅鱼③。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作品注释
①无余:无余涅槃。有余:有余涅槃。
②空花:空中之花。病眼者见空中有花,但虚空原无花,只是眼病所见。譬喻妄心所计之诸相并无实体。
③阳焰:大乘十喻之一。阳光照射在旷野之上所产生的幻相,渴者见之以为是水。
作品赏析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余涅槃也是不可住。若住于无余,执着无余,即见无余相,自然不得究竟,落于有余。故曰“若住无余却有余”。究竟真理,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议,所以“言下忘言”则一时顿悟。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即是一场大梦,而于此梦中大说“人生如梦”,就是“两重虚”。凡夫所执种种,无非空花。空花只因病目起,并非实有,只是目愈则空花自无,于此不可执着求个空花灭处。譬喻修行,只是复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并非更可得个什么空花之果。即无所灭,亦无所得,阳焰觅鱼,也是这个意思。禅与动,俱是空话,不可执着。以禅斥动,以动斥禅,或禅动相融,皆入执着中,难于如如相应。禅动具不执着,不执着亦不执着,自然是“不禅不动即如如”了。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太原人,后家新郑。唐贞元十六年擢进士,十九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遭暗杀,居易上奏请辑办凶手,为权贵忌恨,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杭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著有《长庆集》七十五卷,《六帖》三十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3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