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是一个
汉语词汇,拼音是fěi bàng意思是指以不实之辞毁人、冤枉、进谏。
《
韩非子·难言》:“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
吕氏春秋·不屈》:“国家空虚,天子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 ”
高诱 注:“怨望多也。”
《
韩诗外传》卷三:“无使贤人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
明 归有光 《送摄令蒲君还府序》:“民俛首不敢出气,而闾巷诽谤
之言,或不能无。”
《
汉书·贾山传》:“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
宋
宋祁 《绝禁忌篇》:“ 秦 暴 汉 杂,禁忌始兴,诽谤坐诛,妖言有法。”参见“ 诽谤之木 ”。
诽谤一词原为褒义。战国中期,
齐威王田因齐采纳
邹忌进言,大刀阔斧整治吏治期间,立与人等高诽谤之木,上挂
木牌,国人隶农,百官商贾均可对时政加以评点进言,书之于木牌之上,定期由官府收集木牌,直送齐威王处。由此,
齐国官风大为改观。此时,诽谤一词实褒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