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是
弗兰西斯·培根的一篇文章,这篇论美的短文写的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且言语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具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哲理的特点。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人不尽知:绝色无大德也;一如自然劳碌终日,
但求无过,而无力制成上品。因而美男子有才而无壮志,重行而不重德。但亦不尽然。罗马大帝奥古斯都与泰特斯,法王腓力四世,英王
爱德华四世,古雅典之亚西拜提斯,波斯之伊斯迈帝,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在举止文雅合度。美之极致,非图画所能表,乍见能所识。举凡最美之人,其部位比例,必有异于常人之处。阿尔贝与
杜勒皆画家也,其画人像也,一则按照几何学之比例,一则集众脸型之长于一身。二者谁更不智,实难断言,窃以为此等画像除画家本人外,恐无人喜爱也。余不否认画像之美可以超越人寰,但此美必为神笔,而非可依规矩得之者,乐师之谱
成明曲亦莫不皆然。人面如逐部细察,往往一无是处,观其整体则光彩夺目。
美之要素既在于举止,则年长美过年少亦无足怪。古人云:“万美之中秋为最。”年少而著美名,率由宽假,盖鉴其年事之少,而补其形体之不足也。美者犹如夏日蔬果,易腐难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无形,年长而美者不免面有惭色。虽然,但须托体得人,则德行因美尔益彰,恶行见美而愈愧。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
英国哲学家、
思想家、
作家和
科学家。近代实验科学创始人,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崇尚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他同时也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提出过许多思想。著有《
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