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
商朝末年人。其先祖为
四岳,佐
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姜子牙后辅佐了
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
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
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
周文王倾商,
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纣兵大败,
纣王登台
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周武王分封诸侯姜子牙以第一功臣的身份被封在
营丘,建立了齐国,开创了齐国八百年的历史。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
纵横家的创始人,兵法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
刚柔之势,通晓
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与墨子并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最神秘的思想家。
鬼谷子为
纵横家之鼻祖(也是
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苏秦与
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史记》)。另有孙膑与
庞涓等人亦为其弟子(《东周列国志》《
孙庞演义》)。他通天彻地,精通百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
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
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术业通达,学究精深。
汉初三杰之一的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的称号,字
子房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中。传说他逃亡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
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
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
韩王,任韩司徒。后韩王成为
项羽所杀,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
英布彭越,重用
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均为刘邦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曾建议刘邦定都关中,惠帝得立为太子亦为他所策划。在刘邦建立汉朝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刘邦曾赞“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谋圣张良与药圣孙思邈、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史圣司马迁等人并称为中国古代十四圣。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
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南阳五圣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
越国,辅佐越国
勾践。传说他
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
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
定陶(今山东
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
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
塑像,称之
财神。他是范姓始祖
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
顺阳范氏之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