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营昌陵疏》见《
汉书·楚元王交附传》。是
西汉经学家刘向的散文奏疏名篇,为后世
古文家所喜爱,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
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
从事中郎陈汤和将作大匠解万年为一己私利提出营建昌陵。成帝虽“从其计”,但“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到五年头上,“中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再者“燃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谷同价。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敝,府藏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汉书·陈汤传》)由于“昌陵制度奢泰,久而不成”,
光禄大夫刘向于成帝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上奏《谏营昌陵疏》,力谏成帝停建昌陵,做一个“躬亲节俭”的好皇帝。
原文
臣闻《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
孔子论《诗》,至于“
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子孙,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劝勉?”盖伤
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虽有
尧舜之圣,不能化
丹朱之子;虽有
禹汤之德,不能训末孙之
桀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昔高皇帝既灭
秦,将都
雒阳,感寤
刘敬之言,自以德不及周,而贤于秦,遂徙都关中,依
周之德,因秦之阻。世之长短,以德为效,故常战栗,不敢讳亡。孔子所谓“富贵无常”,盖谓此也。
孝文皇帝居
霸陵,北临厕,意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
黄帝始。黄帝葬于
桥山,尧葬
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舜葬
苍梧,二妃不从。禹葬
会稽,不改其列。殷汤无葬处。文、武、
周公葬于毕,
秦穆公葬于雍
橐泉宫祈年馆下,
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垅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安君父,
忠孝之至也。
夫周公,
武王弟也,葬兄甚微。孔子葬母于防,称古墓而不坟,曰:“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为四尺坟,遇雨而崩。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子流涕曰:“吾闻之,古者不修墓。”盖非之也。
延陵季子适齐而反,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间,穿不及泉,敛以时服,封坟掩坎,其高可隐,而号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夫嬴、博去吴千有余里,季子不归葬。孔子往观曰:“延陵季子于礼合矣。”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礼也。
宋桓司马为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秦相
吕不韦集知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义,皆明于事情者也。
逮至
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
秦始皇帝葬于
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棺,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
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贤而中兴,更为俭宫室,小寝庙。诗人美之,《
斯干》之诗是也,上章道宫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孙之众多也。及鲁严公刻饰宗庙,多筑台囿,后嗣再绝,《
春秋》刺焉。周宣如彼而昌,鲁、秦如此而绝,是则奢俭之得失也。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
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以死者为有知,发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又安用大?谋之贤知则不说,以示众庶则苦之;若苟以说愚夫淫侈之人,又何为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
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说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唯陛下上览明圣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观贤知穆公、延陵、樗里、张释之之意。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昭、始皇增山厚臧,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延伸
刘向介绍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
西汉楚国
彭城(今
江苏徐州)人,西汉
经学家、
目录学家,其
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较有名的有《
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
春秋榖梁传》。著《
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
新序》、《
说苑》、《
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
清人
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
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昌陵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前7年)生前共营建了两座陵寝,一为先建又废再建且死后下葬的延陵,另一座是昌陵。成帝于继位的第二年,即
建始二年(前31年),将渭城延陵亭部为初陵(今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严家沟村西北),开始规划营建。第一次营建时间约十年,后至鸿嘉元年(前20年)放弃该处,遂在今
临潼区西渭河南岸改营昌陵。同时又在
新丰戏乡设昌陵县作为昌陵的陵邑,五年后即
永始元年(前16年)秋七月,成帝又下诏,废弃昌陵,复营延陵。
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汉成帝崩于
未央宫,死后谥曰“孝成帝”,葬延陵。
昌陵遗址的具体位置在今西安市灞桥区吕家堡村北,临潼区窑村南。文献记载该遗址应为一高十余米的巨大土台,在台中间有不规则形状凹坑,坑底有夯土层,当地人俗称“
八角琉璃井”。
翻译
臣听到《易》说:“安全不忘危险,生存不忘灭亡,因此自身安宁国家可保。”所以贤圣的君主,广泛观察结局和开始,透彻地了解事理,而做到是非分明。王者一定要通晓三统,明白天命所授广博,不只是一姓。孔子讲《诗》,到“殷的卿士美好敏捷,在周京举行灌酒助祭”,喟然叹道:“天命真伟大啊!善不可以不传给子孙,这是因为富贵无常;不如此,那么王公为什么要警戒谨慎,百姓为什么要劝导勉励?”大概是伤感微子事奉周朝,而痛惜殷的灭亡。即使有尧舜的圣明,不能教化丹朱这样的儿子;即使有禹汤的美德,不能教训作为末代子孙的桀纣。从古到今,没有不亡的国家。以前高祖灭了秦,将建都于雒阳,感悟刘敬的话,自以为德不如凰,而比童贤,便迁都挝生,仰仗固的美德,沿用塞的险阻。世道的短长,以德行作为征验,所以时常战栗,不敢避讳灭亡。丛王所说的“富贵无常”,大概说的是这个意思。
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北面临水,心情悲怆凄切,回头对群臣说:“啊呀!用北山石做椁,斩断纡絮放在具间,又上好漆,哪里能动摇它!”张释之进言道:“如果裹面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坚固如南山仍然有缝可钻;如果裹面没有值得要的,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伤的?”死是没有终极的,但国家有兴亡,所以释之的话,是为无穷的后事打算。孝文感悟,便薄葬,不建山坟。
《易》说:“古代下葬,用薪覆盖,藏在原野中,不做坟,不种树。后世圣人变为用棺椁。”制作棺椁,从黄帝开始。黄帝葬在桥山,尧葬在济阴,坟冢都很小,葬品微薄。舜葬在苍梧,二妃没有随从。禹葬在会稽,不变更原来地上百物的序列。殷汤没有葬地。文、武、周公葬在毕,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在武库,都没有坟冢。这是圣帝明王贤君智士深思远虑传之无穷的打算。他们的贤臣孝子也遵命顺从而薄葬,这确是事奉安顿君父,忠诚孝敬的极至。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埋葬兄长很微薄。孔子把母亲葬在防,称赞古时修墓不建坟,说: “丘是东西南北四处周游的人,不可以不做标记。”做了四尺的坟,遇上雨崩毁了。弟子修理,告诉孔子,孔子流泪道:“我听说,古代不修墓。”大概是批评他们。延陵季子到齐国返回,他的儿子死了,葬在赢、博之间,挖地不到泉水,用当时穿的衣服入殓,做坟掩盖土坑,高度可以没肘,哭道:“骨肉回归土中,这是命啊,魂气则无处不在。”嬴、博离吴有一千多里,季子不把他归葬回家。孔子去看了说: “延陵季子这样做很合乎礼。”所以仲尼是孝子,延陵是慈父,舜禹是忠臣,周公懂得做弟弟的道理,他们葬君主和至亲骨肉,都很微薄;不是苟且节俭,确实是合乎礼。宋桓司马做石椁,仲尼说“不如早点腐朽。”秦相吕不韦集中智谋之士作《春秋》,也讲到薄葬的道理,都是明白事理的人。
到吴王阖间,违礼厚葬,十多年后,越人挖开了他的墓。到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都大作坟冢,多所埋藏,全都被挖掘而暴露尸身,很可悲啊。秦始皇帝葬在骊山山曲,下面铸塞三泉,上面加建山坟,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石椁做成离宫别馆,人的膏脂做灯烛,水银做成江海,黄金做成凫雁。珍宝的埋藏,机械的巧变,棺椁的富丽,宫馆的盛美,不能尽数。又杀了很多宫人,活埋工匠,数以万计。天下深受其劳役之苦而造反,骊山的建造未完,周章的百万军队已到下面了。项籍烧了他的宫室建筑,到那儿的人都去挖掘。以后牧童丢了羊,羊进入藏室,牧童举火照明找羊,失火烧了葬椁。从古到今,丧葬没有比始皇更盛大的,几年之间,外遭项籍之灾,内受牧竖之祸,不是很可悲吗!
所以德行越笃厚的人埋葬越微薄,智慧越深的人埋葬越简约。没有德智的,葬得越厚,坟冢越高,宫庙越华丽,被挖掘得越快。由此看来,明暗的征验,丧葬的吉凶,昭然可见。周德已衰落而且奢侈,宣王贤明而中兴,改为节省宫室开支,减小寝庙规模。诗人赞美他,《斯干》那篇诗便是,上章说宫室按照制度,下章说子孙众多。到垒严公,雕饰宗庙,建了很多台囿,后代两次绝灭,《春秋》讥刺他。周宣像那样便昌盛,鲁、秦像这样便灭绝,这就是奢侈和节俭的得失。
陛下即位,亲身从事节俭,开始建第一个陵,形制约小,天下没人不称赞贤明。到迁徙昌陵,把低处填高,堆积土成山,打开百姓的坟墓,总共数以万计,修建城邑,时间紧迫,耗资一亿零几百。死者怀恨于地下,活人在地上忧愁,怨气感发了阴阳,又加上了饥馑,死去和流亡的人有几十万,我十分悲伤。如果死者有灵,打开别人的墓,害处就多了;如果他无灵,又哪裹用得着扩大?和贤智的人商议大家都不高兴,让百姓看到丫便都叫苦;如果仅是取悦愚蠢放纵的人,又何必去做呢!陛下非常仁慈笃厚,聪明通达盖世,应弘扬汉家美德,发扬刘氏善行,光大五帝、三王,但却和暴秦乱世的君主竞争奢侈,攀比坟墓,取悦蠢人之目,图一时美观,违背贤智者的意愿,失去万世的安宁,我私下替陛下羞愧。请陛下向上观察圣明的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的制度,向下体察贤智的穆公、延陵、樗里、张释之的心意。孝文皇帝削坟薄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效仿;秦昭、始皇增山厚葬,因奢侈产生忧患,足以为戒。原陵的规模,应听从公卿大臣的意见,来安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