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万年轻时才器出众,虽然器量不及谢安,但因擅长展现自我,故此颇有声誉。他在二十岁时,被征辟为
司徒掾,后改授右西属,但却推辞不肯接受。
永和元年(345年),会稽王
司马昱被拜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因素闻谢万之名,遂任命其为从事中郎。谢万头戴白纶巾,身披鹤氅裘,足穿
木屐,一副名士做派,与司马昱长谈竟日。后又出任
吴兴郡太守。
升平二年(358年),豫州刺史
谢奕病逝。谢万升任西
中郎将、
豫州刺史、
假节、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领淮南太守。
王羲之认为谢万没有将帅之才,致信劝说
桓温,建议不要让其外镇。桓温没有采纳。王羲之又致信谢万,劝他要与士卒同甘共苦,可惜谢万也没有听从。
升平三年(359年),谢万与北中郎将
郗昙兵分两路,北伐
前燕。他命
征虏将军刘建修治马头城池,自己率军入涡颍,打算支援洛阳。这时,郗昙因病退回
彭城。谢万却以为郗昙是因前燕兵强而退,于是仓促退兵。士卒自行溃败,豫州治下
许昌、
颍川、
谯郡、
沛郡等郡县尽皆陷落。谢万单骑狼狈逃还,被废为
庶人。
升平五年(361年),朝廷起复谢万为散骑常侍,但谢万恰于此时病逝,便将散骑常侍作为其
赠官。谢万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豫州是谢氏家族地盘,是谢氏家族得以兴旺发达的实力基础。谢万曾在
谢尚、
谢奕之后,继任豫州刺史。正是在
谢安、谢万兄弟的努力下,陈郡谢氏这才逐渐崛起,成为东晋顶级豪门。
谢万曾乘坐
平肩舆,径直到扬州府衙去见岳父
王述,直言不讳地指责道:“人家都说君侯傻,君侯确实是傻。”王述道:“外面不是没有这种说法,只是因为我大器晚成罢了。”
支道林东还,建康名士都到征虏亭送行。蔡系先到,坐于支道林身侧。而谢万后到,座位离支道林稍远,便趁蔡系离座占据其座位。蔡系回来后,发现谢万占了自己的座位,一怒之下竟将谢万连人带坐垫都掀翻在地。谢万帽子都跌落了,却毫无愠色,整理衣冠后从容就坐,并对蔡系道:“你真是个奇人啊,差点弄伤我的脸。”蔡系答道:“我本来就没有就没考虑过你的脸。”二人对此都没有介意。
曾有人问
支道林:“
王胡之跟二谢相比,怎么样?”支道林道:“当然是仰攀谢安,提携谢万。”他的意思是说王胡之介于二人之间,不及谢安,但却胜过谢万。
王羲之曾问
许询:“你觉得自己和谢安、谢万相比,谁强些?”许询还未回答,王羲之便道:“要是谢安,他一定与人为善,说你比较强。若是谢万,会因为你讲这句话,和你
裂眼相争吧!”
谢万和谢安路过吴郡,欲拜访名士
王恬。谢安劝道:“王恬不会理睬你,还是不要去了。”谢万不听,便独自前往。王恬陪他坐了片刻,便入内洗头。谢万却以为王恬是要厚待自己,显得非常高兴。过了很久,王恬散发而出,坐在院中
胡床上晒头发,神情傲慢,一点也没有应酬谢万的意思。谢万返回后,向谢安诉说委屈,谢安道:“阿螭(王恬小名)不会做作啊。”
谢万北征时,犹自吟诗啸傲,不知安抚将士。谢安忧心不已,不仅亲自慰勉谢万部将,还对谢万道:“你身为元帅,应该常宴请诸将,以取悦军心。”谢万便召集诸将,但却无话可说,只是用
如意指着诸将道:“诸君都是
劲卒。”当时将帅都以兵卒为忌讳,谢万却称诸将为卒,惹得诸将愤恨不已。谢万
寿春兵败后,部将欲趁机杀掉他,但因谢安的缘故才没有实行。
谢万兵败后,给王羲之写信道:“我很惭愧,辜负了您一向对我的关怀照顾。”王羲之见谢万仍然傲慢,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失笑道:“这是
夏禹、
商汤警诫自己的话。”
谢安曾对子侄道:“中郎(即谢万)是千百年来独一无二的。”
谢玄则道:“中郎胸怀不够开阔,怎能算是独一无二的。”
王羲之:谢万才流经通,处
廊庙,参讽议,故是后来一器。而今屈其迈往之气,以俯顺荒余,近是违才易务矣。
房玄龄:① 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奕万以放肆为高,石奴以褊浊兴累,虽曰微颣,犹称名实。② 琰邈忠壮,奕万虚放。为龙为光,或卿或将。
李慈铭:
王济之傲纵,
王澄之狂暴,
殷浩之虚合,谢万之佻率,
郗超之奸谄,
王忱之轻很,皆乱世无赖,蠢国败家,而士类相矜,以为标准。
余嘉锡:① 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继以瞻、恪、靓,皆有重名。故渡江之初,犹以王、葛并称。至於谢氏,虽为
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② 万之轻傲诸将,正所谓迈往不屑之气也。右军之言,深中其病。以此等狂妄之徒,而付之征讨之任,其败固宜。
根据《
隋书·经籍志》记载,谢万著有文集十六卷,并注有《周易系辞》二卷、《集解孝经》一卷。
谢奕,使持节、安西将军、都督豫司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